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言散打:油炸貓兒

作者:新民晚報

7月,一位朋友從東北來到成都玩,作為主持人,我招待他們到一家好兄弟經營的餐廳吃四川菜。一個服務員走過來,向我介紹店裡的一個新菜,幹炸貓。

東北朋友看着菜單上的菜名,立刻瞪着眼睛:"太殘忍了......成都人怎麼能炒貓吃?"

服務員忍不住笑了起來。我急忙解釋說,油炸貓不是貓,而是一種生長在草叢中的昆蟲——一種飛蛾,又稱蝗蟲,四川人稱它為油炸貓。

蜻蜓是昆蟲的總稱,四川地區多為中國,身體呈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手短而薄,基部有複雜的眼睛。經過一隻非常發達的腳,帶有鋒利的刺,善于跳躍,飛起來會發出"Zazaza"的聲音。如果用手握住,它的兩隻後腳會不停地上下跳動。

在昆蟲界,氡氣臭名昭著,因為它經常危害莊稼和草,其食物攝入大,生長快,加上繁殖能力強,經常引起蝗災。從曆史上看,由于山脈,四川曾爆發過蝗蟲疫情。從1644年到1908年的200多年裡,四川有40多個縣受到蝗災的影響,約占受蝗災影響的18個省份的7%。

由于蝗災的兇猛和禍害的嚴重性,人們不得不轉向神靈。當時,四川119個縣、49個縣都建立了蝗廟,乞求莊稼免受其危害。

我對油炸貓是害蟲有深刻的了解。高中畢業去醫院做檢查和眼科檢查時,醫生拿出一張有很多彩點的照片,問照片上有什麼?我說有一隻油炸貓。

醫生叫我仔細看看,我看了看,說那是一隻油炸貓。醫生搖了搖頭,在體檢表上寫了幾句話。一周後,學校通知我複習,說我的眼睛很弱。

媽媽急於找到為她做檢查的醫生。另一邊是一個講國語的實習生,對媽媽說,你的孩子連看不見那麼明顯,沒寫他色盲就好。

四川炸貓,有很多笑話。過去,有一位秀藝人自作自封,有一天,他在自己的院子裡抓到了一隻黑頭綠油炸貓,把它放在一個綠色的瓷碗裡,喊了一聲"跳",油炸貓立刻跳得老高。

秀隻是想着,砍掉了它的腿,甚至喊了一些"跳",油炸貓卻一動不動。秀很驕傲,當人會賣:小李不,油炸貓的耳朵長在腿上喲......

油炸貓雖然臭名昭著,但營養和蛋白質豐富,使其成為四川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小時候,我去大冢老奶奶家,秋天,叔叔拿絲籠(一種竹編)到屋後的草叢中取出新鮮的草,老奶奶趁熱用開水、鹽混合,放入油底殼用小熱慢慢炸成金黃色, 撒上芝麻和孜然粉,吃在嘴裡脆脆的,嘴裡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