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拜倫的《普羅米修斯》

作者:文藝天地—甯文英

溫/馬家俊

馬克思說,普羅米修斯是哲學月曆上最崇高的聖人和殉道者。"歐洲文學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作家和詩人,他們寫過關于普羅米修斯的主題。雖然這些作品的思想不同,但它們都以希臘神話為土壤。

拜倫的《普羅米修斯》講述的是上帝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受苦的場景,他堅持他的抵抗和勇敢。這首詩寫于1816年。英國工業革命以後,貴族的反動勢力與貧苦無産階級和勞動群衆之間的沖突加劇了。勞工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并自發地摧毀了機器。這位領頭的勞工名叫内特·路德(Nate Luther)。路德教徒暴動并經常殺害工廠主。英國政府已經頒布了一項法案,對那些摧毀機器的人判處死刑。拜倫是上議院議員,為勞工辯護,并寫詩諷刺該法案的制定者。是以,統治階級受到批評和诽謗。在迫害期間,拜倫不得不離開英國,流亡到去世。1816年,他第一次來到瑞士,寫了著名的《路德會之歌》,呼籲勞工暴動,為自由而戰。同年,詩人寫了一首關于普羅米修斯的詩。

拜倫的《普羅米修斯》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普羅米修斯無所畏懼的苦難、無畏的強奸和對英勇奮鬥精神的執着,進而展現了拜倫同時代人與黑暗現實的抗争精神。這三節經文的長度和長度各不相同,水準很清楚。

在第一節中,寫下普羅米修斯的苦難。詩人直接向普羅米修斯求助,大喊"巨人!"展示了普羅米修斯的偉大。這節經文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前四行,寫在偷火之前,普羅米修斯對人類的同情。人們是"痛苦的"和"可悲的"。但偉大的神是人類的敵人,"不尊重和忽視"人類的痛苦。普羅米修斯的态度與衆神不同,永無止境的神,用他"不朽"的眼睛,看到了"真理",同情和關心人類。第五行是一個過渡,以一個扭曲的詞為首,帶有一個問号:"但是你的同情心付出了什麼?開始了寫作的第二層痛苦。二樓先寫火,然後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的岩石裡。他得到的"獎賞"是"石頭、饑餓的老鷹和枷鎖",是看不見的"痛苦"。這種痛苦很重,"凝結的心","抑郁的心",這種痛苦非常強烈,就像一般的"扭曲",這種痛苦很深,是"沉默的",未知的,内心的,苦澀在我的心底,孤獨。寫得最大的痛苦是"沒有痛苦",即使孤獨,不能傾訴,不能歎息,當心誰聽到了。詩人非常突出和強烈地強調了這一切。

第二節是從第一節經文中摘下來的六行,進入了普羅米修斯和宙斯之間的尖銳沖突。這節經文分為四層,交織在一起描述雙方。第一層是前三行,仍然帶着"巨人啊!開始,并繼續寫關于普羅米修斯的痛苦的"不死族"。這是向前邁出的一步,說普羅米修斯介于"痛苦"和"意志"之間。痛苦是宙斯給的。不屈不撓的意志,使疼痛得不到緩解。不能放棄"意志"去尋求痛苦的"解脫",而是甯願痛苦,但不能失去意志。痛苦,但也是無限的,不是要死在神面前,就得去"經曆"磨難。第四到第九行是第二層,用"和"字轉,寫下宙斯殘酷無情。詩人譴責宙斯是天堂的權威,這是"無情的",他的寶座是"聾子",它決定了人和上帝的命運。宙斯唯一的"恨"。詩人将這種上升趨勢擴大到宙斯在普羅米修斯中對小神的"憎恨",而是将其總結為"至高無上的"憎恨,即對一切事物的普遍憎恨。上帝摧毀了他所創造的一切。普羅米修斯是一種深深的仇恨,甚至沒有"死胡同的幸福"來給予。也就是說,隻讓他活在磐石上受苦,否則,一個死就會免于罪,反而會成為幸福。不被允許死亡的"仇恨"表明了皇帝的殘酷。第三層是第10到16行,然後寫下普羅米修斯的遺囑。普羅米修斯是"永恒的"和不死的,但在面對痛苦時是善良的。這是難以忍受的,是不屈不撓的。宙斯以其巨大的權威"被迫"和壓力,普羅米修斯隻用"詛咒"來回答,堅定地"拒絕說出和解的秘密"。普羅米修斯的高個子英雄站了起來。四樓是這一部分的最後四行,交織着鬥争的雙方,并寫下了被囚禁的普羅米修斯對皇帝的判決及其影響。這種判斷是"永恒"的判斷,其内容是"沉默",不屈不撓的"沉默"嚴格遵守未來命運的秘密,成為對宙斯最嚴厲的打擊。在這次審判中,宙斯表現得堅強幹澀,他"後悔",但突然間,隻能躲在"靈魂"深處;這暴露了宙斯在判決時的尴尬。

這首詩的第三節增加到二十五行,寫得更自由。主要寫普羅米修斯這個形象的意義,以及由此産生的詩人的感受。本節明确分為前部和後部。前一部分寫普羅米修斯,後半部分寫詩人時代的"人"。上一節分為兩層。第一層總結了普羅米修斯的曆史作用:首先,他用自己的教訓和善良來減輕世界的不公正;第二,他不怕上帝刻意為仇敵,不懼怕天天天,用他"反抗強奸的毅力"、"不屈不撓的靈魂"、"大膽的毅力"這些更大、更崇高的品質,在人與人之間留下了"有力的教訓"。第二層是本課的含義,即普羅米修斯是"人類"命運和力量的象征、象征。後一部分側重于寫"人"。"人"隻是神的一半,以賽米烏斯作為先知的神可以預見一切,而"人"隻能預見一半,即預見自己的"悲慘命運"、"不幸"和"孤立的幫助"。與此同時,"人"和"神"普羅米修斯,"拒絕屈服","興奮"起來。詩人将這一點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并在痛苦和鬥争之間建立了辯證的聯系:吱吱聲

逆境喚起了他的叛逆精神

堅定的意志,深刻的了解;

即使在痛苦中,他也能看到蟋蟀

痛苦是它自己的獎勵,有點

他為自己敢于抵抗到底而感到自豪

好吧,他會把死亡變成勝利。

疼痛 - 抵抗 - 更多的痛苦 - 更多的抵抗 - 死亡 - 勝利。這就是拜倫時代"人民"命運的邏輯。這個"人"不是一個抽象的"人",而是一個資産階級民主主義者,一個拜倫式的人物,一個拜倫本人。他們不滿黑暗的現實,充滿叛逆精神,決心反抗,奮鬥到底。但他們正在受苦,并意識到他們是孤立的。孤獨增加了他們的痛苦。他們是個人主義者,他們看不到群衆的力量,也不依靠他們把自己看作高尚而神聖的"先知"和英雄。另一方面,他們看不到光明的未來,不相信勝利和喜悅的未來,然後唱着死亡,表現出悲觀。這是老戰士的思想局限。

拜倫的《普羅米修斯》是一首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抒情詩。

這首詩充滿了高貴而悲慘的美。普羅米修斯的形象高大上,不僅在于他作為"巨人"的外表,還在于他事業的高尚和高尚的鬥争精神。歌頌聖潔的神靈,并以他們高貴的美麗激發詩篇。普羅米修斯是另一個悲劇人物。他為人類受苦,但也為不屈服而受苦。曆史的合理要求決不能在黑暗的現實中實作,強大的邪惡勢力破壞美好事物,是悲哀。但普羅米修斯的命運并不是悲哀和悲慘,而是一種悲劇性的感染,讓人們的道德精神得到淨化和升華。詩人拜倫寫道,用英勇的高談闊論和悲傷的感情塑造了普羅米修斯的形象,将形象放在壯麗的山間背景上,用一系列的反駁、比較的句子,用鮮豔的色彩渲染,有力的重複句子來贊美英雄,更顯得這首詩的基調, 激情,山的氣勢。

這首詩是用普羅米修斯在與宙斯的沖突中寫的,是以在從技術到文字的圖像比較中也形成了對比。詩人突出了宙斯的無情,與對普羅米修斯的抵抗形成鮮明對比。從感情深處看,一邊是"無情"、"憎恨",另一邊是"痛苦"、"不屈不撓"、"大膽"、"堅忍"。在行為的表現中,一方"摧毀"創造,"強迫"人,但"驚恐"和"驚險",而另一方"詛咒","抵抗"和"孤獨"和"忍耐"。強烈的對比效果,使兩幅圖像相得益彰。

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從寫普羅米修斯到寫"人",然後用筆比較,上帝有什麼特點,根據作家的什麼特點,上帝和人是互相比較的。上帝是"人"的标志和象征。

這首詩沒有描繪客觀的情境,而是表達了它的思想。它不是用一些圖像來形成情緒,含蓄地表達某種情感,而是直接的贊美和表達情感。詩人采用了"會說話的身體",即召喚,說話和講述普羅米修斯的主要形象。它使用第二個人來寫"你"的形象。這樣,縮短了作詞人與抒情對象之間的距離,将作詞者的感情與贊美對象緊密統一起來,産生動感。

注:本文介紹梁震翻譯的《拜倫歌詞》,新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原名《陝西青年》1983年第5期)

(注:本文作者已授權此标題)

(馬家軍,1929年10月5日出生,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人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會會長, 中俄文學研究會理事,陝西戲劇大學原校長,陝西省詩歌學會前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前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先進個人公德心,陝西省任教、教進階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著有19世紀俄羅斯文學12種、審美史新階段、詩歌探索藝術和世界文學探究,與女兒馬曉軒《史》(3卷)、《高爾基的創作研究》等9種著作;由《歐美現代主義文學30講座》等4種編輯,合著《馬列文論100個問題》、《文化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20世紀西方文學》等40餘種。

入選《漢語作家辭典》、《中國詩人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詞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外國俄羅斯研究專家名錄》(俄文版)、《山西文藝經100年》等40餘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