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溯東亞錄像藝術興起 重磅藝術家齊聚OCAT

檢視新聞 知道記者 王琳琳

2020-12-31 18:47

自1965年在日本發明便攜式相機Sony Portapak以來,來自各大洲的藝術家都獲得了這種全球媒體。在過去的十年中,關于錄像藝術史的展覽在亞洲各地舉辦。

随着這些資料在一定程度上逐漸積累,特定國家錄像藝術史的深度和細節逐漸浮現,這些展覽和相關研究資料拓展了全球錄像藝術的現有曆史,對視訊媒體的實驗實踐和國際交流進行了學術解釋,促使人們對錄像藝術的解讀進行更深入的反思。

OCAT上海館于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3月21日舉辦研究展"重新聚焦媒體:東亞視訊藝術的崛起"(重新聚焦媒介:東亞錄像藝術的崛起)。該展覽将首次彙集來自日本,南韓和中國的重量級藝術家,開創了視訊藝術實驗,旨在重新審視藝術家在東亞新興錄像藝術時期處理媒介的方式,以期為跨國當代藝術媒體中的全球錄像藝術史做出貢獻。

回溯東亞錄像藝術興起 重磅藝術家齊聚OCAT

本次展覽展示了東亞錄像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混合藝術形式,其條件是後媒體當代藝術實踐背景下錄像藝術的特殊性。作為一種獨特的新技術和實驗藝術媒介,錄像藝術的到來沒有文化傳統,沒有重要的藝術實踐或曆史前提——但它已成為一種新的全球當代藝術工具。

"東亞視像藝術的興起代表了全球化的全過程,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對于今天的藝術來說,其實有很多問題值得探索和研究,可以激發很多思考。OCAT上海館長、素有"中國影像藝術之父"的形象藝術家張培力說,這種媒體觀點讓我們有理由重新調整自己的思維,重新評估東亞藝術家對這一仍然有争議的曆史的貢獻。東亞藝術家如何舉起視訊裝置,嘗試這種新興的全球媒介,将改變我們看待視訊藝術曆史的方式。

從白南準在南韓、日本、歐洲和美國的全球藝術網絡開始,東亞藝術家開始利用這種非特定文化的媒介,進入新的交流點和同樣複雜的跨地區、跨境網絡。

二十多年來,錄像藝術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聯系在一起,特别是自1968年以來的日本,自1978年以來的南韓,自1983年以來的台灣,自1985年以來的香港以及自1988年以來中國大陸。在很短的時間内,前所未有的錄像藝術實驗跨越了各大洲和文化領域,出現在工業化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使錄像藝術成為第一個全球當代藝術媒介。

回溯東亞錄像藝術興起 重磅藝術家齊聚OCAT

與南韓白南準藝術中心合作,白南君最具标志性的視訊裝置《電視佛陀,1974》(2002)将在展覽的入口大廳現場直播。在展覽的背景下,這種投影挑釁性地挑戰了視訊媒體的特征 - 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扭曲;幻覺,現實和真實體驗之間的張力 - 同時颠覆了媒體的概念戰略,并連接配接了本地和全球期望的動态網絡。

雖然很少在日本境外展出,但山口勝弘的CCTV互動視訊裝置始于1972年,證明了他對新興國際當代藝術對話的積極貢獻。

回溯東亞錄像藝術興起 重磅藝術家齊聚OCAT

在本次展覽中,在1975年第13屆聖保羅雙年展上展出的作品Las Meninas(1974-1975)将為我們提供複雜的藝術實驗。這幅作品包括閉路電視、六台錄像機和兩幅疊戈·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17世紀同名畫作的全尺寸複制品,使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在《事物的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1966)中對這幅畫的分析成為現實。

展覽中的其他藝術家,如小野洋子,使用中央電視台改造了天空電視台(1966-2020)中崇高的空間概念;樸賢基将自然元素和最新技術呈現在錄像裝置"無題(電視石塔),1979-1982"的兩件重要作品中,提出了關于存在的哲學問題。

王功的新中央電視台視訊裝置《兩個正方形空間(1995-2020)》通過颠覆和破壞雕塑空間,挑戰了傳統的透視和感覺規則。這也是王公新在1990年代的早期作品,他帶來的另一件藝術品是《打破凳子》。

回溯東亞錄像藝術興起 重磅藝術家齊聚OCAT

"我的經曆是在1990年代去美國,當時錄像藝術在美國也是一個非主流的藝術領域。王功新說,20年後,回顧東亞影像藝術家的作品,回顧這種創作方式,圖像媒介已經變得如此貼近大衆的生活。"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意象進行創作,以及技術的發展,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藝術家們以這種方式思考藝術。

Soungui Kim的工作利用視訊裝置的便攜性,錄制和重新錄制功能,以隻有視訊才能做到的方式幹擾和解構線性時間。之是以選擇這些作品,是因為它們在後媒體當代藝術實踐的背景下,對錄像藝術的獨特可能性和媒體特征進行了示範性的探索。

金居林、飯村孝彥、袁國明等藝術家在解構銀幕空間的同時,強行将物質載體的現實與視訊媒介的幻覺相結合,颠覆了"再現"的确定性,強調當下。在大多數作品中,材料和概念的雕塑處理占主導地位,特别是山本圭吾,久保田茂子,陳玉雄,朱佳,耿建一和艾倫·鮑的作品,特别注重概念螢幕和展示空間。

這些作品從早期東亞藝術家的一些作品中重新審視了錄像藝術的興起,在後媒體當代藝術實踐的背景下,嘗試了具有獨特媒體的獨特媒體的視訊藝術。二十年後,這些藝術家一直擔心通過他們的視訊媒介進行空間對話和反思的必要性。

(看新聞知道記者:王琳琳 編輯 史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