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影院沉浸式體驗《大地之歌》餘隆、葉小綱揭秘專輯誕生過程

作者:星星飛翔

在馬勒與丁善德“對話主題”音樂會上演的同一天,一場關于東西方音樂的專輯音樂分享會暨文化論壇在京舉辦。

10月14日,北京國際音樂節藝委會主席、指揮家餘隆與作曲家葉小綱、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等現身北京寰映影城合生彙店,分享錄制dg唱片《大地之歌》專輯的幕後故事,探讨東西方音樂的“對話之道”。

在影院沉浸式體驗《大地之歌》餘隆、葉小綱揭秘專輯誕生過程

“馬勒是油畫,葉小綱像是水墨畫”

今年,餘隆與上海交響樂團共同在環球音樂錄制的專輯《大地之歌》全球發行,收獲海内外衆多好評,該專輯中收錄了馬勒和作曲家葉小綱分别創作的兩部《大地之歌》。分享會上,觀衆欣賞到了專輯中的兩首音樂,女中音歌唱家米歇爾·德揚和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的演唱經由杜比全景聲格式播放出來,細節清晰可見,尤其是張立萍在在葉小綱《大地之歌》片段“送别”中所展現的那一段女高音的笑聲,結合了中國戲曲的唱腔,令人印象深刻。

“當我第一次聽到我的音樂以杜比全景聲格式呈現時,我感到震驚,好像它讀懂了我的心。它讓創作者的調色闆更為豐富,為音樂創作帶來更多空間和自由,使得我心中的藝術表達更為精确,”葉小綱認為,杜比全景聲讓音樂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和全方位的感受。

在張立萍看來,《大地之歌》中有江南水鄉的意境、有唐詩大氣磅礴的表達,有人性的潇灑和悲憫。“用戲曲唱腔演繹中國古詩詞,仔細聽可以感受到青衣的影子、花臉的唱腔,讓作品的戲劇性、故事性表達更完整準确了。”

專輯《大地之歌》今年7月由環球音樂旗下古典音樂廠牌dg唱片全球發行,其中收錄了馬勒以唐詩為靈感創作的《大地之歌》和葉小綱以相同文本寫就的《大地之歌》兩部同名交響聲樂套曲。“如果馬勒是油畫,葉小綱就像是水墨畫。”餘隆認為兩位作曲家有着東西方不同的诠釋,“通過比較兩部《大地之歌》,人們可以聽見東西方對愛、快樂和死亡的不同感受。”

在葉小綱看來,他和馬勒相隔一個世紀創作兩部《大地之歌》之間有着微妙的差異和相似之處。“在我看來,馬勒的音樂充滿了幻滅感,但我的作品表達了一個中年人對世界仍然充滿雄心壯志。”關于其創作,葉小綱認為,“首先,它需要适合給中國藝術家在全球巡回表演;其次,我希望演奏這部作品的音樂家們都能夠盡情享受其中;再來,我希望它能夠激起指揮家餘隆更多的激情;最後,在配器方面,必須與馬勒作品相似,否則兩部作品在一起演奏時,會缺乏可比性。”

在影院沉浸式體驗《大地之歌》餘隆、葉小綱揭秘專輯誕生過程

錄制過程太難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談起這張專輯的錄制過程,主創們都直呼,“太困難了”!“整個過程像是一個外科手術一樣,稍有一個細節上的差錯,就做不出來了。”餘隆忍不住感慨。“錄制是在2020年11月底,那時候疫情管控非常嚴格,大家分頭從歐洲、美國等地飛過來,入境極其複雜。可以說這張唱片的成功是一個中外聯手打造的世紀性的文化事件,根本不是單一靠誰就能完成的。”

“我們一度以為專輯要做不成了,因為太困難了,每一個細節都要敲定。” 周平透露因為疫情需要隔離,大家必須付出時間成本,“也就是說你來工作5天,加上兩邊都需要隔離,可能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要搭進去。” 女中音米歇爾·德揚錄制的過程則更為曲折,原本她要從舊金山飛上海,由于出門晚了一個小時,機票被迫改簽,從紐約經法蘭克福飛上海,而在轉機的地方需要做兩種類型的檢測,“我們提前幫她查好了需要做什麼檢測,在哪裡做。下了飛機她完全是跑着去做檢測的。”然而到了第二個檢測點,從業人員提早下班,她還是沒有趕上,不得不滞留在法蘭克福機場,睡在機場的長凳上,而這一等至少要兩三天才能有機票。“還好後來一個好心的清潔勞工發現有一個房間騰出來就告訴了她,隻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房間,但是她覺得簡直比六星級還要進階。是以演員方方面面都很不容易,我們整個團隊為了隔離也做了非常多的準備工作。最終當一切塵埃落定,我們都覺得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馬勒孫女、馬勒基金會主席瑪麗娜·馬勒認為, “東西方的遇見非常重要。在如今這樣艱難的疫情時期,我相信這張專輯隻是一個開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崔峻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