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博湖:馕坑填平“貧困坑”

作者:中國縣域經濟報

3月15日上午8時30分.m,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湖縣本布圖鎮勞臣村村民海力巴提起身。

海莉先放火燒柴,洗完開始和面條,放在爐子旁邊發酵,照顧殘疾和生病的妻子吃早餐。

他的兒子克裡姆·海利(Kerim Heili)把他6歲的兒子穆斯塔帕·克裡姆(Mustapa Klim)送到幼稚園,在那裡他和父親一起工作。

中午1點左右,李海麗回到家,木炭已經燒焦,坑裡已經熱了,他戴着口罩,在幹淨的桌子和臉上,剪掉、稱重、揉捏表面,然後把白色的空白一個一個地攤開到坑裡,在坑邊的桌子上,蓋着漂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桌布, 剛烤出來的面包,一個接一個地整齊排列,金黃,一股濃郁的香味來了。村民們也紛紛前來購買,有的人迫不及待地把熱蛞蝓放下,放進嘴裡,說着"真香"。

就這樣,他一直忙着在坑邊上,糊、烤、采摘、調節溫度、碳,有時蛞蝓的速度跟不上銷售的速度。

海莉·比提(Haili Buyti),67歲,因為殘疾妻子常年生病需要照顧,不能外出打工,他和兒子耕種25畝土地收入隻能滿足食衣,2014年被确定為貧困戶的立案機構,村裡經常幫他, 但"輸血"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2019年,針對他的情況,村一書記拉穆嘎夫和寶蓮幹部、國家科技局巴寅克西克和村幹部毛維維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讨,下定決心"讓他在家賣是真正的長遠扶貧計劃"。

拉穆嘎夫幫他辦了營業執照,巴音克西克幫他聯系了陸縣一位打嗝大師學習技術,毛維偉幫他清理了醫院門前的空地,硬化了地面,搭起了棚子,2019年8月,海麗叔叔打嗝生涯開始了。起初,因為技術不是很熟練,很多面包都失敗了,幹部們都買吃,鼓勵他繼續做下去,慢慢地,海大叔的腰帶越來越好。現在,他每天可以賣一百多隻贻貝,而且是春季養殖季節,很多村民點面包,下午他經常多兩個坑。

"海叔叔家賣,不出村買大米很友善。"馬建國村民說。

海莉臉上綻放着笑容,像一朵菊花:"在看到别人打工賺錢之前,我很着急。感謝幹部們幫我找到這種緻富方式,不耽誤照顧我的妻子。在防疫期間,我家的蛞蝓也在玩耍,村幹部幫我們送貨給村民,我一個月可以賺3000元,還養了4頭牛15隻羊,加上種地的收入,我估計今年我們家4人的收入,大概7萬元。幹部們可以放心,我的家人會長期擺脫貧困。"

"這個坑填滿了我家的'貧困坑',我們家有穩定的收入,生活也有希望。後來,我還想開餐廳,夏天賣冷皮和燒烤,賺更多的錢。我希望我将來能夠幫助其他人擺脫貧困。"海麗說,對未來的計劃,對未來充滿信心。

"鎮上有507個貧困戶,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采取了'一個家庭,一個政策'的方法,對他們的情況要了解清楚,有針對性地分析,找到最切實可行的辦法,使他們能夠實作持續增收,紮實扶貧。目前,我們正在實施契約對幫扶,即讓所有幹部承包貧困戶,通過院子特色的養殖、小拱頂蔬菜、林格姆産業、庭院果樹等小項目,結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加大扶貧力度,今年實作所有貧困戶實作紮實的扶貧目标。(通訊員 周海霞 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