10月10日,雨後一個晴天過後,一群白鹳在鶴彜縣陵東村東村,被藍天白雲包圍。令人驚訝的是,一種國家級的受保護動物,黃喙白鹳,出現在柳林河中。
徐水區拍攝鳥類兩年多的攝影愛好者石建芳說,這是他第一次在涮縣的瀑布河裡發現國家級保護動物——黃喙白鹳。

一隻在空中飛翔的白色蜻蜓。
不僅有白蜻蜓在空中盤旋,柳樹梢上一群蜻蜓在梳理、嬉戲,一條大魚在河裡舉着"炫耀",一幅美麗的水國畫卷。近年來,随着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鳥類的多樣性正在顯現。
今年雨量大,每條河的水量都在增加,蒼鹭、野鴨、白鹳成為瀑布河等河流的常客,保定許多已經消失的鳥類正在逐漸回歸。
栖息在柳樹林中的蜻蜓。
石建芳介紹,黃喙白鹳和白鹳的差別主要在眼前,隻有黃喙白鹳在眼前是黃綠色的。白鹳分為大白鹳、中白鹳和小白鹳。大白鹳的體長約為100厘米,中間白鹳的體長約為70厘米,小白鹳的體長約為50厘米。
目前世界黃喙白鹳的迅速減少,主要是由于以海灘為基礎的農業産業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别是繁殖地和濕地的過度耕作以及越冬地的沿海開發,對黃喙白鹳的栖息地造成了嚴重破壞;石建芳特别提到,19世紀末,人們收集、買賣黃喙白鹳的絲質羽毛,大量殺殺導緻黃喙白鹳數量急劇下降,至今無法恢複。
随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實施,中國黃喙白鹳的數量已經恢複,但仍然瀕臨滅絕。目前,國家已建立多項自然保護區,2021年,黃喙白鹳已被列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級優先保護動物。
一隻黃喙白鹳,擱在河邊的柳樹上。
相關連結 http://www.scots
黃喙白鹳也被稱為白鹳,唐白璇,是一種罕見的中型涉禽。體長46-65厘米,體重320-650克,白色的身體,嘴巴,脖子,腳都長,黃綠色在我們面前。栖息在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和附近的河流,湖泊,池塘,溪流,稻田和沼澤地。可以看到個人,配對或綜合小組活動。
攝影:石建芳(記者葛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