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軍曆史上的總部,很多人會想到總政治部、總參謀部,當時解放軍有八個司令部,有一個司令部,存在的時間很短,但比總政治部高,僅次于總參謀部,這就是訓練主任部。
從1955年成立到1958年廢除,訓練主任部的曆史隻有短短的3年,但在我軍曆史上留下了非常輝煌的一段時期。教育訓練總監的部門身居高位,幹部也相當高。
第一位被任命的部長是劉伯成元帥,排名第四,高于首席政治總監羅榮融。可惜的是,劉伯成沒有到,他在南京擔任軍校院長,無法逃脫。院長的職位必須由其他人代表。

代理部長也是元帥,他就是葉劍英。教育訓練部長和代理部長都是元帥,還有六名副部長,他們也是六個部門的部長。六位副部長,都是創始海軍上将,都很清楚。
第一副部長,也是戰鬥訓練部長,是創始将軍。小柯畢業于黃埔四世,革命資曆很老,參加過南昌起義、紅軍時期,曾任紅六軍總司令,抗日時期是第120師副師長。
解放戰争期間,小可長期在華北戰場作戰,擔任金超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曾任龔光榮元帥的副手。後來解放戰争,劉亞樓成為軍團長,前往前線帶兵作戰,林瑜邀請小可擔任四地參謀長,随四野軍南下。
肖克擁有高水準的軍事理論,也有豐富的指揮和作戰經驗,他曾擔任過戰鬥訓練部長,那是一個真名實名。
第二副部長兼計劃監察部長,是建國的二把手李大,李達也是國防部副部長,作為劉登的參謀長,李達軍事素養優秀,足智多謀,吃苦耐勞,善于制定各種作戰計劃。
(沙克和利達)
第三副部長兼校務部部長,是建國第三将領張宗生,黃埔軍校高素質學生,參加過毛主席上司的秋豐起義,革命資曆十分陳舊。抗日戰争期間,張宗森是八路軍六大旅長之一。
在解放戰場上,張宗森一直是彭的副手,曾任西北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地位可與東羽相媲美。張宗森也是副參謀長,蘇瑜的副手。
第四位副部長,也是科學與秩序部長,是單臂海軍上将彭少輝。彭少輝是彭老頭老頭,在西北戰場上擔任縱隊指揮、主力指揮,成立後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雖然隻有一隻胳膊,但彭少輝以超人的毅力,辛勤付出,為我軍科學規則和秩序的規範化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五位副部長,也是外軍訓練部長,是海軍上将周世迪。對外軍事訓練部主要負責學生的軍事訓練,本周史直屬,他從黃埔一期畢業,軍事理論水準優秀,還長期在軍隊中擔任參謀長,被稱為大師。
(海軍上将周世迪)
第六位副部長,也是軍事出版部長,是畢業于黃埔六世的海軍上将郭天民。郭天民一生都把部隊帶到前線,如擔任紅軍師長,或陳一團副司令員、參謀長等,曾在中央機關任職。
抗日戰争爆發之初,郭天民擔任軍委戰争局組長,是毛主席的重要高層參與者。對于軍事出版物和書籍的出版,他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嚴格控制。
細心的讀者朋友們看到,教育訓練主任部的六位副部長中有四位是黃埔軍校的優秀學生。軍隊在戰争年代的作用是戰鬥,進入和平時期,而不是戰鬥,主要是從事訓練。
你必須用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無論是劉伯成、葉建英,還是六位副部長,都是軍事理論的資深專家,他們聚集在一起,訓練主任的職位當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