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隐藏在葉片上的“殺手”——黃刺蛾

記得小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曆,在山上摘野果的時候好像有什麼東西被蜇了,癢得難以忍受,然後折回去仔細看,發現葉子上有一隻黃綠色、肥滿喙的小蟲子,長大後才知道這隻小蟲子叫黃刺猬。下面詳細介紹了這類 bug。

分布和危害

黃色刺猬有鱗片和帶刺,分布廣泛,并出現在該國所有水果産區。其食物複雜,主要針對梨、蘋果、杏、海獺、桃子、棗、柿子、柳樹、楊樹等果樹和森林樹種的危害。給幼蟲吃葉,幼年幼蟲齧齒動物吃葉肉,受影響的葉子變成網狀,幼蟲長大後吃葉子變成少切,嚴重進食成光棒,導緻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

2. 模式識别

成年雌性長15-17毫米,翅膀展開35-39毫米,雄性13-15毫米長,翅膀30-32毫米。前翅是黃褐色的,有一條細斜線從頂角延伸到中間腔室,斜線内黃色,外部為棕色,棕色部分從角落延伸到後緣中間的深棕色線,中間腔室有一個黃褐色的圓點。尾翼為灰黃色。

幼蟲 老幼蟲長19-25毫米,體型較大。頭部為黃褐色,隐藏在胸部下方。胸口黃綠色,身體從第二段開始,每段背線兩側各有一對技術荊棘,以第三、四、十節為大,技術荊棘有長長的黑色荊棘,中間窄成啞鈴形,最後一節的背面有4個小的褐色斑點;

卵呈扁平橢圓形,一端略尖,長 1 . 4 - 1 . 5 毫米,寬 0 . 9 毫米,淡黃色,蛋膜上有狀銘文。

橢圓形,大。長度13-15毫米。淺黃褐色,頭部、胸部背部黃色,腹部背面有棕色背闆。橢圓形,堅硬,深棕色,帶有灰白色不規則的垂直條紋,與雞蛋非常相似。

3. 發生規律

黃色刺猬在西南地區發生2代,每1年。為了在樹枝上過冬,第一代幼蟲在5月中旬孵化,6月初大量危害,第二代幼蟲在6月下旬開始有害,7月初作為危害最大的,7月下旬第二代幼蟲老熟,在樹枝上過冬。

預防和控制措施

(1)秋冬季撿蟲,放入篩網,網孔使黃蛞蝓無法逃逸,保護和釋放寄生蜂。

(2)當幼蟲簇有害時,去除葉子并消除幼蟲。

(3)在成蟲發生期間,利用光照殺死成蟲。

(4)幼蟲發生期用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體、25%3号2000~2500次液體或1.8%阿維蠕蟲清除2000倍液體等藥劑進行防控。

隐藏在葉片上的“殺手”——黃刺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