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作者:歐洲時報

飯團創意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少年你》沖進奧斯卡入圍名單,凱撒獎頒獎典禮演員脫衣服抗議,趙薇打破金球獎紀錄......

近來,全球電影圈的話題不斷。但令懊惱的是,這個消息不可避免地以一些政治色彩告終。

尤其是凱撒電影獎,被譽為"法國奧斯卡"......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女演員在公共場合被剝光衣服

頒獎典禮上充滿了"政治呐喊"

女演員科裡娜·馬西耶羅(Corina Maciero)于3月12日在第46屆凱撒電影獎(Caesars Film Awards)上身穿綠色皮裙登上舞台,然後脫下禮服露出她的血色禮服,這件禮服赤身裸體地留在舞台上,身體前面寫着"沒有文化,就沒有未來"字樣,"讓我們仍然擁有藝術, 放手吧!"在背面表達了他對讓-卡斯特總理在疫情期間關閉文化遺址的譴責。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不僅是馬西羅,許多法國電影人也利用這個舞台來表達他們的政治抱負。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濱海福耶斯

主持人瑪麗娜·福伊斯(Marina Foys)和女演員安妮·杜佩爾(Anne Dupere)都公開反對文化部長羅斯林·巴什洛(Roslyn Bashelo),批評她缺乏對文化社群的支援。

在最佳新人獲獎感言中,非裔美國電影制片人讓-帕斯卡爾·紮迪(Jean-Pascal Zadi)向在警察拘留期間死亡的年輕法國黑人阿達瑪·特拉奧雷(Adama Traore)和被警察毆打的黑人音樂制作人米歇爾·齊克勒(Michele Zickler)緻敬。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斯蒂芬·德穆斯蒂爾

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導演斯蒂芬·德穆斯蒂埃(Stephen Demustier)說:"我的孩子可以去ZARA,但他們不能去電影院......我無法了解。"

然而,觀衆并沒有注意到這一擲的明星。根據媒體觀看公司Mediametrie的資料,頒獎典禮僅吸引了160萬觀衆(占總數的9.1%),這是該獎項曆史上最糟糕的公司之一,與2012年的390萬記錄相比大幅下降。

"沒有風格,沒有熱情,沒有榮譽"

凱撒獎"一無所有"

明星們的行為也招緻了法國文化界的批評。許多文化評論家說,頒獎典禮已經變成了一場"政治盛會",不符合電影節的風格。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圖檔:pxhere

《費加羅報》(Le Figaro)的記者伊萬·裡奧福特(Ivan Riofort)将這場備受期待的藝術盛會描述為"平庸",而作家亨利-讓·蘇厄德(Henri-Jean Seward)則稱頒獎典禮"不标準","不熱情","沒有榮譽"和"什麼都沒有"。

作家兼演員埃裡克·諾洛(Eric Naullo)高度評價了讓-帕斯卡爾·紮迪(Jean-Pascal Zadi)的作品,但對他的獲獎感言持批評态度:"我從未聽過如此震撼的演講......将作品與角色分開讨論!"

曆史學家讓·加裡基斯(Jean Garriquis)批評馬切羅的裸體抗議活動将夜晚帶到了"荒謬的頂峰",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你怎麼說好像種姓(法國總理)偷走了文化!?

法國演員傑拉德·朱諾(Gerard Juno)也對儀式的沉重語氣表示遺憾,他說:"我們确實在受苦,但我們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病毒不是政府的錯。"

凱撒,戛納,奧斯卡

沒有電影節與政治有關嗎?

這不是明星們第一次在凱撒獎上抗議。

在去年的頒獎典禮上,以阿黛爾·哈内爾(Adele Hanel)為首的幾位女演員站出來抗議,創下了200萬觀衆的紀錄,此前《性侵犯女孩》的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憑借她的電影《我抱怨》(I Complain)赢得了最佳導演獎。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但事實上,充滿政治色彩的抗議活動在所有國際電影節上都很常見。

在2010年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上,英國導演羅斯·杜桑(Rose Toussaint)呼籲近1000人在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上簽署一份請願書,抗議性别歧視的指控。

入圍戛納電影節主要競賽單元的19部電影全部由男性導演執導,在十年内,戛納電影節的212部主要競賽單元電影中隻有17部由女性導演執導。

在此之前,隻有澳洲導演簡·坎皮恩(Jane Campion)在1993年憑借《鋼琴課》獲得了金棕榈獎。資料顯示,戛納電影節涉嫌歧視女性。英國導演羅斯·圖森(Rose Toussen)在戛納電影節上通過一個由女性建立的自創電影網站發起了一場反對性别歧視的運動。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奧斯卡被業界譽為"世界電影最高獎項",并沒有繞過"政治問題"。

1993年,奧斯卡獎得主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和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要求華盛頓官員開放266名艾滋病毒陽性攜帶者(海地人),他們被拘留在關塔那摩,不被允許進入美國。

2003年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恰逢喬治·W·布什總統上司下的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的第一年,獲得最佳長篇紀錄片獎的美國導演邁克爾·摩爾毫不客氣地表達了對布什政策的批評。

達斯汀·蘭斯·布萊克(Dustin Lance Black)憑借其2009年的電影《牛奶》(Milk)的原創劇本獲得了奧斯卡獎,他在獲獎感言中預見到年輕的LGBTQ觀衆(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别者和對自己性别認同有疑問的人):平等權利最終會來到我們自己的國家。

2015年,奧斯卡獲獎女配角帕特裡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為男女同工同酬而大聲疾呼:"在這個國家,每個生下公民和納稅人的女性,我們都為他人争取了很多平等的權利。現在是美國女性獲得同等工資和其他平等權利的時候了。

除了頒獎典禮之外,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外還有更多有計劃和大規模的抵制活動。例如,在2016年的"OscarSoWhite"活動中,大批抗議者聚集在儀式外,抗議奧斯卡評委幾乎都是白人男性。

該活動以另一場抗議活動結束:标簽"JusticeForFlint",其中一些黑人明星拒絕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呼籲為密歇根州弗林特河污染的受害者捐款。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觀衆和業界對明星們的所作所為存在分歧。有人認為:"作為公衆人物,明星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對于各級權利值得更多肯定。"

也有不少人心懷着美好的願望:"生活已經那麼複雜,政治難免肮髒,讓藝術中的一切都不好?"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但回顧曆史,不難看出,作為藝術界最受歡迎的電影,它一直與政治有聯系,無論是光明還是黑暗。例如,歐洲的三大電影節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與政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威尼斯電影節是由墨索裡尼創立的,作為法西斯主義的宣傳工具,而戛納電影節則是相反的;

是以,影評人《時間的埋葬》認為,"沒有被動的水無根木頭,所有藝術都是從現實中生長出來的,自然界将難以避免被現實所困。讓藝術更純潔,永遠是我們的美好願望,我們也希望藝術能幫助溝通、包容和了解世界的争端。"

那麼,你怎麼看?

裸奔、示威、批總統,國際電影節啥都幹,就是不講藝術?

文字:飯團

評論:肉絲和沐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