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記者張燕丹
黃浦江,一個在秦嶺已經離開協會19天的驢友,有了一個線索。
5月20日晚,黃浦江的姐姐告訴《封面》記者,搜救隊發現了黃浦江背包等裝備,"包括睡袋、帳篷、攀岩棍等,材料齊全,布置整齊",但周圍沒有發現黃浦江的蹤迹。
這是黃浦江失去聯系以來,搜救隊第一次發現他的蹤迹。黃濮江的哥哥說,搜救隊正在繼續沿線搜尋,"人們認為他有很好的生存機會。

家人提供的黃浦江照片
活動回顧
五一節期間4位驢友陪同秦嶺,一位失去了聯系
黃浦江的哥哥告訴封面記者,一家人來自江西,黃浦江33歲,榮民,在失去工會之前曾在上海的一家銀行工作。黃浦江熱愛戶外運動,兩三年前就橫渡秦嶺台線。
據他介紹,5月1日,黃浦江和另外三位同齡的雄驢朋友上山,開始徒步穿越。陝西曙光救援隊的陳偉通說,他們選擇的路線叫"光鹿跑冰",是一條為期三天的裝填路線,"從光頭山、鹿角梁、跑馬梁到冰晶頂"。
損失發生在5月2日下午,當時下雨和大霧。黃浦江的哥哥說,黃浦江和一隊來自北京的驢友見面的同一天,雙方一起旅行了一段時間,"那天下午2點30分到3點之間,發現他不見了。
黃浦江的哥哥說,10多天上山100多人,但一直沒有進展。5月20日晚,搜救隊終于找到了黃浦江的裝置。
最新消息
驢友的裝置在丢失19天後首次被發現
5月20日晚,黃浦江的妹妹通過微信告訴Cover News,搜救隊在溝渠中發現了黃浦江的背包等裝置。這是黃浦江失去聯系以來,搜救隊第一次發現他的蹤迹。
黃浦江姐介紹,這條溝位于懸崖的三面,另一邊是深溝,海拔2421米(經度:108.64491671,緯度:33.84152273(GCJ-02坐标)。最初由無人機拍攝的疑似裝置缺失,次日(5月20日)搜尋小組到現場勘察,确認黃浦江背包等裝置,包括睡袋、帳篷、攀岩棍等,用品齊全,擺放整齊。
她還說,雖然裝置被發現,但附近沒有她哥哥的蹤迹。根據周圍的地形,黃浦江順溝進入太平河流域的機率更大。
黃浦江姐介紹,未來兩天,救援隊将集中精力搜尋太平嶼谷。本季谷地有足夠的野果,充足的水流,如果沒有因滑坡而嚴重受傷,仍有較大的生存機率。
家庭成員提供的搜救地點照片
專家建議
在戶外徒步旅行時保持編隊狀态,避免中途與其他團隊合并
國家登山總長、封面新聞總記者劉健分析,黃華背負重載旅行,食物割食、凍傷的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滑倒迷路,我們祈禱他迷路了。"
走路時可能發生哪些意外事件?劉健介紹,最典型的突發情況是滑倒,也就是登山者從高處墜落。此外,迷路是最有可能的情況之一。
劉健說,迷路後,登山者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在相對的制高點上放置遇險标志和信号。如果找不到遇險信号,可以選擇順着河往下走,"順水而行,但不要诽謗。"
"在一個人的情況下,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你是安全的,不要下水,不要進洞,不要爬樹。劉健強調。
劉健說,在戶外徒步中,團隊非常重要,"近年來我們有很多戶外運動事故,大部分都是網上免費組合,我們彼此不認識,團隊紀律松懈。他還建議,在組隊進行戶外運動時,不要輕易與其他隊伍合并,即使隊伍合并,也要保持陣型,以防人員混搭時出現跌倒的情況。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