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ris Is Burning》(1990) Jenny Livingstone

珍妮·利文斯通(Jenny Livingstone)的紀錄片《巴黎着火》(Paris on Fire)聚焦于1987年美國哈萊姆區(Harlem)有影響力的異裝癖女王圈子,這部傑作除了捕捉到女王身上的珍珠光芒外,還表明盡管受到反保守主義者的騷擾,他們還是創造了史詩般的幻想,經常失去生命。
2、《月光男孩》(2016)巴裡·詹金斯
巴裡·詹金斯在他的劇本中寫道:
"這是人類學和解剖學的一個小片段,關于兩個男孩孤立地掙紮着,為一個半隐藏的身體的簡單,未完成的動作而奮鬥。他們都是孩子。性取向在圖檔中是不可見的,但感官線索潛伏在表面。
3、《春光》(1997)王家偉
王家偉用他獨特的剪輯、偷蹼、省略和降級,以及戈達爾啟發的跳切技巧,通過描述兩位主角之間簡單的一對一故事來表達兩位主角的想法。
是以,比如當兩個人抽同一根煙時,節奏變慢,每一分鐘的情緒都展現在他們的臉上,香煙的濃煙在他們身後的空氣中升起,在兩個人的冰冷臉上正在慢慢形成浪漫的緊張,堅實的表面難免被眼淚摧毀。
4, "Bettina's Tears" (1972) Reina Werner Fassbender
導演花了十天時間才完成這部電影,劇本是根據導演過去從柏林到洛杉矶的12小時飛行的戲劇改編的。這部電影向喬治·庫克(George Cook)的《女人》(1939)緻敬,這是一部完全由女性主演的喜劇,也發生在曼哈頓上城一個迷人的曼哈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
5, 我自己的愛達荷州 (1991) 格斯·範·桑特
在影片進行到一半時,兩位主角在愛達荷州洋芋島的一片田野裡紮營。橙色的戲劇性使用(大部分牆壁被漆成紅色,邁克的大部分衣服都是橙色)似乎在這個場景中達到了頂峰,兩位主角之間的火花被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向所削弱。
這部劇很大程度上是菲尼克斯的即興表演,其實大部分劇本都是自己寫的,緊張的真相場景最終是在菲尼克斯個人的要求下拍攝的,他想把影片帶到情感的高潮。
6、 《My Beautiful Laundry》( 1985) Stephen Fress
這部97分鐘,16毫米的電影是六個月前制作的,最初由第4頻道全額贊助,并被拍攝為電視電影。當這部電影未能按原計劃進入電影院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成為第一部公開描繪同性愛情的英國電影。這也是福雷斯特的第一次國際比賽,讓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上路。
7、 《Love Madness》( 2005) Jean-Marc Vare
瓦雷花了十年時間寫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也是基于布萊和弗朗西斯·布萊的個人經曆。這部電影精彩地描繪了一個朋克少年,他被自己的宗教信仰所内化,并努力掩蓋他患有性取向的事實。
8,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2017) Luca Guadagno
這部LGBTQ+電影沒有留下純潔和美麗的空間,這些純潔和美麗注定要被既定的性吸引力社會标準所消滅,特别是在同志是非法的時代(在大約71個國家仍然被認為是非法的)。
因為這樣的環境,影片用希臘的象征性男性視覺和古希臘雕塑來呈現難以言喻的欲望,很好的運用古典意識形态去發現人體的獨特魅力。
9, "Carol" (2015) Todd Hines
這部電影改編自帕特裡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1952年的愛情故事《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該故事的靈感部分來自1940年代與弗吉尼亞州肯特·凱塞爾伍德(Virginia Kent Kesselwood)的關系,後者是一位稍大的費城人。
在豪斯伍德酒店房間隔壁錄制了一盤錄音帶,以證明她的同性行為,正是因為這盤錄音帶,凱塞爾伍德失去了對女兒的監護權。
10, "Fake Kid" (2011) Celine Schiamma
這部成長中的電影可能是唯一一部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跨性别故事的電影。令人震驚的是,跨性別者往往在這個年齡段開始經歷自己的性別認知和身體上的性別不一緻,是以迫切需要拍攝更多的電影來表現他們在這個混亂時期內心的掙紮。
11、《小姐》(2016)樸贊旭
樸贊旭的心理驚悚片是一個由三部分組成的謎團,每個部分都是從不同角色的角度展開的。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莎拉·沃特斯(Sarah Waters)的小說《手指拾取》(The Finger-picking),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場景在1930年代被改編成日本統治的北韓。
12, "粉紅水仙花" (1971) 詹姆斯·比戈德
8mm奇幻電影充滿了粉紅色,紫色和藍色;它被描述為"一首年輕男妓幻想的美麗詩歌",後面經常跟着這樣一句話:"視覺和幻想的獨特旅程!
這部電影使用了各種圖像以及反複出現的花卉和綠色植物主題,特别是使用稱為水仙花的植物形狀。
13, "阿黛爾的一生" (2013) by Abda Kirsty
斯皮爾伯格評論道:"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讓我們感覺自己像一隻蒼蠅在牆上,看着一個深沉的愛情故事,從一開始,它慢慢變成了心痛。導演對叙事沒有做任何限制,我們完全被兩位演員的精彩表演所吸引,尤其是導演在那段時間觀察角色的方式,他給了他們完全的呼吸自由。
14, "MuhranDo" (2001) David Lynch
"他們說别人的教導可以給你内在的覺知,但奇怪的是,你很難與他人交流這種内在的覺知。隻要你試着去交流,你就會意識到你找不到詞語,或者你沒有能力告訴你的朋友你的内在認知。但你仍然有這種感覺!這真的很令人沮喪。我認為你無法溝通的原因是這種感覺是美麗而抽象的......我認為人們知道穆蘭多對他們意味着什麼,但他們不相信。他們希望有人告訴他們。我喜歡人們分析這部電影,但我不需要他們告訴我它說了什麼。像偵探一樣弄清楚事情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告訴别人,它剝奪了他們思考、感受和最終得出結論的樂趣。大衛·林奇
15, "120 Hits Per Minute" (2017) by Robin Campillo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同志驕傲遊行。
這部電影穿插了人物在黑暗,色彩缤紛的俱樂部中跳舞的場景。俱樂部裡有音樂。悲傷,憤怒的人依靠舞蹈來驅除對這種情況的沮喪和日益增長的恐懼。"在舞蹈界,我們聽到了坎皮略1992年最喜歡的歌曲,'What The What About Love'"
16, 《Love, Simple》 (2014) Daniel Ribeiro
如果你面前有你偷偷喜歡的人的衣服怎麼辦?《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幻想愛情》《櫥櫃裡的野獸》都發生過,而這部愈演愈烈的浪漫電影《愛,簡單》也講述了獅子座對加布裡埃爾的愛情日益增多的故事。
他穿上這件衣服,嗅了嗅自己的氣味(這張照片是黑色的),撫摸着他,或者至少幻想着自己。電影依靠嗅覺和可見的感覺來形成性高潮,此時視覺對于探索同性關系之間的性吸引力就不那麼必要了。
17, "Silma" (2017) Joachim Thiel
和《瘋狂的愛情》一樣,這部電影是由強烈的内部混亂和弗洛伊德式的對基督教邪惡的歇斯底裡所驅動的。你知道,這意味着燃燒所有永恒的事物。提爾講述了她的父親如何抓住她的手,接近燃燒的火焰,讓她感受到火的力量。
18, 《Orange》 (2015) Sean Baker
影片的故事時間和真實時間是一樣的,整部電影都呈現出太陽慢慢向西飄落,呈現出美麗的橙色光芒(影片也以它的名字命名)并逐漸進入夜晚的霓虹燈。這部電影完全由三部iPhone 5S,Moondog Labs的變形鏡頭,八美元的FiLMiC Pro應用程式和Stanicon Sothee Mounts穩定器拍攝。
貝克展示了獲得材料的便利性和品質,他的相機跟随女孩們在餘晖中在街上漫步,伴随着戲劇性的電聲節奏。
19, "Double Lawrence" (2012) Xavier Dolan
多蘭深受王家偉的影響,他調整了影片的節奏,選擇了較慢的畫面,并伴奏着音樂,就像我們在MV中看到的那樣。憑借這些技巧,結合他的運動服裝,時尚的急流和暗室的紅色,他最終創造了一些非常美麗(而且通常是迷人對稱)的場景。
20, "Weekend Time" (2011) by Andrew Haig
這部電影是由對話驅動的。格林讨論了他了解的藝術目的,并将每個人的自我聯系起來。不同的社會情境迫使個體将自己與這種情況激活的自我聯系起來。最後,它建構了他們自己的二進制觀念:理想的自我(他們想成為的人)和受限制的自我(在别人眼中)。
21, 《哭泣的遊戲》(1992) 尼爾·喬丹
這部電影的商業成功"幫助"将獨立電影從邪教作品轉變為具有高市場佔有率的高利潤産品。這部效率極低的35毫米電影,最終獲得了六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剪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導演)。喬丹還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
22, "海灘老鼠" (2017) 伊麗莎·希特曼
在接受視聽采訪時,希特曼解釋說:"我對角色的部分興趣在于他們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他們的發型感覺就像六十年代初或五十年代末一樣。是以,它用16mm拍攝,使整部電影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質感 - 因為電影中的區域與世界其他地方隔絕。
23, 勃艮第公爵 (2014) 彼得·斯特裡克蘭
斯特裡克蘭深受意大利黃色電影的影響,他也可能特别受到科拉多·法裡納(Corrado Farina)的《魔鬼的威特克》(The Devil Witc)的影響('Baga Yaga,1973),該片也專注于女同志和親密的主題。
24, "上帝的國度" (2017) by Francis Lee
兩位主角之間唯一的電流就是他們的脈搏。他們倆很少說話,也很少有其他真正的接觸,而是關心他們世俗的聯系,比如淤泥、流淌的溪流、草堆的力量。
25, "The Wound" (2017) by John Trengove
《傷口》的靈感來自蘇多·姆科羅紮納(Sudo Mkorozzana)2009年的小說《一個不是男人的男人》(A Man Who Not a Man),這部小說也是由姆科羅紮納和第一部電影的導演約翰·特倫戈夫(John Trengove)撰寫的。
這部電影描繪了一個具有獨特視角的社群,這在以前的電影中從未見過,并被國家媒體描述為"引領非洲電影的新浪潮"。
《傷痕》不僅是一部成長片,更是一部愛情故事,也是一部緊張的心理驚悚片。這部電影因其對性取向禁忌問題的出色處理以及對傳統習俗中代際差異的強調而受到稱贊,尤其是當它質疑日益古老的男性氣質觀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