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楊(Andrew Yang)在去年的民主黨初選中也是一位新的華裔美國政治家:他從未擔任過公職,從未參加過選舉,他的商業經驗也不是很好。
但在與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副總統哈裡斯(Harris)以及整個初選進行同樣的辯論之後,楊安澤不僅有選舉經驗,而且還有一個相當大的粉絲群,被稱為"楊剛"。
現在他有了一個新的政治目标。2021年1月13日,楊安澤正式宣布參選今年紐約市市長。如果當選,他将成為紐約市第一位亞裔美國市長。
在市長競選中,現在有30多名候選人參加,楊安澤會脫穎而出嗎?
成為市長的夢想
在紐約,68%的登記選民是民主黨人,目前的大部分公職由民主黨人擔任。
然而,在布魯克林和皇後區的部分地區,在史坦頓島郊區有共和黨的據點。自1940年以來,當地選民在21次美國選舉中隻投票給了四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紐約市長任期四年,可連任兩次。紐約市現任市長是民主黨人比爾·貝索(Bill Bethhauer),前兩任市長是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R-N.Y.)和魯道夫·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
擔任紐約市長意味着管理一個年度預算為920億美元的政府,直接影響840萬紐約人的日常生活。
對于楊安澤來說,他不再是政治上的黑馬。今年1月13日晚,楊安澤在推特上發帖說:"當我看到我的城市現在的樣子時,我的心碎了。"
他說,他競選市長是因為目前的經濟形勢。他承諾改善紐約市的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從紐約州"收回"對地鐵系統的控制,并以智能方式"重新開機"城市。
第二天早上,楊安澤在曼哈頓上城介紹,新當選的衆議員裡奇·托雷斯(Ricky Torres)将聯合主持他的競選活動。托雷斯将是沒有市政經驗的候選人的堅定支援者。

楊安澤的競選宣傳。圖檔:CFP
競争激烈
現年46歲的楊安澤現在有很多競争對手。民主黨人包括布魯克林市長埃裡克·亞當斯(Eric Adams),新任市審計員斯科特·斯特林格(Scott Stringer)和曾在白廳工作的民權活動家和律師瑪雅·威利(Maya Wiley)。
楊安澤有一定的優勢。甚至在楊安澤宣布之前,民主黨民調機構公共政策民意調查基金會(Public Policy Polling Foundation)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如果民主黨初選舉行,楊安澤以17%的得票率領先,其次是埃裡克·亞當斯(Eric Adams)的16%和瑪雅·威利(Maya Wiley)的7%。
除了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外,楊安澤在籌集資金方面還有明顯的優勢。在民主黨初選期間,他在紐約市收到了21,000筆捐款,現在看來他很快就能找到它們。
但就籌集的資金而言,亞當斯排在第一位,截至1月15日籌集了860萬美元,其次是斯特林格的830萬美元。1月13日剛剛參加比賽的楊安澤沒有被包括在統計資料中。
從曆史上看,動員少數族裔投票的能力也是市長候選人競争力的重要名額。
在1989年的選舉中,大衛·丁金斯以非常接近的優勢擊敗了魯道夫·朱利安尼 - 在1.8m票中不到50,000票。但他赢得了97%的黑人選票和71%的西班牙裔選票,而白人選票的得票率為31%。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種族在獲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第五次電視辯論将于2019年11月20日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圖檔:CFP
選舉後的紅色
事實上,自從進入政界以來,楊安澤一直在強調自己的亞洲身份。
楊出生于紐約州斯克内克塔迪,父母是台灣移民。年輕時,他在布朗大學學習經濟學和政治學。1996年,他搬到紐約市的Morningside Heights,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學位。
在法律界短暫平靜之後,楊律師轉向了各種慈善籌款網站,醫療保健軟體公司和GMAT指導的教育公司。後來,他參與建立了一個名為"美國創業"的非營利獎學金計劃。
2017年11月初,楊潔篪向聯邦選舉委員會送出了他的總統競選,當時媒體對這位候選人關注不多。在競選活動中,他公開強調自己是亞裔美國數學極客。
事實上,競選總統隻是楊緻遠腦海中的一個突然的想法,他曾經告訴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我沒有瘋。
當特朗普在2017年上任時,楊安澤感到不安。在他看來,美國的許多制造業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人們很生氣,特朗普作為遊戲規則改變者的化身獲得了他們的支援,但楊安澤說,特朗普還沒有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楊安澤的提議是什麼?他的競選口号是"人道第一",主張"以人為本的資本主義",此外還有"不左、不右、前進"(不是左、不右,而是前進),學者黃翔曾指出,這是一種調和傳統與傳統的嘗試。
也正是在這個架構内,楊先生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UBI),即18至64歲的每個公民每月可賺取1000美元,将當時被邊緣化的想法推向美國公衆。
UBI計劃并不是楊安澤第一次提出,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歐洲的啟蒙運動時期。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和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也是這一想法的支援者。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楊安澤的競選活動正試圖以技術官僚的方式回應民粹主義。
但也許是因為他的履歷中缺乏與政治相關的經驗,他随後在2020年2月11日退出了民主黨初選,因為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成績不佳,盡管他達到了投票和籌款的門檻,才有資格參加第一次民主黨初選辯論。
民意測驗機構LiveThirtyEight總結了楊安澤的競選活動,稱楊潔篪制造的政治噪音比政治觀察家預期的要多。
他收獲了一群"楊幫",他們都很年輕。根據晨咨詢在2020年初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71%的楊安澤支援者年齡在45歲以下,而民主黨初選選民的這一比例為42%。這甚至比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還要多,後者以在年輕選民中的受歡迎程度而聞名。
據統計,從2019年4月到2020年2月,楊的推特粉絲從21.4萬增長到約120萬。并非所有這些粉絲都是華裔美國人,其中許多是時髦的年輕人,如遊戲玩家,技術控制,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特朗普的支援者。
楊安澤代表民主黨正式宣布參選紐約市市長,他的妻子和孩子出席了此次活動,國會議員裡奇·托雷斯(Ricky Torres)也在那裡支援。圖檔:CFP
UBI計劃的擴充
在紐約市長競選期間,楊某再次提出支付普通人的計劃。
這與他之前的UBI計劃相似,但不同,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報酬,他的計劃是為50萬低收入人群提供普遍的基本收入。根據收入,接受者每年平均将獲得2,000美元,這将使紐約市每年額外花費10億美元。
與大選不同,楊安澤不再是提出這一想法的唯一候選人,競争對手黛安·莫拉萊斯(Dianne Morales)和卡洛斯·門查卡(Carlos Menchaca)也是如此。
批評者提出了反對意見,例如确定國王是否是紐約的首要任務。
"如果紐約确實有10億美元可以花,那是時候了嗎?"無黨派預算與政策中心的創始人羅伯特格林斯坦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彭博社。"例如,這個計劃是否比解決紐約市非常嚴重的經濟适用房危機更重要?"
楊安澤的計劃也有支援者。支援者說,這項政策的簡單性是楊和他的粉絲的一個賣點。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s School of Social Work)助理教授羅伯特·哈特利(Robert Hartley)告訴彭博社(Bloomberg),楊安澤的提議可能會讓大約三分之一的紐約人擺脫極端貧困。
但楊安澤的計劃也面臨一些障礙。例如,5.4%的美國家庭沒有銀行賬戶,其中大多數是低收入家庭。鑒于紐約經濟受到疫情的重創,楊安澤接下來有很多問題要回答。
照片:楊安澤推特賬号
被困在風暴中
在宣布競選紐約市市長後,楊安澤陷入了幾次起起伏伏。
最近,他回到了家鄉紐約州度過了一個周末,當時疫情非常嚴重,許多人認為他在破壞疫情的規則。為了澄清這一點,他在一月份告訴《紐約時報》,"你能想象讓兩個孩子在一間兩房間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上線上課程,然後嘗試自己工作嗎?""
楊安澤原本意思澄清,招來了對手的反擊。"是的,實際上我可以,"賽義登的對手斯特林格在推特上寫道。
楊潔篪面臨的另一個争議是,他在2000年和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沒有投票。在2001年至2017年期間,他也從未投票支援紐約市長選舉。
除了這兩個争議之外,1月15日,楊安澤在Twitter上釋出了一段視訊,描述了他在一家光線充足、空間寬敞的便利店購物,這一常見的文章也引起了争議。
"親愛的楊先生,你在這種商店裡,我們紐約人稱之為雜貨店或超市,"女演員艾倫·巴金回答道。另一位評論者向粉絲指出:"哦,夥計,這不是一家便利店,而是一家真正的超市。"
後來,楊安澤尴尬地回答:"哈哈,我愛紐約。添加了笑臉。
楊安澤的競選活動最近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2月2日,楊的競選團隊宣布,楊的病毒檢測呈陽性,但有"輕微症狀"。
楊潔篪表示,他将根據公共衛生法規被隔離,并聽取醫生的建議,但他仍然打算推動一場線上運動。
很明顯,紐約人現在面臨着一個選擇,要麼是一個沒有經驗、頭腦大膽的候選人,他可以上司城市的複蘇,要麼是一個具有傳統政治背景的人。如果是前者,那麼楊安澤将是一個不差的選擇。
紐約市民主黨初標明于6月22日舉行,并将提名一名市長候選人。市長選舉于11月2日舉行。
——————
請搜尋關注"All Now",朋友的世界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