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錯後,副國級被降一級十九大後的傳言副國級不再是中委曾創造“内蒙古現象”曾被溫家寶點名批評

編寫|高玉陽 編輯|于春霞

楊靜國務委員在十九屆三中全會敲定當天被免職。

2月24日,4.m多時,政治局會議決定召開十九屆三中全會,"并研究了其他事項"。"

大約兩個小時後,新華社轉發推文說:"近日,經中共中央準許,中央紀委對十八屆中央書記、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楊靜立案。

十九大閉幕後,有傳言說楊靜。這一次,"靴子"落地,因為楊靜在審查中可以承認錯誤,後悔,他被給予留在黨内視察一年,行政辭退,降到部級,按程式辦理。

楊靜,1953年12月出生,是十九大後第一位降職的副國家幹部。楊靜是第一位降級的副會長,年底他将在65歲高齡退休。

十八大以來,下台的副國家級以上幹部有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孫正才、淩計劃、蘇蓉等。

認錯後,副國級被降一級十九大後的傳言副國級不再是中委曾創造“内蒙古現象”曾被溫家寶點名批評

<h1>第19屆國會後的謠言</h1>

關于楊靜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後的傳聞是在2017年11月底。

在謠言傳聞之前,楊靜已經從公開報道中消失了近一個月。2017年11月7日,國務院召開經濟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報道稱,楊靜參加了座談會。從那時起,一直有謠言,沒有公開報道。

然而,随着她在2017年12月15日的重新出現,關于楊靜的謠言逐漸消失。然而,楊靜最後一次露面是在2018年2月5日,之後被公開降職。

據新華社報道,楊靜同志嚴重違反政紀、廉正紀律,長期與非法企業主和非法社會人員接觸不當,為對方利用職務影響違法行為實施、謀取巨額個人利益為便利,其親屬互相收受财産。在檢閱中,楊靜同志能夠承認和忏悔。

根據《中國共産黨紀律條例》的有關規定,在中央紀委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學習并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後,決定給予楊靜同志一年時間留在黨内視察, 行政開除和處罰,下至部級,按照程式進行。

<h1>國家副級不再是中央委員會</h1>

楊靜是内蒙古泉格的旗手。蒙古幹部來自基層,有點副國家層面。

他最初在内蒙古自治區的泉格旗農機廠當工,他出生在那裡。上路後,1998年,呼和浩特市委書記楊靜進入内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按省部級副幹部順序排列,五年後任自治區政府代理主席,進而"向右轉",2004年任内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 開始了部長級官員的職業生涯。

在内蒙古執政五年後,他于2008年被調到北京,成為中央統一戰線部副部長兼全國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2012年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民委主任、黨組書記。2013年,他辭去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職務。

此外,楊靜是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和第十七屆、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但楊靜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十九大閉幕後公布的中央委員名單中。

<h1>創造了"内蒙古現象"</h1>

當主要方最能看到官員的工作作風、作風的時候。對于楊靜來說,2003年至2008年他執掌内蒙古自治區的五年,無疑是他一生中最"站在舞台前"的五年。

楊靜于2003年成為内蒙古自治區代理主席。那一年,内蒙古的GDP比上年增長了16.3%,是全國最高的增長率。楊靜對這一成就感到高興,他說:"内蒙古100億元的财政突破花了48年時間,四年超過200億元,超過250億元,隻有兩年。"

可以說,自2003年以來,内蒙古的GDP大幅上升,同時,内蒙古創造了自2003年以來的GDP,産業價值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三大增速保持了國家GDP第一增長的神話,使内蒙古成為中國經濟圈的黑馬和明星。這甚至一度被稱為"内蒙古現象"。

當時,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内蒙古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多集中在西部,寶、湖、鄂三個城市構成了内蒙古"黃河三角洲"經濟高地,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

西部地區的發展帶動了内蒙古西部的經濟,但東西方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越來越突出。楊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2004年提出的東北振興戰略中,是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的一項優惠政策。

在2004年的工作部署中,楊靜多次強調,東部盟城要趁着國家機遇,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快經濟發展。輻射驅動主要是使東部城市聯合成為東北工業基地的原材料和能源開發基地,此外,東北工業基地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廠房進入内蒙古,使内蒙古成為他們的加工工廠中的房間。

而且,2003年,楊景率團隊,在建設蒙古文化區到歐洲的口号下,他們去歐洲吸引投資,為内蒙古投入數億元投資,給内蒙古的工、農、服務業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援。

<h1>曾被溫家寶點名批評</h1>

很多在楊靜身邊工作過的人都說,他用的是"能幹"和"敏銳的兒子"這兩個詞,什麼必須馬上處理,不容拖延。楊靜"快",但這種速度也讓他摔倒在頭上。

2006年8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嚴肅處理内蒙古新豐電廠項目違法建設的常務會議,要求内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楊靜和兩名副省長進行書面檢查,并将批評情況通報自治區政府。

公開批評省長行政長官的警告,當時是内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位官員首次表示,國家對新豐事件的處理早已落下帷幕,自治區三主席的書面檢查早就寫好了,但突然對國務院執行委員會和全國簡報提出了批評, 超出了大家的預期。

内蒙古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副作用,使内蒙古的發展陷入了艱難的"煤電-GDP循環"。具體來說,"更多的煤炭對發電,更多的電力對高耗能産業的發展,高耗能産業更需要建電廠,再建電廠又需要開煤礦,大煤礦無法滿足,小煤礦将層出不窮。用當時的話說,"自2003年以來的三年特别快,北京的四個燈泡之一由内蒙古的煤電點亮"。

新豐電站事件始于2005年7月,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傷。事故發生後,中央調查組駐紮在事故現場,經過更多細節發現,燃煤機組建設規模為23000萬千瓦,總投資28.88億元的項目實際上是違反該項目的,即新豐電廠的建設尚未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準許。

後來發現,在新豐電廠的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存在越權審批、非法審批征地、虛假申報、突如其來、違反招标程式等嚴重問題,特别是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其違規行為後,建設一直沒有停止。

與新豐電廠類似的情況并不是内蒙古唯一的。事件發生後,内蒙古800萬千瓦的新電力項目被取消,涉及800多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人民日報常會連三篇報道後,都指出:各部門都不應有選擇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政策,樹立"國家象棋"的理念,各級上司幹部要"長遠看"、"講真話", 并有"不盲目追求GDP增長率"的決心。

資訊|金融時報經濟觀察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青年報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校對|戰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