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在那些日子裡,他們被迫用辮子強迫勞動,并悄悄地受到種族歧視。

說這句話的人是馬德森。

當地時間10月25日,一場關于華裔美國人200多年辛勤工作的大型展覽"美國華人鬥争史圖檔實物展"在紐約連續七天開幕,馬德森是主辦方。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本次展覽以真實的曆史資料為基礎,生動而豐富的圖案,為美國社會、當時中國人在新美洲大陸的建設和政治、經濟等方面做出了貢獻。自18世紀末以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以"小豬"的身份來到美國,并參與了許多後來為美國繁榮奠定基礎的艱苦項目。

當時,美國人用今天的手段诋毀中國的"強迫勞動"。

事實上,在用來攻擊中國的詞語背後,隐藏着一部分美國人不願提及"黑曆史"的字眼。而且,這段黑人曆史不僅深刻地反映了強迫勞動,也深刻反映了當時美國白人和政治精英的陰暗、更加犯罪和無恥的行為。

01

說到美國的崛起,很多人都知道,自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以來,美國已經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内戰結束後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從南北戰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到50年,美國已經從一個農村共和國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城市化的國家。

那麼,是誰為美國50年的"快速增長期"奠定了基礎呢?

當然,在美國曆史書中,有代表美國政治精英的"聖人",以及以白人為主的"自由、勇敢的先驅者"。但是,那些失去自由并支付低工資(有些人根本沒有工資)的勞工為在美國挖掘金礦和修理鐵路所做的巨大貢獻幾乎沒有被提及。

即便如此,那些勞工還是試圖憑借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努力工作,努力工作,但一次又一次地用"黑手"來熄滅希望。

19世紀中葉,美國發現了金礦,包括中國人在内的世界各地勞工湧向美國尋找黃金。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已故美籍華裔作家張春儒在他的《華裔美國人》一書中說:1848年初,當時加利福尼亞剛剛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金礦。同年2月,第一艘從廣州開往加利福尼亞的船"美國之鷹"号抵達舊金山。

随着加州金礦被發現的消息在中國傳播得越來越廣,招聘人員編織了"淘金熱"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渴望通過出國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或家庭。1849年,來到加利福尼亞的中國勞工人數增加到325人。

美國旅遊曆史學家王元宗在《1882年,排華法案之前的這一生》一文中說,到1850年底,抵達加州舊金山的中國勞工人數已增至4000人,到1851年有25000人。當時,舊金山在中國工業界被稱為"金山",而在澳洲墨爾本發現金礦後,1855年作為"新金山",舊金山在中國工業界更名為"舊金山"。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為什麼美國人願意在遠東招募中國勞工?

一方面,由于白人資本家發現黑人和來自歐洲的旅行者越來越難以跟随他們的控制,并看到中國人可以受苦,工資很低,而且非常順從,是以他們開始招募大量的中國人。

另一方面,從乾隆初期(1740年代)到1790年代末,僅住戶部統計的大陸各省人口總數就從1億人迅速增加到3億人,到1830年代初鴉片戰争爆發前夕,理論上達到4億人。

在短短100年的時間裡,中國增加了3億,而同期的國内經濟結構和社會資源配置模式并沒有根本改變。是以,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争之後,美國發現中國擁有大量年輕和失業的勞工,這成為美國人眼中的"金礦"。

今天很多人無法想象的是,對于後來的中國人來說,美國政治最初是被鼓勵的,甚至對于在中國招聘公司來說,用"到處都是金子,生活比農業更舒适"的話語來欺騙更多的中國勞工,美國政治精英默許了,因為不斷擴張的美國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例如,1849年,舊金山市長約翰·吉裡(John Geary)為中國勞工舉行了特别的歡迎儀式。大約在1852年,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任州長約翰·麥克杜格爾(John McDougal)鼓勵中國人清理沙赫門多河三角洲,很快,這片占地500萬英畝的沼澤地就變成了肥沃的農田。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曆史場景展示了1868年6月23日在紐約市舉行的晚宴,歡迎清朝的欽查普安臣。在晚宴上,紐約州衆議員愛德華·皮蓬德(Edward Pippond)向浦志強講述了美國如何保護中國勞工免受美國曆史上發生的對外國勞工的仇恨。

"美國最需要的是勞工,而中國最需要的是出口勞動力,這是互惠互利的,"皮蓬說。

看看美國政府對引進中國勞工的熱情和熱情。王寫道,正是在這種氣氛下,華盛頓和以蒲安琛為代表的清政府締結了《天津條約附屬條約》,其中第5條規定"不得禁止兩國之間的自由移民",并且可以合法地保證大量中國勞工能夠友善地進入美國。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條約第5條鼓勵兩國之間的自由移民

19世紀60年代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估計,西部地區有7萬至10萬名中國勞工。

但從真正登上開往美國的船上的那一天起,"勞動"就成了任何人的"辛苦工作"。

在抵達金山之前,中國勞工不得不在海上漂流三個月,正如之前的一些電視劇所描述的那樣,他們大多在奴隸般的貨船上,蜷縮在下層甲闆的一個小空間裡,容易生病或意外死亡。

而真實的場面,遠比這些殘酷,更悲慘。

例如,1850年,一艘名為"蒙塔古夫人"(Lady Montague)的船載有450名中國勞工,在抵達美洲時已經病死。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在北美商人眼中,中國勞工與茶葉、瓷器等商品沒有太大差別,很少給予人道主義考慮。在他們眼中,中國勞工是機器勞動的替代品,而且成本較低,"強迫勞動"已經成為他們的标準操作。

當時,中國勞工被招募到美國做兩項主要工作,除了前面提到的金礦開采外,另一項工作是幫助美國修鐵路。

1865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在加利福尼亞招募勞工來建造橫貫大陸的鐵路,白人申請人很少。公司老闆采取了試探的态度,招募了50名中國勞工。起初,白人經理人懷疑這些瘦弱的中國勞工能否承擔鐵路的繁重工作。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然而,在他們的"殘酷高壓管理"下,中國勞工不願暴動和辛勤工作的價值得到了展現。

根據曆史記錄,約有15,000名中國勞工,占鐵路勞動力的90%,參與了橫貫大陸鐵路的建設。他們隻花了七年時間就建造了這條鐵路,而這條鐵路本應需要14年才能完成,在白人主管的皮膚下。

《美籍華人》一書還記錄了一個可以證明"用辮子強迫勞動"的故事:

1869年4月,一位雇用中國勞工的老闆說,他的勞工每天可以鋪設10英裡的軌道。另一位雇用愛爾蘭勞工的老闆不相信。前者提出下注10,000美元的輸赢。結果,中國勞工在12小時45分鐘内覆寫了超過10英裡的軌道。

02

據不完全統計的曆史資料,到19世紀60年代末,已有數十萬中國勞工參與了美國鐵路的建設。

1869年5月10日,是美國可能載入史冊的一天。在猶他州的普羅蒙特,美國第一條跨大陸鐵路開通。可能需要數月的危險旅程可以在一周内完成。這使得美國西部的發展成為必要。

然而,對于那些中國勞工來說,這也意味着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擺脫白人主管并找到新的工作。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當時,不僅在加利福尼亞州,華人已經占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人口的三分之一,雖然大多數人仍然從事與采礦相關的工作,但其他人則經營洗衣店,餐館和雜貨店以及其他工作,希望在美國過上自由的生活。

然而,好日子并不長,美國的大部分鐵路都是在19世紀70年代完成的,正好趕上内戰結束的蕭條,當時許多白人士兵成為失業軍的一員,當時勤勞,聰明和有能力的中國勞工被視為白人失業的"替罪羊",反華情緒在白人世界蔓延。

這些白人新移民一方面不熟練,另一方面又自由松散,是以很難在當時的加州找不到工作。但是,他們沒有尋找自己的問題,而是發展出一種非常無恥和邪惡的想法,即如果他們被趕出去,中國人自然會有一份工作。

是以,他們很快把矛頭對準了剛剛挺過來的中國勞工,認為他們既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又壓低了他們的工資。例如,1870年6月30日,《紐約論壇報》發表了仇恨言論,稱"中國人像黑人一樣愚蠢",不配生活在民主社會中,"現在重要的不是讨論和決策,而是行動"。

此後,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不斷上升,悲劇不斷發生,中國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特拉華大學東亞研究和婦女研究教授瓊·費爾澤(Joan Felzer)撰寫了《驅逐:被遺忘的中國戰争》(Eviction: The Forgotten War of China),詳細介紹了19世紀中後期中國人在聖何塞的困境。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破夢金山"之後,許多中國勞工回到溫暖肥沃的山谷,在家人的努力下,自己開墾土地,種植水果,聖何塞華人社群的牧場和農場崛起,到1880年占當地農業勞動力的三分之一。

然而,美國白人不能容忍任何"種族融合"。早在1869年,《聖何塞信使郵報》(San Jose Courier-Mail)就侮辱性地宣稱:"華人社群生來就沒有達到美國公民品質的品質,就像南非殘暴的布須曼人一樣。"

在1980年代中期,聖何塞建造了六個唐人街,都在市中心或河邊,但總是被放火燒毀。與此同時,聖何塞已經通過了幾項法令,限制中國洗衣店,禁止中國人做小生意。

對中國的敵意在1887年3月達到頂峰。聖何塞市長和市議會釋出了一項法令,宣布唐人街是建造新市政廳計劃的"公共滋擾"。

3月4日,唐人街被蓄意縱火焚燒,1,400多名華人流離失所。《聖何塞新聞》(San Jose News)當天甚至在推特上寫道:"經過一天的燒烤和破壞,你可以享受露天的新鮮空氣。兩個月後,《聖何塞先驅報》(San Jose Herald)宣稱:"唐人街已經死了,永遠死了。"

用《驅逐:被遺忘的排斥戰争》的話來說,"聖何塞清洗"隻是"美國種族清洗和屠殺的悠久曆史的一部分"。

馬克吐溫1872年出版的《艱苦的工作》(The Hard Work)一書中也描述了舊金山附近華人社群的生存。

1871 年 10 月 24 日,500 多名白人男子沖進洛杉矶唐人街搶劫殺人,造成 18 名華人死亡。"當我寫下這些話時,我看到一則新聞,在陽光明媚的舊金山街頭,一些男孩用石頭砸死了一名無辜的中國人,盡管許多人目睹了這種令人發指的行為,但沒有人站出來幹預,"馬克吐溫說。

可以看出,當時對華人社群的歧視和不公正是非常普遍的。中國勞工并沒有從建造美國橫貫大陸的鐵路的艱苦工作中得到多少好處,而是在當地白人暴徒的殘暴中喪生。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當時,美國報紙和一些圖畫書也試圖歪曲和诋毀中國人民的形象。其中,代表高智商對立方的"滿洲博士",就是20世紀上半葉當時形成的,在歐美文學、電影和動畫中很常見的"傅滿洲博士",意在強調中國人往往是邪惡、奸詐、暗中操縱犯罪組織,意圖颠覆西方世界。

對于中國女性來說,當時美國媒體的醜陋描述說,"以賣淫為生,造成道德和社會傷害,應該明确禁止。當時,美國醫學會甚至提供了所謂的"科學證據",證明中國人攜帶自己的免疫力,但白人在感染後會死亡,而中國女性是病毒傳播的載體。

西北華人研究中心2018年8月網站的資料顯示,僅在19世紀末,美國西北部就有數百起中國人被暴力驅逐或緻殘的事件。

正是在這種氛圍下,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于1882年3月底由美國國會通過。《排除法》成為美國第一部限制特定族裔群體移民并禁止其入籍的法律。

與此前提倡"保護中國人自由進入美國"的《天津條約附屬條約》相比,僅僅12年後,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态度轉變,反映了其政治精英的虛僞。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1882年排華法案

直到1943年,美國國會才廢除了《排華法案》。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人沒有被道歉,美國政府和政治精英已經"遺忘"了這件事。

2019年5月14日,《紐約時報》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為《鐵路中國勞工幾乎被曆史抹去》的文章。文章說,150年前,中國勞動者為跨大陸鐵路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的貢獻早已幾乎被遺忘。

03

從這段曆史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近年來談了很多關于"強迫勞動"的事情,但長期以來美國自己卻在搞"強迫勞動",也掩蓋、縱容甚至依靠"強迫勞動"來實作主要國家的發展和崛起。從曆史上看,美國的"強迫勞動"的特點是,除了奴役中國勞工外,還大規模買賣黑奴和欺淩印第安人。

1619年,第一批有記錄的非洲黑人抵達北美詹姆斯敦,開始了在這個"新世界"中奴役黑人的血淚。根據跨大西洋奴隸貿易資料庫,在奴隸貿易曆史上,1514年至1866年間至少有36,000次奴隸探險,超過1250萬非洲人被販運到新世界,這還不包括旅途中死亡的人數。

根據德國Statista公司的資料,1790年,美國有近70萬黑人奴隸。1860年,美國有超過395萬黑人奴隸,而美國隻有不到49萬自由的非洲裔美國人。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少看到美國保留這部分曆史,政治精英也很少提及它?

美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駐華副研究員賈春陽告訴《補刀》,這有三個原因:

第一,"強迫勞動"嚴重違反國際法,是國際社會承認的不人道行為。美國一直熱衷于對其他國家實行"強迫勞動",但它很清楚自己"強迫勞動"的嚴酷性。是以,即使有"強迫勞動"的曆史,美國的精英也會選擇性地忘記他們不願意公開自己的罪行。

其次,美國曆史上有許多精英來自"奴隸主",他們承認他們的曆史罪行相當于否認美國的開國元勳。

《紐約時報》的非洲裔美國專欄作家查爾斯·布拉夫(Charles Brough)寫道,美國曆史上排名前10位的總統中有八位是奴隸主,"從曆史上看,毫無疑問,這個國家是由種族主義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建立的,這個國家早期的大部分财富都是建立在被奴役的非洲人身上的,其早期擴張的大部分都是以屠殺這片土地上的土着人民和銷毀與他們簽訂的條約。"

第三,美國還存在嚴重的"強迫勞動"問題,并沒有真正反思自己的曆史罪行。

據一所美國大學稱,美國至少有五十萬人現在生活在現代奴隸制下,被迫工作。美國國土安全部也認識到強迫勞動在美國的廣泛存在,受害者從本國公民到來自世界幾乎每個地區的外國人,甚至是婦女,兒童和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

這段中國人心酸,美國人極力掩蓋的“黑曆史”,今天被揭開

不可避免的是,美國的政治精英會對自己的"強迫勞動"問題視而不見,或者刻意回避它,更不用說提及自己的黑人曆史了。

事實上,"強迫勞動"至今仍是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19年的資料,美國有200多所私人監獄,代表政府關押了近12萬名囚犯,監獄官員将其用作廉價勞動力。

除囚犯外,移民也成為"強迫勞動"的主要目标。僅在2019年,聯邦調查局就報告了1,883起人口販運案件,比2018年增加了500多起,每年有多達10萬人從國外販運到美國強迫勞動,其中一半被販運到血汗工廠或遭受家庭奴役。

美國很快将"強迫勞動"歸咎于其他國家,賈春陽告訴"補刀",其背後有政治考量。

一是掩蓋他們在應對和打擊"強迫勞動"方面的不作為。

雖然美國大談"強迫勞動",但實際上并沒有簽署相關的國際法規。迄今為止,美國尚未簽署國際勞工權利保護檔案,如國際勞工組織1930年通過的《強迫勞動公約》、2014年通過的《強迫勞動公約補充議定書》和1957年通過并于1959年生效的《廢除強迫勞動公約》。

二是給不服從美國指令的國家扣帽子,貼上"黑标簽",使其處于道德劣勢。

三是惡意壓制别國産業發展,支援其相應産業發展。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就給烏茲别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中國等國的棉花産業戴上了"強迫勞動"的帽子,其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抑制了有關國家棉花及相關産業的發展,為美國棉紡織業提供了不正當的幫助。

是以,今天我們正試圖揭露美國不願提及的強迫勞動的黑曆史,并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是真正的美國。

資料來源:Univers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