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山區早春的第一大蜜源植物是蜻蜓(又稱月桂花),富含蜂蜜和粉狀物,非常有利于中國蜜蜂的早春繁殖。是以,要根據群體、時間、因地制宜加強養殖管理,使蜂群能夠盡快通過恢複階段,快速發展,為全年穩定生産奠定基礎。筆者認為,在早春應該做以下事情:
<h1>一、觀察蜂巢的性能和蜂群的快速檢查</h1>
蜜蜂在冬季蜇傷後,在早春溫暖的晴天,會從巢穴排洩物中排出,朝向蜂巢周圍,趁機仔細觀察。标記一些異常蜂群,等到航班停止,先對這些異常蜂群進行快速檢查,然後快速檢查其他群體,以便找出原因并大緻了解冬季群體過冬後的情況(要特别注意雜交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

<h1>二、加強絕緣</h1>
由于蜜源在福建南部山區較早,冬季較短,常年大寒前後開始産卵,是以應該做好蜂群的保溫工作。應突出顯示以下方面:
1、蜂脾濃密:早春繁殖應盡量保持蜂脾比例,促進産卵。當外面天氣好的時候,蜜、粉豐富前提下,每箱有500多隻蜜蜂,可以算作蜂脾比例;
2、雙組帶箱:兩個或兩個以上弱組箱體飼養,中間加隔斷,分巢門進入(這可比原來的單組擴散30%左右;)
3、防潮:由于工蜂從外面采集大量花蜜,巢内潮濕現象嚴重,有時雨水進入巢穴,要經常翻身保溫,加強通風;
4、調整巢門:主要針對外界蜜源、氣候和蜜蜂種群情況,在早春、中午、傍晚及時控制巢門的大小;
5、堵住箱内裂縫,後期灑包裝。
<h1>三、及時擴大産卵環</h1>
閩南山區的月桂花通常在春節前後開花,到2月中旬,它們已經盛開。有的地區還有山茶花等木本植物的開花粉,天氣好的時候,有大量的蜂蜜粉進入巢穴。此時溫度已經回升,王蜂産卵量增加,這取決于群體情況,及時加入繁殖(蜂蜜收獲)與脾髒或添加脾髒。要特别注意粉的現象,蜂蜜壓縮卵環,及時抖出子球上的蜂蜜,8箱腳蜂以上,如果有儲蜂王,可以人工分蜂,為了擴大産卵環,充分發揮雌蜂産卵的優勢, 使蜜蜂數量迅速增長。
<h1>四、強弱相補</h1>
早春氣溫低,弱群由于保溫性和攝食能力差,産卵圈的膨脹非常有限,是以适宜将弱群的卵,蟲群向強群抽送,進入空脾,使王蜂繼續産卵;同時,強組用幼蜂的脾髒帽,抽到弱小群,經過這樣的幾次提取,一方面可以使弱小群迅速變強,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強組蜂的發熱。
<h1>五、早育王、早蜂</h1>
早育王,早養蜂是蜜蜂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根據我自然的蜜蜂分生時間和蜜源條件(一般在清明和曆霞之間),我們應該在2月下旬以後開始選擇群組織品質較好的蜜蜂種群作為種群,做好育王的工作。
當蜂群發育超過4~5盒脾髒時,就會出現蜜蜂分裂的情緒,強烈的群體已經有了旺泰。為了開發群體和利用蜜粉源,必須盡早采用控制蜜蜂和人造蜜蜂的方法,并有計劃地劃分蜜蜂,以達到快速繁殖的目标。
總之,早春時節,管理要善于熬過恢複階段,加快增殖,迅速培育成強群,充分利用當地蜜源,為全年穩定生産打下基礎。
文獻僅供參考!如果有不正确的請更正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