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作者:天山網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新疆早報(文字/記者趙美圖/受訪者本人)18年前,16歲的楊宗宗成為新疆第一位因發現中國新紀錄植物小花鳥巢蘭花而被評為"長江小科學家"的少年。如今,34歲的楊宗宗的事業似乎偏離了軌道,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最愛的花草。

楊宗宗在健身房裡從事管理工作,他把自己的閑暇時間交給植物分類學研究,工作節省了省錢,幾乎都用來買植物學專著,爬山,到處收集不同的植物标本,"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我隻想讀它們,把它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讓人們了解它們。"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國中從小就癡迷于植物,曾被譽為"小科學家"

近日,記者來到烏魯木齊市馬德裡新城區春區采訪楊宗宗,他正在家裡整理植物标本。楊宗沉默内向,不善于言辭,喜歡用一本書或者某種植物标本,來告訴記者自己的過去。

楊宗宗的童年充滿了傳奇。六七歲時,他就對爺爺購買的《新疆草藥手冊》産生了興趣,黑白相間的草藥圖案在他眼中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因為他看不清,經常牽着爺爺的手,去樹林、山上,對比畫,尋找草藥。回到家後,他用他看到的顔色填充了書中的黑白圖案。

三年級時,得知李世珍的《草本大綱》記錄了大量的中草藥知識後,便讓母親跑遍了武成和昌吉買書。後來經過幾次曲折,理事們在北京買了一套"草本大綱"。因為他喜歡學中藥書籍,他經常用零花錢去藥店買中藥材家研究,10歲,楊宗宗已經學會了給人抓藥、脈搏。

一個暑假,他自告奮勇去武城新民路大藥房幫忙,老中醫師傅發現自己精通藥理學知識,盡量讓他買藥,為一位老太太的脈搏看病,老太太會狐疑地拿他緝獲的中藥, 沒想到一個多星期後,老人拿了他查獲的中藥,病情好轉,特意找到了藥房,對他大加贊賞。

小時候,楊宗宗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然而,當他進入國中時,跟着生物老師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卻發現,其實他喜歡的不是中藥,而是植物本身。特别是,在閱讀了《中國高等植物圖》、《新疆植物史》等大量書籍後,他發現原有的植物也有自己的"家族",但也有很多未知的秘密。

從那時起,他墜入知識的海洋,探索植物的世界。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1998年7月,楊宗照常來到烏魯木齊後峽采集植物标本,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區,他采集了一株散落的奇異植物,"它的花很小很密,條條是蛋形的,花瓣是勺子形的",他說,回家看了各種植物書籍, 沒有找到這種植物的文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訂閱的《植物雜志》(Journal of Plants)上發現了一篇文章,報道了該國稀有和特有植物biplate,其形狀與未識别的标本非常相似。為了确認該植物的"身份",2000年3月,他試圖給國内蘭花植物研究員泰鬥陳新奇寫信,并附上該植物的标本。一個月後,陳先生回信證明,這種名為"小花鳥巢蘭花"的植物屬于中國一個新的記錄物種。

"小花燕窩蘭是一種腐爛的蘭花,它不依賴光合作用,主要以根系和真菌共生,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蘭花,在蘭卡拉有相當的系統研究價值。"楊宗宗說。

正是因為這一發現,楊宗宗獲得了國家"長江小科學家"一等獎和5萬元李嘉誠基金會獎學金,成為新疆首位獲此殊榮的青少年。

也正是這一殊榮,讓楊宗堅定了繼續植物研究的信念,并逐漸明确了自己研究的方向:植物分類研究。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夢境擱淺了一會兒,老師用一句話叫醒了做夢者。

進入高中後,楊宗宗在植物學領域的知識進步更加迅猛,高中二年級時,他獲得了"全國國中生物聯盟"第一名,這一榮譽,讓他獲得了8所大學護航資格,他也如期進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學。然而,由于各種原因,他失去了與他最喜歡的主題的手。

在負氣之下,他銷毀了平時收集的所有植物标本,買到收藏的植物書籍出售并不容易。研究植物的夢想暫時被擱置。

大學畢業後,楊宗宗随家人學商,在健身房當教練,甚至去一家軟體開發公司當員工,靠自己的努力進入管理領域......多年來,他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2016年,他和一位朋友開始一起在一家健身俱樂部工作,手頭上有一些積蓄。

但在黑暗中,當人們獨自一人與自己的對話,關于植物,關于年輕人的夢想,在楊宗宗的心中變成了一個淺灘。有一次,在一次與一位多年未見的中學老師的會面中,老師問了他幾個與植物有關的問題,楊宗宗沒有回答。他說:"我的臉立刻紅了,我覺得我配得上老師的訓練。老師眼中的失望刺痛了他。" 不要輕易放棄你的愛好! "老師的話被大聲抛出,楊宗沉浸的夢境被喚醒。

自2013年以來,楊宗宗一直在回購他曾經賣給周圍朋友的植物書籍,花費數萬元從國外購買書籍以豐富他的圖書館,并計劃自己的時間收集植物标本。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緻力于植物分類,準備建标本館

在這兩年裡,每年春天在植物季節開始時,楊宗宗就開始外出采集植物标本。冬天,由于無法外出采集,他埋頭制作标本。"每天晚上10:30下班回家,開始制作植物标本,做研究,我經常忙着直到淩晨3點左右才睡覺.m。

與高中不同,楊宗宗不再專注于五顔六色的植物收藏,而是對稀有或困難的植物更感興趣。

他說,他每年春夏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野外采集标本,因為他在研究植物學的書籍中發現,有些書籍因為隻參考其他材料,缺乏标本的實體檢查,而自己收藏的植物标本又比書上記錄的要多,發現書中的一些描述與實物不符。"是以,收集植物标本很重要,否則一些書籍中的錯誤資訊将繼續流傳。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今年4月,楊宗宗在沙漠中發現了被稱為沙漠惡魔的沙贻貝母親。

沙贻貝是一種生長在沙漠和沙漠中的奇怪植物,一直存在争議,因為俄羅斯分類學家仍然認為它們屬于淺灘母屬或囊花母。

為了查明沙贻貝是否屬于貝類屬,今年4月,楊宗和朋友驅車近千公裡來到這種植物的分布區,他們一路上尋找了大半天的沙漠,沒有發現這種植物的蹤迹,春天沙漠地區的寒風, 就在我們準備傳回的時候,楊宗宗憑着植物的直覺,在一片沙地上發現了它。

而今年7月,為了找到42年前的國内新紀錄——劈紅門局,楊宗和他的團隊就更加費力了。

他們先是驅車千餘公裡到達目的地,在導遊老師的指導下,穿越茂密的森林,穿過一條冰冷苦澀的河流,穿過崎岖的山路,最後找到了植物的分布。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今年7月,楊宗宗在山中發現了被撕裂的紅門

"這種蘭花在該國隻有一個标本,于1976年收集,此後一直沒有被發現,也沒有再次收集。楊宗宗說,尋找它,也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更豐富、資訊更豐富的資料,"它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物種,乍一看,花序部分很像一個男人的壞笑,有一個頭,一張臉,五個生動,讓人看不住。他說,這種蘭花圖案最初是在歐洲、東西伯利亞、俄羅斯等地生産的,在中國新疆隻有很小的分布群落,是以它很有特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新疆80後小夥癡迷花草欲建标本館 自費鑽研植物“秘密”

作為植物分類學的非專業學科愛好者,近年來,楊宗宗有時遇到質疑,但他并沒有放棄最初的想法,"既然我喜歡植物分類研究,我對他們有責任感,國内植物研究導師對我的影響,也更堅定了我對植物研究的承諾。他說他會堅持這個承諾,做他喜歡的最好的。

他說,近年來,他準備利用自己的年輕和努力工作,努力積累一些财政資源,并專注于植物研究,"當我老了,我會建立一個标本博物館,與更多的人分享我的藏品,或者捐贈給需要它的研究人員。"

早間新聞熱線:0991-8801111

(禁止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