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撫仙湖北岸,
是世界著名的澄江化石遺址,
它是進入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視窗,
也是早期生命進化的化石聖地之一,
被稱為地球上生命的搖籃。

澄江自然化石之地博物館
澄江生物群的重要發現,
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其廣泛的研究成果
在科學中,自然。
發表于重要的國際學術期刊。
七月 1, 2012
澄江化石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它成為亞洲唯一的化石狀世界自然遺産,也是中國的第一個。
探索澄江化石遺址的旅程
在地球漫長的曆史演化過程中,5.41億至4.85億年前的時期被稱為寒武紀。寒武紀是地球上生命進化的分水嶺,在寒武紀時期地球上突然出現各種生物,這種現象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它是地球上生命進化史上的關鍵事件。
澄江動物化石發現點
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教授在帽子天山地區采集化石時,用釘錘劈開一塊岩石,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塊從未見過的生物化石,第一個澄江動物化石後來被鑒定為"長尾納羅蟲"。這一發現為寒武紀的早期生活打開了一扇窗。
澄江動物群的地質年齡被确定為5.18億年,屬于寒武紀早期,比伯吉斯動物群早1300萬年,是以澄江動物群更接近寒武紀生命爆發的起點。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真正意義上的早期寒武紀生命爆發的證據,了解地球上生命的進化具有很大的科學價值。
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在世上引起了轟動,來自許多國家的古生物學家紛紛來到合天山,對澄江化石進行調查研究。目前,澄江化石遺址已發現生物物種200種,除藻類外,動物種類屬16門,屬177種,其中新種146種,新種162種。此外,還有30多塊化石等待鑒定。
三葉蟲
奇怪的蝦
延伸撫仙湖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度重視澄江動物的化石,認為澄江的化石遺址儲存了具有獨特意義的化石遺迹,顯示出突出而顯著的記錄,證明了5.18億年前寒武紀早期地球生命的快速多樣化。在這種短暫的地質差距中産生了幾乎所有主要動物群的起源,澄江化石遺址的多樣化地質證據代表了化石遺骸儲存品質最高的一次。
在物種多樣性方面,澄江化石遺址無與倫比。這裡發現的最古老的脊髓動物雲南蠕蟲被确定為所有脊椎動物的祖先。同時,澄江化石遺址還擁有大量優質精細化石,既有硬組織生物和軟組織生物,也有大量完全軟的生物。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節肢動物Naro蟲的消化系統和雲南蟲蟲的絲綢等細節也被完美地儲存下來。
世界自然遺産澄江化石遺址的岩石和化石顯示出傑出而卓越的記錄,是5.18億年前寒武紀早期生命快速多樣化的見證。遺産保護區面積7.32平方公裡,其中核心保護區5.12平方公裡,緩沖區2.2平方公裡。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古生物物種的最大區域,展示了完整的早期寒武紀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統。
氣缸蓋天山蝸杆
啟動萊德基蠕蟲
世界自然遺産及其周邊地區于2001年被準許建立澄江群古生物學國家地質公園,這是該國第一個地質公園。18.0平方公裡的地質公園内儲存着18個重要的地質遺址。世界級地質遺迹之一2:
一個是帽子天山,侯賢光教授于1984年7月1日首次發現澄江化石的地點。這裡首次發現并命名了80多種新的寒武紀物種,并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學模型标本的起源"。另一個是大分,擁有澄江化石産量最完整的一層。在澄江發現的200多種物種中,絕大多數是在這個剖面中發現的,如水母和撫仙湖蠕蟲。
國家級地質遺迹2:馬鞍山發現中國鳗魚、雲南蠕蟲等化石,榮獲世界《自然》雜志封面。克羅斯馬村擁有最完整的地層剖面,可以清楚地表明澄江生物群屬于寒武紀生命爆發較早,這片面積18平方公裡的1997年被列為澄江動物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世界自然遺産的旅程
澄江化石之地不僅是玉溪的驕傲,也是雲南和中國的驕傲。為了保護澄江化石遺址,黨和國家上司人多次下令,省、市、縣各級黨委都盡最大努力積極參與當地人民群衆活動,并作出了艱苦努力。
澄江化石土地自然博物館在建(檔案圖檔)
澄江化石遺址保護範圍内磷礦資源豐富。這些磷礦床是在寒武紀之前形成并沉積在海底的,而澄江生物化石層則儲存在磷層的頂部。開采磷礦勢必對澄江化石造成損害。為了保護世界遺産,當地政府果斷關閉了澄江縣天山周圍的14個磷收集點,使當地财政收入每年平均減少約5000萬元。
2004年,玉溪市開始在澄江化石遺址上申報世界自然遺産的工作。經過八年的努力,2012年,同樣在7月1日,澄江化石遺址成功。它是中國第一個化石狀的自然遺産,也是亞洲唯一的一個,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個。
帽天山雲海金雲龍照片
世界遺産代表着人類和自然的最高價值,像長城和紫禁城一樣,澄江化石地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根據《世界遺産公約》的精神和原則,玉溪市成立了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委員會,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澄江化石遺址512公頃實施有效保護和管理。早在1997年,雲南省政府就頒布了《雲南省澄江動物化石群保護條例》。2012年申請成功後,《澄江化石遺址立法保護》啟動,2017年7月1日,《雲南省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條例》頒布實施。條例頒布後,市縣高度重視市縣,市人民政府及時出台《關于實施雲南省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保護條例的意見》,澄江縣及時開展宣傳實施工作, 通過散發傳單,到周邊村落的文物遺址、文藝表演等,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增強公衆的保護意識;精心規劃實施科學管理,2017年完成《雲南澄江動物集團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規劃》修訂工作并準許實施;
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入選中國首批"十大科技品牌"鵬喜
為了打磨世界遺産這張美麗的名片,玉溪市采取了各種措施,在保護和發展上下了不懈努力。2015年4月,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成功建立,教育部門編制的《澄江化石之地》中國小科學教材被列為國家教材。雲南省政府還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協定,共同建設"澄江寒武紀化石合作研究中心",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生命進化的奧秘。同時,為了科學利用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澄江縣投資6.3億元,在右鎮附近的老小區半山,建設面積19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的澄江化石土地自然博物館及其配套設施, 充分挖掘澄江化石的科研和文化價值,向遊客講述生命的爆炸、生命的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魔力,打造一流的科考體驗、科學旅遊研究基地。目前,澄江化石土地自然博物館内部展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配套設施已完成規劃和設計,各種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在不久的将來,它将從科學神社變成科普旅遊勝地。
參觀澄江化石科學研究館
此外,為了進一步樹立澄江化石地的品牌形象,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委員會進一步完善科學設施,組織開展良好的旅遊接待和科普教育活動,平均每年接待10萬人次。我們将繼續加強與中國科學院、西北大學、雲南大學等國内外科研機關、高校群組織的科研合作,提升科研水準,加強科研品牌的塑造,并在2019年第二屆中國科技研究論壇上,澄江化石土地自然博物館榮獲"國家科研十大研究品牌"稱号。 技術研究聯盟"。為了增強澄江化石的影響力,澄江化石遺址口号收集活動的推廣對社會各界産生了積極影響。并組織制作書籍雜志,舉辦展覽,先後推出了澄江化石絕版木雕、陶器、瓷器創作絕版木雕、陶瓷等6個系列的48種文化創意産品,探索研發、生産、銷售,力争将澄江化石形象打造成人氣産品。同時,澄江化石遺址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委員會也在積極與新華社合作制作澄江化石VR電影,并于9月參加威尼斯電影節,希望參加國際國内電影節,以期在打造澄江化石遺址IP的同時, 提升澄江化石遺址的創意創新元素和化石的吸引力。
VR電影寒武紀之家的截圖
澄江化石遺址自發現35年以來,作為這一世界級寶藏的守護者,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委員會在各級關注和幫助支援下,在保護管理和遺産開發利用方面,不斷探索,朝着"實施最嚴密的保護,打造最美的名片, 發揮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打造古生物學研究基地、科研經驗和科普旅遊研究度假區,推動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宏偉藍圖正逐漸成為現實。
來源:玉溪日報記者李丹,山水河
照片:除簽名外,由澄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和完成釋出:西方移動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