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拔4000米上的城市,你敢去嗎?

作者:雲南向導胖子

從海拔4200多米的庫馬萊縣下來,我不能不鼓起一種成就感,就像一個打赢了這場仗的士兵。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事情要實作并不容易,往往在别人的指導下默默完成,因為這種非凡的經曆而變得不平凡。就像紅軍完成長征時一樣,所有幸存下來的人身上都有無窮無盡的故事。

7月20日上午,我們第一次到達玉樹時一直上床睡覺,直到将近十點。它是如此困倦,以至于我直到淩晨4點才到達這裡.m。我們起身等待庫馬萊的同伴們來,然後我們一起去了下一站,350公裡外的馬多克縣。"玉樹"是從藏語語音翻譯過來的,意思是"遺址"。1951年12月,玉樹藏族自治州成立,青海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長江、黃江、瀾滄江都發源于玉樹,是以它們也被稱為三江之源,平均海拔4000多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海拔4000米上的城市,你敢去嗎?

玉樹街景

穿過格薩爾國王廣場,一目了然地看到"格薩爾國王"雕塑。他身穿铠甲,手裡拿着武器,背着戰旗,扛着一匹戰馬,走開戰場,想看看藏族人民對"格薩爾王"的懷念有多深。傳說很久以前,自然和人為的災難蔓延到各地,惡魔猖獗,老百姓深受其害,上帝的兒子格薩爾來到了世上。他以非凡的才華和上帝的保護,降下了惡魔,給人們帶來了幸福與和平。于是,國内外都有史詩般的《格薩爾國王傳記》。整個廣場是玉樹市中心一個罕見的平坦地方。由于整個城市都位于山谷的中間,是以所有建築物和道路都随着地形而波動。你沿着馬路行駛,仿佛踩在波浪上。自上次大地震以來,這座城市已經重建,到處看起來都很新。

海拔4000米上的城市,你敢去嗎?

喇嘛生活

在一個十字路口,一名女交警正在指揮交通。很難看清遠處,但我相信她一定很漂亮。她身材苗條,戴着墨鏡,一舉一動都很嚴肅,已經成為一道美麗的城市風光。當我們開車經過時,她轉過身來,指着對面的車,無法清楚地看到她的臉。"看,她轉過身來,"第二個胖子說。我們停下來等待她轉身拍照,如果我們幸運的話。車後不耐煩地呼嘯着,難道他不知道如何欣賞美麗的風景嗎?無奈之下,我們不得不在綠燈下轉身。當我轉過頭再看時,我看不見了。

在路上,你不時會遇到穿着深紅色僧侶長袍的喇嘛。有的隻有十歲,臉色年輕,笑容很天真;有些人趕時間,有些人騎機車。有的走進一家鞋店,有的在路邊和穿着普通衣服的人聊天。還有那個在陰涼處轉動方向盤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那裡,目光定格在路人身上。看着他們,我仿佛恍惚地進入了佛陀的世界。每個人都過着如此安靜的生活,以至于他們不會互相打擾。

海拔4000米上的城市,你敢去嗎?

玉樹街

臨近中午時分,其餘的同伴從庫馬萊縣趕到玉樹。他們興奮地談到他們從庫馬萊一路走來所看到的美麗,他們說話時開心地笑了。我們看到最高的嘴巴了嗎?看到那個角落的海灘了嗎?看。。。我搖了搖頭。昨晚,黑色的行車,眼睛隻盯着路中間的白線,哪裡能看到路過的風景?這裡真的很漂亮。當年,唐代文成公主進藏嫁給宋贊幹布,經曆了艱辛來到這裡,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文成公主讓她的随從教他們很多橘子工藝。公主離開後,人們想念公主,根據她的外表雕像崇拜,建造了文成公主廟,現在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由于藏人對佛教的熱愛,玉樹周圍仍有許多寺廟。我們不再一個接一個地通路。似乎從庫馬萊那裡,我們經曆了佛光最好的洗禮之一。在我看來,對佛陀最好的崇拜是有好的想法和良好的意圖。

海拔4000米上的城市,你敢去嗎?

信仰

這次我們一路走來,在山上、十字路口、湖泊、河邊,幾乎都能看到一塊石頭和石闆底的祭壇---瑪尼堆,又稱"神堆"。這些石頭和石闆大多刻有六個真理字,"喇叭呢",眼睛,神像和各種吉祥圖案。每次我經過,我的毛孔都會緊繃,有時像電擊一樣,好像在感覺什麼。我默默地祝願周圍的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瑪尼"是梵文《六字經》中"瑪尼"的縮寫,"喇叭咪咪呢",因為它刻在石頭上"摩尼",被稱為"摩尼堆"。虔誠的藏族信徒相信,隻要在石頭上刻上沉默的六個字,石頭就會有超自然的靈性,會給他們帶來好運。我來自内蒙古,在蒙古草原上也能看到這樣一堆石頭,上面還會插上彩色經絡,稱為"袋子"。也被稱為"Obo",它的意思是土墩。早些時候,蒙古人特別崇拜天地,相信天地是人類生存的源泉。由于天地神沒有偶像,人們堆袋來象征和崇拜天地神。同時,袋子還可以給在草原上行走的人指路。

我們的部隊找到了一家特别的午餐餐廳。每個人都談到了早上的樂趣。當同伴們早上從黑帳篷酒店退房時,前台的藏人告訴他們,他們已經住了兩天了。他們如何計算兩天?那家夥很認真地說:"昨天和今天,不是兩天?""我們的人民被這個邏輯擊倒了,"确實是黑店。然後我打電話給我的老闆,決定這是一個晚上的外出。如果有獵頭公司挖人才,這個小弟弟一定是頭号候選人。

午餐後,我們參觀了新開放的玉樹博物館。博物館的主樓就像一個倒置的時鐘,意味着在地震中喪生的所有死者的靈魂過剩。走進博物館,地闆上覆寫着鋼化玻璃,透過玻璃地闆可以看到國家地形圖,尤其是三江源保護區和椰殼自然保護區直覺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博物館分為曆史、财産、風俗、風俗等不同主題,講述了玉樹地區的獨特故事。這并不奇怪,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在冬蟲夏草展示區呆了很久,不是因為值得媲美金,而是因為電視介紹的冬蟲夏草動畫被深深吸引。在夏季,一種叫做蝠鲼的蟲子在草叢中産卵,經過大約一個月的孵化成幼蟲後,鑽入潮濕,柔軟的土壤層中。土壤中的黴菌侵入幼蟲并從幼蟲中吸收營養物質以生長。幼蟲因營養物質被吸幹而死亡,隻留下它們的身體。過了一個冬天,到了第二個春天,黴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長出地面,長出一片草,使幼蟲的殼和黴菌長絲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冬蟲夏草"。

在博物館外的一個小廣場上,有許多共享的摩拜自行車。我不禁感歎業務發展的速度。在這個高原小鎮,共享單車也可以大受歡迎,而且管理得當,看不到單車的不分青紅皂白的停放。

我們還去了玉樹地震紀念館。當時,一家三層樓的酒店現在隻有兩層樓的廢墟,一樓被地震深埋。現在兩層廢墟的建築用鋼架固定,提醒人們這裡發生的地震是多麼可怕。他說他以前住過那家酒店,這是這裡最好的酒店。我說,好運隻在一瞬間,好好活,活得好。

海拔4000米上的城市,你敢去嗎?

玉樹地震紀念館

離市區不遠,有一個"卡納納尼廣場"。據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瑪尼堆。許多藏人和遊客在轉動地鐵時沿着長廊行走。照片中的女兒當然不會摔倒,跟随它,然後像一個體面的人一樣轉身。有些圓柱體又大又重,她雙手飽滿,然後慢慢地移動了幾下。在她眼裡,這些都是好玩具。白色的瑪尼石樁綿延兩三百米,非常壯觀。中間是一座有蓋的寶塔,由薩加莫尼佛陀服務。有很多人在瑪尼石堆周圍慢慢地走着。藏傳佛教注重把山化為寶塔的水。每當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人們就會順時針走來走去,就好像他們在祈禱一樣。一般來說,轉彎次數是奇異的。

離開玉樹,我們沿着214國道走過群山,下坡開始增長,心情變得更加輕松。有時我們遇到牦牛群擋住路,我們隻能停下來,等着它們過去。在高原上,他們的牛脾氣暴躁,沒有人敢挑釁。望着窗外的急流,很難想象這是長江的源頭,河水清澈,有點深綠色,這一段河段也被稱為"天天河"。兩個胖子突然指着路邊的一塊大石頭說,就是"陽光平台",也就是唐僧帶回通天河,然後上岸曬日光浴的地方。我仔細看了看一塊大石頭,石頭像墨水一樣黑,上面似乎有一個模糊的字迹。我的眼睛突然出現在電視劇《西遊記》中老師四濕的身影中,仿佛聽到豬八環用鼻音的聲音。

我們沿着214國道走,在那裡我們建造了一個新的共和國,旁邊是玉樹的共産主義玉石高速公路。它還沒有正式開放,但各種車輛都在路上奔跑。我們在co-jade高速上也發現了一個入口。原本是單行道,因為路面上的車是私家闖入的,是以有幾輛迎面而來的車,而且速度很快,吓壞了我不能不喊出來。我們不得不在道路的右側行駛,并始終小心前方的汽車。車子開始爬到山頂,經過哈秀山口,牌子上寫着海拔4815米。我的頭痛不明顯,有點胸悶,也許已經适應了高原反應。我應該留下來做一個玉樹人嗎?我愛上了這片佛教的土地。

當時是晚上十點多鐘,我們到達了馬多克縣。這裡的海拔一定比玉樹高,走上樓梯時我感到氣喘籲籲。

在酒店辦理入住手續,我第一次聽到吸氧室和普通房之間的差別。以庫馬萊的經驗,同伴們甯願多花50元住在吸氧室裡。睡在屋子裡,供氧機嗡嗡作響,第二天我聽說供氧隻停了半個小時,我就已經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