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力量"驅動綠色發展
天能集團黨委書記張天仁(右二)、煤山公司黨支部書記楊勇(左二)指揮公司抗擊台風
天能控股集團煤山公司建立于1986年,位于煤山小鎮,曾是新四軍蘇哲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以江南"小延安"的美譽,又被親切地稱為"井岡山"。煤山公司黨支部紮根于老區,黨員們要努力奮鬥,永不放棄老區精神,并将黨的建設力量投入到研發中,為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紅色動力。煤山公司黨支部書記楊勇不停地提到一句話:
楊勇
"這就像做研發一樣。
這句話也刻在所有有能力的人的心中。實施"黨員人才工程",開小課堂,解決小問題,開展小活動,征求小思想,推進小人"黨建工作法"五小",黨建品牌興起,黨員凝聚力強,一個黨員,凝聚成隊伍的力量。
天能集團煤山公司黨支部書記楊勇(中)指導工廠中的房間工作
"黨員永遠是一面旗幟,我們要發揚的是團隊奮鬥的精神。
45歲的楊勇是土生土長的新川人,聽着天能的故事長大。甚至在天能還沒有成立黨組織的時候,楊勇聽到了這個故事,總有不亞于黨員的形象。
天能集團煤山公司黨員在工廠中的房間
"這種天地文化從小,其實是耳對耳,感情深深。
公司成立之初,就是黨員們率先走出去,開拓市場,立志做好核心電源闆的定位;
"黨員們,你們一定要站在做任何困難的最前沿。
這樣的故事,感染了一群黨員。51歲的黨員陳穎,也出生在新川,十幾歲時就已經是天生的職工,小陳穎的心已經烙印在她身上。
陳瑩
"我總是聽到他們說,現在我們說董事長當時叫張廠長,他自己下樓去工廠中的房間工作,那裡來不及他做哪裡了。
2006年,天能控股在煤山成立了黨組織,這是一個誕生于紅山鄉的黨員團體,擁有自己的堡壘,比以往更具凝聚力。
工廠中的房間下屬黨員和技術骨幹開展技術創新研讨
(因為我心中有一天,是以愛無止境,撐起這座金山銀山,撐起那座綠水綠山)
正如這首歌所唱的,天人心中有力量,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擔,願意為此而努力。
"我們能把黨支部的人上司,始終秉承我們天能這種紅色權力文化的基因,即努力工作。我們黨委書記說過,努力工作是天國的傳家寶。"
這位從不言敗、吃苦耐勞的黨員們,不斷為煤山公司的綠色創新發展增添新的色彩。
黨員們到煤山老人院送暖
2012年,煤山公司資深會員、兼控股公司的開山長者石伯榮帶領一支約30人的團隊,将電池闆材從外化走向内化。當時,不僅公司内部存在疑問,而且業内也有很多懷疑的聲音。轉入過程中的艱難骨子,攻手隊花了兩年時間啃下去,回憶起,楊勇依然感覺:
"我們已經轉向内部化流程,這大大減少了我們的電力消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并改善了整個環境的清潔度,進而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清潔生産。
2017年底,攻擊團隊将改造裝配自動線。停産一條生産線,曆時7個月,可以等到裝置試生産,下線50多個電池,隻有十幾個合格。每個人都保持沉默。這時,技術骨幹、黨員張立民挺身而出:
張利民
"沒問題,做吧!"
楊勇是主骨,他站起來穩定軍心。
"我說做一個好的産品,就說明是有希望的。壞産品我們要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我們解決它,而不是成功?當我說這句話時,我感覺到他們的眼睛亮了起來。"
攻擊組組長徐恒傑是技術帶頭人。
徐恒傑
"該公司在一夜之間舉行了幾次會議,列出了所有問題點,提出了解決方案并進行了快速改進。
熬夜半個月加班,終于第二次調試,離線電池全部合格。隻有一條生産線,從需要30名操作人員到隻需要2名維修勞工,效率增長近30%,每年可節省600萬元。黨支部,黨員的力量,再次讓楊勇歎了口氣。
黨支部召開黨代會
"無論黨員走到哪裡,班子裡都有黨員幹部,我們覺得有心有心,能解決任何困難。
現在,煤山公司最重要的創新計劃是數字化經濟建設,裝置智能化運作。一個新的攻擊小組已經成立,黨員仍然是當之無愧的骨幹。
天能集團煤山公司黨支部
來源:湖南廣播新聞部、長興廣播
編輯:鐘啟華 王天祥 周淩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