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陸暫停台灣番荔枝和蓮霧輸入,蔡英文的應對有重大瑕疵

作者:台北女孩看大陸

中國海關總署網站釋出通知,暫停向大陸進口盤裡芝(台灣稱為菅義偉)和蓮花霧,今年2月底,大陸宣布,在台灣鳳梨經中生代蟲檢測後,自3月起暫停向大陸進口台灣鳳梨。

有害生物的發現一方面,自然是目前兩岸關系的縮影。

要分析這一點,你需要簡要回顧一下幾個月前的鳳梨風暴。

當大陸宣布停止向大陸出售鳳梨時,台灣政府站出來譴責中國大陸照常,并立即強調将"協助農民向海外出售"。

随之而來的是一波"重大的内部公告",包括鼓勵人們購買鳳梨,地方政府應對購買更多鳳梨,甚至提供政策幫助農民向日本出售鳳梨:這種援助是補貼每公斤一定數量的運費。如果賣到澳洲,它甚至可以補貼每公斤航空運輸105塔元(約合20元人民币)。

補貼,自然日本顧客購買台灣鳳梨的數量也會上升,而此時可以進行下一次宣傳:看,沒有大陸市場,台灣鳳梨在日本也賣了!

媒體基本上會報道"沒有大陸,日本是台灣最大的鳳梨客戶"。對于無法解釋的人來說,政府自然已經越過了邊界。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隐藏在新聞背後

目前尚不清楚政府将花費所有納稅人的錢補貼銷往澳洲,日本和其他地方的鳳梨多長時間。這一戰略的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并不高。

而且,所謂"日本取代大陸成為第一客戶",據台灣有關部門介紹,2020年1-8月和2021年1-8月這兩個時期相比2020年1-8月,台灣出口中國大陸"鳳梨、鮮食",共計4800萬美元。

2021年1月至8月,台灣的"鳳梨、鮮食"出口日本(所謂大陸替代品)共2200萬美元。這一差距還不到一半。

當然,我們會說,大陸人口更多,市場大,日本不能單槍匹馬地比較。

這是自相沖突的,如果你們都明白大陸是一個大市場,而台灣鳳梨真的好吃又有競争力,那為什麼總是浮出一句話:反正,賣到大陸以外的地方就好了呢?

台灣對日本的鳳梨出口确實有所增長,但在幕後,距離"取代大陸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台灣政府有一個謎團,為了告訴老百姓:「沒錯,我的兩岸政策沒有錯。

蔡英文政府的三個步驟

台灣的Saga的Pan lichi看看它的銷售資料。自大陸禁止鳳梨向内地銷售以來,Panchi一直是一種受歡迎的産品。2021年1月至8月,台灣的"佐賀生鮮食"在大陸以約46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台灣的菅義偉也以内銷為主,即台灣人自己吃了很多,部分出口,而在出口總額中,中國大陸也占90%以上。

蓮花霧,也是類似的道理。

台灣水果如盤花和蓮花霧,大多不能碰撞,小心運輸,有一定的成本,而且需要保鮮,中國大陸是台灣農産品和水果出口的主要,這是注定的。

台灣政府這次會採取什麼,很可能是同樣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沒關系,這些水果大部分都賣國内,也會幫助農民轉售其他地方。

第二步,打電話加大内銷,四處購買!

第三步,消息傳出後不久,"日本已成為第一大賣場"等等。

台灣政府的所有行動,就其本身而言,隻是想證明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雙方之間沒有互相信任,這并不重要。

農産品,在大政治中,确實隻是兩岸關系波動影響的一小部分。然而,這背後卻是農民的生計。

台灣#海關總署:暫停台灣的盤花和蓮花霧進入大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