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緊鄰祖國的心髒......"昨日(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作為領唱者之一的奉林一口,立即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馮琳是中華傳媒大學廣播和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三學生,浙江嘉興人,是一個從紅船出來的女孩,這次作為天安門塔的首席朗誦者,她感到非常興奮,"說出她的心聲"。

作為領唱者,馮琳也有一定的壓力,因為她的第一句話情緒化了背誦三位朗誦者的基調,一定要準确把握。雖然她是四首主奏朗誦中唯一一位來自"科班"起源的人,雖然她深知朗誦的技巧,虛拟的聲音,閱讀的節奏非常到位,但朗誦對她最大的挑戰是"忘記這些技巧"。馮琳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起初,她試圖改變閱讀的節奏、語調等技巧,但相反,讓她覺得外在的技巧多于内心的感受,閱讀不能"去心"。
如何豐富你的内心感受?馮林開始嘗試從黨史研究中汲取力量,抓住一切機會研究黨史。在觀看《建黨大業》、《建軍》、《奪冠》等影視作品中,深深體會到愛心、愛國情懷的表達,讓情感的共鳴更近一點,更近一點,直到真正的情感節目克服了外在的遊蕩技巧,最後,馮林代表民族青年圓滿完成了對黨和祖國的光榮使命。
回想起這三個月的強化訓練,馮林的記憶依然猶新。她和另外三位主要朗誦者是從3000多名青少年中挑選出來的,他們早上練習,白天和下午跑步,閱讀手稿,學習一些黨史知識,晚上恢複白天的訓練。"我們是一個團體,就像《奪冠》裡的歌詞,沒有你,沒有我,隻有我們,"馮林說,集體唱誦和吟誦需要天衣無縫,難度大。一開始,千人一人,要麼抓不住,要麼被抓得太快",除了帶領誦經隊進行強化訓練外,教官還專門對誦經錄音,上過各個學校,引導這群學生跟着唱誦的節奏不斷奔跑。
同一天,馮林還聽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總書記提到"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承擔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責任, 加強中國人的雄心壯志、實力、底氣,不辜負時代,不承擔黨和人民的期望!當她說出這句話時,她深受鼓舞,她告訴北青報記者,青年新時代,不僅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繼承者,也是這個偉大新時代的見證者和創造者,她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名負責任和負責任的記者,踐行"四股力量", 用腳步聲來衡量這個偉大的時代。
溫/北京青年報 記者 劉偉
編輯/崔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