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同濟大學2020新生舉行了開學典禮。校長陳傑院士作了題為《持有、演戲、演戲、給予、書寫《時代多彩青春》的演講。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同學、老師、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濟校區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3,390名2020年新生,您的到來使擁有113年曆史的同濟大學更加充滿活力和活力。你今年經曆了一段不平凡的時期,經受住了疫情和繼續深造的雙重考驗,你頑強拼搏,敢于追求夢想,把第一個合格的答案交給了青年。有了這樣的經曆,你會發現自己有了新的成長和發展,更加輕松自信。
恭喜優秀的你,在人生最美好的歲月裡,歡聚一堂,開啟人生新篇章!我謹代表黨委書記,代表全校師生對貴班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陪伴您一路成長,家人和老師們緻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當你們在校門口和家長們告别時,"小紅帽"和老師志願者們拿起你們的手包,領着大家走進了美麗的同濟校園。在可愛的人中,有連續11年參加"小紅帽"校友王偉,有連續六天參加阿裡姆坎貝爾學生的行李搬運等等。我也想借此機會向可愛的小紅帽和老師志願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你是同濟花園最美的風景,最新鮮的血液,最真誠的期待,最有活力的力量。當中,來自江蘇省的楊成,從年輕時站下來成為建築師的夢想,以省(藝)第10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同濟大學張萌萌,醫學院的碩士生,為他人帶來了生命的希望,是全國第8446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以及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碩士生徐浩文, 積極探索如何"振興産業"為促進農村發展,大學期間的學術成績榮獲全國挑戰杯一等獎,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王偉,年僅20歲,是今年招生最年輕的博士生。我衷心祝願大家一切順利,以自己的作風成為同濟新人!
回顧曆史,同濟學校于1907年在中國和德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援下,建立了德國醫學館,次年中國命名為同濟德文醫館。1912年,增加了工程科。1923年更名為同濟大學。1927年,它成為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抗日戰争期間,雖然九省、六省遷至校址,起起伏伏,但學校名稱不變,弦樂歌曲不停歇。在火天不浪費研究,在百年浪費中遇難,在改革開放中經得起潮流,113年來,同濟大學一直踐行着對國家和社會的承諾。在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同濟的100年是聲援中華民族命運的百年,是聲援祖國科教事業的百年, 以及上海百年的城市發展。這不僅是對同濟曆史的精辟總結,也是對同濟未來發展的指導和期待。
曆史相傳至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接力棒,傳到學生手中,你們出生在正确的時間,也肩負着沉重的責任。從今天開始,希望大家能了解未來學習生活中的"同舟共濟"學校教育訓練,"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助世"!希望你有理想去堅持,有知識敢于行動,有責任去承擔,有感情去言奉獻,用青春去成就更好的自己,鑄就一個更美麗的同濟!
學生應該有理想去了解和堅持。曾經,你向往大學,向着同濟的目标,今天,你走進同濟,開始了新的旅程。在這裡,你會被"與祖國同在,向科教"的文化傳統所感染,體驗到同一民族的獨特精神和氣質。你將聆聽師父的教導,並從頭腦中獲得靈感。您将結識新朋友并獲得寶貴的友誼。有知識的汪洋大海,有無盡的科研星空,有浩瀚的實踐世界。你的夢想有多大,你的夢想有多大。同學們,新的生活需要樹立新的理想、新的目标。理想和目标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那些埋藏在我們心中的真理,對人性的呼喚,不僅需要不斷轉化為理想目标來照亮我們的進步,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上,更需要我們始終堅持信念、毅力,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要"磨練堅強, 雷納東西南北風"的精神和力量,銳意進取。個人與國家的未來與命運與日俱增,與民族團結一緻,讓青年在理想中認識和堅持大放異彩。
學生應該有知識和勇氣。大學時期是人生中接受系統教育最重要的階段,學習知識和學習是大學階段的核心使命。你成長在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邊界不斷擴大,創新的要求不斷提高。大學是培養個人各方面成長和發展的殿堂,學生應建構一個廣闊的知識體系,廣泛參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注重學科的前沿發展。吃苦耐勞,知識淵博,使他們成為知識淵博的人;閱讀10,000冊書籍,折衷所有學校的學說,通過知識體系進行整合;"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道路,隻有那些不畏避難的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就有希望達到榮耀的巅峰",學生應該無意識地追求卓越,讓青春在知識中敢于綻放光彩。
學生應該有責任能夠承擔責任。大學的核心使命是不斷塑造和輸送具有一流教育品質的優秀人才。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面臨困難,亟待創新,尋求突破。大學是思想文化的高地,是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源地,承擔起祖國的責任,做好文化遺産,是大學應該承擔的。學生不僅要善于積累知識和知識,還要善于用發現的眼睛觀察世界,那些在書本上閱讀,在生活中看到,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成為你思考的對象,研究命題做論文談話者",投身于自己的科研領域, 勇敢地攀登"實幹家"的學術巅峰;,用豐富的智慧将美好的人生描繪在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上,讓青年在責任中發揮作用,在榮耀的配置設定中發揮作用。
學生應該有感情來談論奉獻精神。大學是一個隐藏,培育,創造和發現美的地方。同濟校園,結合衆多美麗的風景,處處都能讓你體會到建築之美、科學之美、人文之美。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們將在美麗的校園裡閱讀一群書籍,尋求真理,啟發情緒,施放美德。美麗的環境總是可以令人愉快的,美麗的事物總會激發人們對更美麗的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學生要學會欣賞美,無論是自然美還是科學美,都需要有發現眼光,思想開放,勇于探索;大學,是美好人生的新起點,是科學真理的攀登之路,是鍛造的熔爐,是祖國和人民,關愛社會等,是時代的召喚。同學們要創造美好靈魂的美好未來,讓青年在事業的感情中傾注榮耀。
同學們,新的校園生活已經開啟,希望你們珍惜青春時光,樹立理想風帆,堅持執着的信念,練功成真,勇于擔當,成長為未來社會的領軍人物和專業精英,成長為民族複興的中堅力量,炸藥專欄,書寫無愧于時代多彩的青春!
謝謝!
作者:陳傑(同濟大學校長、院士) 編輯:顧軍 負責編輯:餘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