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區鲱魚早期技術措施
淮區沿途,湖泊和河流衆多,水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水産品生産基地。近年來,南方生産的鲭魚等國内魚苗繼續向北銷,北方地區生産的魚苗銷售市場逐漸萎縮,銷售額直線下降。如何及早繁殖四大魚種,應對市場變化,尋求生存空間,已成為淮地區主要魚苗生産企業和水産技術推廣部門必須思考的問題。懷源縣位于淮河中遊,是安徽省重點精魚苗養殖基地,多年來筆者一直在探索、應用早期養殖技術措施,并在生産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将鲭魚的早期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魚鲱魚、鲭魚
一、鲭魚親本養殖池條件
面積5~10畝,池塘深度2.5m,養殖時保持水位2.0m,東西向,長寬比2~3.1。靠近水源,水清新豐富。池塘加寬加高,池塘與田間生産道路相連,便于拉網作業和運魚車輛。電力設施裝置齊全,配備制氧機、水泵等。入口和排水通道是開放的,相對獨立。池塘周圍沒有高大的樹木或建築物來阻擋陽光。
二、以父母為基礎的培養
1. 家長選擇
秋季或春季,從天然湖泊水庫或養殖池塘選用鲭魚親本,要求雌雄兩體體體形正确、體面光滑、無損傷、繁殖特征明顯,通過鱗片和個體大小推斷鲭魚的年齡和生長狀況,選擇5歲以上、體重4公斤以上鲭魚的年齡和生長狀況為親本。
2. 放養密度
每英畝水面放養鲱魚親本15組,男女比例為1.1.2。同時混合4尾重15~20公斤的鲭魚親魚,2尾重10公斤的草魚親本,5尾1公斤的鯉魚。每英畝水面的總放養量不超過400公斤。
3. 青塘
親本放養前用原石灰用水清水池消毒,生石灰的用量每畝水面約150公斤,要求反應均勻滴注新鮮加入的水反應石灰漿,同時熱噴灑效果顯著。消毒标準是殺死水中的所有敵方生物和野生魚類。
4. 施肥和水質管理
鲱魚養殖池使用的肥料種類以有機肥和生物肥為主,新開挖的池塘每畝水面使用發酵牛糞或雞糞200~350公斤,老池塘基礎較肥,不施肥就無法施肥。在培養過程中,根據水的顔色适當地使用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劑。定期檢查水中藻類的數量和種類,用磷肥調節水中的氮磷比,可有效促進有益藻類的繁殖。根據水質的變化,及時加水或換水,以增加水體的溶解氧含量。泉水水位維持在1.5m左右,友善肥料水質和提高池塘水溫,生産管理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不斷提高水位,模拟自然水生态環境,利用流動水刺激,有效促進鲭魚腺體的早期生長發育。
每年4月中旬沿淮區,天氣晴朗時,水溫會升至20攝氏度左右。當水溫達到20°C以上時,大量沖洗是促進母體快速發育的有效措施之一。應采用化學排水法,保持水體流量,提高池塘内水體品質,防止缺氧浮頭繁殖。
江蘇省捕獲大面積無污染淡水魚
5. 飼料
飼料選用鲶魚浮式浮式全價配飼料,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也可用于給鲱魚親本飼料。自配菜配方為:豆餅15%,油菜籽餅10%,麸皮35%,米糠30%,魚粉5%,其他5%。
注意産前飼養管理,保證親本營養的供應,對于開展鲭魚的早期養殖非常重要。一種是親子親月修煉。在上一個繁殖周期之後,鲱魚腺迅速惡化到II期,在冬季之前需要大量的養分來保證腺體的順利發育到第二期末期或III期開始,秋季覓食的主要要點是堅持晚停,沿淮地區可以喂食到11月中下旬, 水溫低于10°C不能喂食或少喂食。第二,親子養春。3月春季,水溫回升至12°C以上,可以開始人工飼料,每天中午投喂一次,從池塘的上部氣口噴灑,每次2~3公斤,到鲭魚正常投喂,投喂增加到母體重量的5%左右。注意晴天多喂食,多風多雨天氣少喂食或不喂食。喂食物流要觀察吃魚的狀态,找出問題的原因并及時解決。
6. 疾病預防和治療
按照"無病預防、早治病"的魚病防治原則,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文化中的父母一旦生病,會嚴重影響其腺體發育,甚至導緻養育失敗。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充分發揮微生态制劑的作用,定期使用光合菌、孢子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大量水質調節劑和底物改良劑,盡量減少其他捕撈藥物的使用,杜絕使用抗生素,預防魚病。鲭魚父母的主要疾病有錨頭病、印刷病等。鲭魚錨頭病的病原病原病為多态性錨頭,在體表和腋窩,病前期發生在紅斑不相連或紅斑的魚身上,産後父母易感染。高錳酸鉀用于對親本子池進行消毒,可殺滅錨頭幼蟲,使用濃度:10~20毫克/kg,藥浴時間為10~20min。早發病時使用敵對甲苯胺等殺蟲劑進行早期防治,效果較好,使用90%的結晶敵側乙酰化治療錨頭病的病害濃度為:0.3~0.5毫克/千克。印迹病發生在夏季,其他季節病情較輕,其病原菌為點氣單核細胞菌,一般使用消毒劑可預防和治療,父母疾病較為嚴重,注射硫酸鍊黴素的方法治療,注射量為15毫克或2×104IU/kg。
30磅重的鲭魚
三、人工繁殖
1. 拉網檢查
進入四月,選擇陽光明媚的天氣拉網檢視鲱魚的親本發育情況。鲭魚氣質不耐煩,善于跳躍,檢查操作容易對鲱魚親本造成傷害,是以不能反複對口塘親父母拉網檢查,可以錯開,這樣心髒就有了編号,盡早開始人工催産素工作。
2. 家長選擇
不同鲭魚親本個體腺體的發育存在很大差異,為了保證早期養殖工作的順利發展,必須選擇發育較好的親本進行人工催産素。選擇标準:雄魚追逐星明顯,輕壓腹精液流出,精液濃稠,入水散射;
3. 人工催産素
連續幾天水溫達到20°C左右,每天沖洗3~4h,當發現池塘鲱魚親在水面上躁動不安、遊動迅速等狀況時,說明親本發育較好,雄魚有親魚有親情的迹象,此時可人工催産素。
選取HCG、LRH-A 2、DOM等藥物作為鲭魚的母體催産素激素,采用胸部注射法,雄魚注射1次,雌魚注射2次。具體劑量及操作:首次注射每公斤魚體重400IUHCG,2mg LRH-A 2和1mgDOM,雌魚和雄魚藥劑量相同;第一次注射後,雄魚進入産卵池,雌魚進入休息和休養池,第二次注射後,雌魚進入産卵池,雄魚在池塘中分娩。
4. 流水艙口
水溫在20°C左右的影響時間在15h左右,産卵後及時取卵,受精卵計數進入循環水孵化。早期水溫較低,魚類孵化時間會相應延遲,孵化管理應注意流速、流速和水質的變化。受精卵出膜應小心管理,經常刷濾,去除污垢。水溫為20~22°C,孵化魚苗大約需要40h。新孵化的幼苗經過大約70h的發育,氡開始膨脹,肉眼觀察腰尖的外觀,魚苗可以在水中平行遊動,可以在池塘中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