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燕在城裡的華蓋山上練拳。廖大克/攝影
夏天的華蓋山,每天早上還是有很多人練國術健身,但最近出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物——著名武俠明星張曉燕,突然讓人回想起30多年前。
張曉燕在1983年出演了《自古英雄走出少年》中的小兒媳婦,那一年曾轟動神舟,不僅她美豔帥氣的外表形象,還因為她恰到好處的軟蛇拳,赢得了全國觀衆的心。後來,她回到溫省親戚,經常在華蓋山上鍛煉,那張神蛇拳,在華蓋山的樹林裡飛揚的棕榈影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但1986年以後,張小燕出國了,很少再見到她。這次她回到文,尋找民間傳統國術大師,于是在花花山、中山公園白溫州傳統國術大師金廣林、盧寶清擔任老師,學習站樁、太極推手等内功,并前往杭州參觀趙玉清等内功大師,參觀了溫州南少林羅漢拳擊, 溫州範的四象拳等,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傳統國術的精髓。
張曉燕在《遠古英雄》中飾演小兒媳婦
從小,我就以為這是一種舞蹈
觀看張曉燕的功夫表演,不僅是一種優美的藝術享受。那種靈活的體型、靈活的四肢、動作、基本功,俗話說,這就是"少年功夫",也就是從小,可謂是基礎深厚。
為什麼一個女孩會選擇國術作為她畢生的事業?張曉燕說,她的祖居是平陽,1959年出生在溫州市,前街是美麗的台灣。小時候,她身體虛弱,經常感冒發燒,媽媽介紹她跳舞,希望能鍛煉。後來無意中聽到鄰居邱萍說,市體育學校已經招收國術生,秋萍位于建設中國小有組織學生報名。張曉燕把國術了解為舞蹈,然後随之而去。對沈成明教練的國術隊,看到很多孩子在那裡踢腿打架,她以為練舞是這樣的,其實很快就融入其中,練得相當勤奮,卻成為了優秀的運動員。是以,張小燕這一生與武俠形成了一種莫名其妙的關系。
張曉燕的母親也覺得國術可以強化身體,是以也很支援她。由于成績突出,1972年她入選浙江國術隊,在陳順安教練的指導下,連續多年在全國國術錦标賽中奪得蛇拳、雙劍、槍等個人冠軍和全能冠軍,成為中國武營級運動員、國術八段。幾十年的辛苦苦,張曉燕為女生練武的經驗是,國術可以培養女生大膽、穩定的品格,可以讓女性更加獨立,也可以阻止身體健康。
他以"古代英雄"而聞名。
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中國武俠電影應該走遍世界。中國國術協會從各省選拔優秀國術運動員,組成"全國青少年國術代表團"通路歐洲、非洲等國家,傳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術文化,包括李連傑、張小燕等,隊員們一起去北京訓練,接受中國國術台鬥李天玄, 沙國正、于海、吳斌等老師,曾獲得1963年全國國術總冠軍的陳道雲也是他們的教練之一。代表團的精彩表演受到了世界各地觀衆的熱烈歡迎。
20世紀80年代初,香港的武俠電影在内地大受歡迎,香港明星夏萌制作公司通過當時的國家體育委員會到浙江省國術隊選拔演員,當時張曉燕連續多次獲得全國冠軍,她表演了獨特的蛇拳風格,極具藝術氣息,而且長項俊梅, 她不僅有江南女人的溫柔,還有強悍的國術,是以她被導演邀請一眼,受邀出演"自古英雄走出少年"小兒媳婦的角色,之後她被邀請出演《天之戰》, 《決戰之日》、《中國賭王》等電影,成就了一代武俠明星。現在回想起自己的演藝生涯,張曉燕直截了當地說:"我隻是運氣好。"
他是法國國家國術隊的主教練。
在法國世界國術大會上表演
1986年,張曉燕從省隊退役,赴法國。從1995年到2007年,她連續12年擔任法國國家國術隊的主教練,為法國訓練了數千名外國弟子,其中許多是優秀的競技國術運動員,并在世界國術錦标賽和歐洲國術錦标賽上為法國隊赢得了長拳,刀,槍,女子和男子對的榮譽。
在法國的幾十年裡,張曉燕見證了歐洲世界各地傳統國術項目的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受歐洲人歡迎的日本空手道運動。雖然空手道起源于中國,但通過日本人的發展,已經成為他們的傳統文化内容,甚至超過了中國國術的影響。特别是,他們非常團結,注重禮儀和文明。中國國術給人的印象是它們是分開的,一盤松散的沙子,内容更像是花拳繡腿。這讓張曉燕深感憂慮。于是在2008年,她決定辭去法國國家國術隊主教練的職務,并與哥哥張超龍一起成立了中法傳統國術協會,希望從競技國術中回歸傳統。張超龍也是一名國術家,十幾歲時從溫州國術大師袁振蘭先生, 于是他擔任協會會長,負責行政事務,而張曉燕則擔任主教練。協會的成立意味着其研究方向的改變,其意義不同于競技國術項目,是希望發展和研究中國傳統國術内涵的精髓,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此期間,她每兩年組織一批太極學生通路中國,同時學習中國書法,茶道,中醫,佛教和道教,并通過國術傳播傳統文化。
幾十年來,張曉燕在法國的影響力一直很廣,在法國貝西國家體育場舉行的世界國術大會每年都會邀請她表演中國國術。本屆大會有泰拳、空手道比賽等,在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内都有很大的影響,而張曉燕的表演,作為一個保留的節目,已經成為比賽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回家探索傳統國術的根源
幾十年的海外教學,不僅磨練了張曉燕的國術練習,也大大拓寬了她的視野,讓她見證了各國傳統國術的發展,尤其是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讓她深刻思考了中國國術的發展前景,除了競技國術, 如何更好地傳播和發揚中國國術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已成為擺在她面前的一個緊迫的研究課題。她認為競技國術與傳統國術存在巨大差異,如果一定要做個類比,競技國術是嚴格規制方體的,具有尖角,而傳統國術則是圓潤的身體,内涵豐富多變,需要不斷的探索群組織。
是以,近年來,她總是回國探索中國傳統國術的根源,四處尋找老師拜訪朋友,學習學習各派系的特征,無恥地提問。這種開明的學習精神,真的讓人感動和欽佩。要知道,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張小燕早已成名,在國術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一些人中,民間業餘國術練習者可能不屑一顧,但張曉燕非常真誠地向他們學習。在學術上,張曉燕總是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當我向他們學習時,我把他們以前的成就放在一邊,把他們的過去當作零。"
張曉燕,一個從溫州市中心山苑街的美容平台,走向世界國術巅峰的美女,真的可以成為美的傳奇。
(原标題《文武塔》女演員《小婦人》張曉燕回鄉探尋傳統武俠的根源》,原作者為西方。編輯:王彥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