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作者:LIU風的影子

計算機圖形學知識科普(筆記本及如何檢視圖形參數)

筆記本顯示卡的簡要說明

移動顯示卡,顧名思義,是應用于移動平台上的顯示卡。由于移動平台需要更多的空間,獨立顯示卡往往以內建到主機闆上的形式出現,這可能看起來像一個"集合",但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特"。因為,即使內建在主機闆上,它也會作為一個整體劃分為單獨的區域。也就是說,移動平台隻是将主機闆PCB與圖形PCB融合在一起,無需連接配接插槽和金手指,以及顯示輸出接口。不同的設定,說明晶片不是獨立的,一般內建在主機闆的北橋(現在內建在CPU中),一般沒有獨立的記憶體,這是與原來的主要差別。不過,現在筆記本也有diY的趨勢,很多移動平台也将從主機闆上獨樹一幟,變成真正獨一無二的,眼部接口對于MXM來說,在準系統中更為常見。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獨特"內建在主機闆上(黑色區域是近似圖形區域)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MXM接口的移動顯示卡GTX770M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筆記本電腦顯示卡和桌上型電腦顯示卡之間沒有本質差別,但其核心實際上并不是在生産線上制造的。筆記本核心注重低功耗和低散熱,而桌上型電腦圖形核心則注重高性能,是以很多筆記本顯示卡的頻率都很低。有的玩家喜歡将筆記本顯示卡的相同參數超頻到桌上型電腦層面,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筆記本顯示卡的電源比桌上型電腦顯示卡差很多,核心工藝本來就不會把重點放在高頻高性能上,結果很可能是核心承受的負載超出了其範圍, 壽命大大縮短。但筆記本顯示卡不能超頻,隻要保證超頻沒有電壓,溫度不超過機器的極限,這樣的超頻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簡單地從圖形模型和參數中判斷性能級别

初次使用軟體檢視參數

讓我們通過介紹 GPU-Z 識别參數來繼續示範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上圖為 GTX770 桌面顯示卡的螢幕截圖

不要以為都是英文的,不明白,其實每個項目都有中文說明,滑鼠對每個參數都可以看到中文的介紹,在這個中不再重複。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在這些參數中,我們需要注意的參數如下(顯示在紅色框中):

名稱(圖形名稱)

GPU(核心代碼)

着色器(流處理器數)

類型記憶體

總線寬度

記憶體大小

帶寬(帶寬)

預設時鐘(核心預設頻率)

記憶體(記憶體頻率)

升壓(通常了解為渦輪增壓率)

剛才已經描述了記憶體部分,現在讓我解釋一下核心代碼和流處理器。

核心代碼是指圖形卡的顯示核心 (GPU) 的開發代碼。所謂開發代碼就是向晶片廠家展示,以利于顯示晶片,在設計、生産、銷售管理和驅動架構上統一,并給一系列顯示晶片相應的基本代号。不同的顯示晶片具有相應的開發代碼。

流處理器這個術語首次出現在公衆眼中也要追溯到2006年12月4日,NVIDIA在同一天正式釋出了新一代DX10顯示卡8800GTX,在技術參數表中,看不到通常使用的兩個參數:Pixel Pipelines(像素渲染流水線)和Verttex Pipelines(頂點着色單元), 換來一個新名詞:流媒體處理器,翻譯成中文就是流媒體處理器(又稱SP單元,一個意思),它的作用是處理CPU傳輸的資料,處理成顯示器後可以識别出的數字信号。

流處理器在圖形性能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高低端顯示卡除了核心差別之外,主要差別在于流處理器的數量,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NV和AMD顯示卡流處理器的數量是無法比拟的,兩者的圖形核心架構是不同的, 無法通過流媒體處理器的數量進行比較來檢視性能。對于同一代圖形卡,可以通過使用 SP 數量差距估計性能差異來估計性能差異。

開普勒架構之後的視訊卡增加了升壓功能,允許其核心在較高負載下允許的功耗範圍内增加頻率,進而提高圖形性能。GPU-Z 上顯示的啟動頻率不是最高的實際值,如果您想知道圖形卡的确切高度,請在 GPU-Z 上打開随附的渲染,如下所示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啟動時,将 GPU-Z 頁籤切換到"傳感器"條目,然後檢視 GPU 核心時鐘以檢視圖形卡具有最高啟動頻率的頻率

例如,我的GTX770M,顯示為啟動797MHZ,實際上是928MHZ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PS:這裡有一個提示,如果是筆記本顯示卡,GPU-Z想要檢視唯一頻率需要右鍵點選程式,選擇圖形處理器——高性能NVIDIA處理器,之前可以讓唯一運作這個程式,否則運作渲染是核顯示,無法檢視專屬頻率)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隻需根據型号判斷顯示卡的性能

現在讓我們選擇圖形卡以檢視參數的順序。

首先,我們可以檢視圖形卡名稱。該名稱可以以某種方式表示圖形卡的性能。

英偉達顯示卡名稱示例:GTX780TI

GTX是圖形版本,性能排序GTX>GTS>GT >G

以前較舊型号的顯示卡也有GS、GSO、GX2等,GX2為雙核卡,GS低于GT,GSO高于GS。

TI是顯示卡名稱字尾,它可能代表加強,也可能被削弱,性能排序TI>沒有>SE>-LE。某些圖形卡名稱後跟 M,這是筆記本圖形卡代碼。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顯示卡不容易比較,但一般同型号的台式(台式)顯示卡比移動(筆記本)顯示卡要好。有時有一個"加号",它代表原有顯示卡的轉換,一般都比較好,比如GTX260加>GTX260,但GTX460加不一樣頻率的GTX460,比公開版的GTX460好。

已經存在的字尾是 TI、s、LE、SE、M、MX。MX是同一型号的增強版本,具有改進的性能。

放置幾個典型的圖形 GPU-Z 螢幕截圖

GTX780TI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GTX460 Plus(正式名稱為GTX460 V2)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GTX560SE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GT640M 勒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GTX670MX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在數字部分中,第一個表示圖形系列(如果GT位于末尾,則該系列的視訊卡比前面的圖形卡舊,例如,9600GT比GT240舊),第二個表示同一系列圖形卡的高端和低端。主要外觀是第二位數字的大小。在同一個數字中,第二個數字越大越好,第二個數字相同,第一個數字越好,但這種比較往往不适用于低端,如GT440<GT240,GT520<GT220;

GTX280>GT440

GTX280<GTX560TI

但是,它仍然在低端和中端失敗,例如

GT610<GT220

GT630<GTS250

AMD (ATI) 顯示卡示例:HD7970

高清就是圖形版,現在一卡也沒什麼不同,統一與高清開始。末尾的M也代表移動版

第一位數字代表顯示卡系列,第二位代表同系列顯示卡的高低端,第三位一般代表同一核心代碼的不同規格(不一定是同一核心代碼,如HD677O和HD6790)造成的高低端。主要還看第二位數字的大小。比較方法與N卡類似,第三位是最後的考慮因素。

AmD的名稱現已更新為R5 / R7 / R9,通常是R9 290X和R9 M270。

R後面的數字決定了産品的高端和低端,"M"代表移動顯示卡,類似于上面描述的。

根據核心參數進一步判斷顯示卡的性能

不過,看核心代碼來推測顯示卡的性能還是太簡單,很多時候并不準确。

是以,我們還将檢視核心代碼和流處理器的數量。

核心代碼與新舊圖形核心代碼相同,有時名稱不同,有時可能與同名圖形核心代碼不同。核心代碼确定 SP 的最大數量。

流處理器,SP号肯定是越大越好,但比較的前提是核心代碼是一樣的還是核心代碼是同系列的。一張卡不好區分是否同代,但目前不同系列的A卡直接比較SP數量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例如,800SP HD5770大于320SP HD3870。但如果隻是在200SP以内的差異,就更難區分了,一般新一代顯示卡的性能會更好,比如640SP HD7770大于800SP HD6770。

與A卡相比,N卡的核心代碼很容易區分,與系列的核心字母相同,隻要比較數字大小就知道核心的優缺點。但請注意,數量越小越好,例如,GK104 流處理器的最大數量大于 GK106 流處理器的最大數量。同系列可以直接比較SP的數量,顯示卡越大越好,例如,192SP(GF106/GTS450、GF116/GTX550TI)比336SP(GF104/GTX460、GF114/GTX560)弱。不同系列的顯示卡,SP數量相同,系列越舊越好(即N卡SP效率越來越低),如96SP 9600GSO(G92)>GT240(GT21)6)>GT440(GF108),384SP GTX560TI(GF114)>GTX650(GK107)

以下是相關 GPU-Z 的螢幕截圖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此外,核心的新舊高度可以通過GPU-Z上顯示的技術(生産過程),釋出日期(釋出日期)和半導體(半導體數量)來确定。

在比較了名稱和SP之後,可以看一下核心頻率,它肯定是頻率越高越好。

對核心部分進行比較後,需要比較記憶體的參數。例如,GT650M D5、GT745M、GT740M GK208,三大核心方面的流量處理器數量完全相同,頻率GT740M最高,GT745M第二,GT650M D5最低。但事實上,表演與安排相反。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電腦顯示卡知識科普(筆記本篇以及如何看顯示卡參數

内部是記憶體參數差異的結果。GT650M D5使用具有高頻帶寬的GDDR5記憶體,是GT745M帶寬的兩倍多。開普勒384SP仍然相對消耗帶寬,是以GT745M明顯帶寬有限導緻性能下降,最終不如GT650M性能。GT740M的位寬比GT745M小一半,根據帶寬公式,帶寬少了一半,性能直線下降。根據之前的評估和比較,在相同頻率下,這種位寬的減小導緻性能降低高達40%,即幾乎是性能損失的一半,這表明帶寬對顯示卡性能的重要性。

(但這裡是如何證明來自不同架構的顯示卡直接比較帶寬是沒有意義的,核心功能首先決定了性能,帶寬隻是限制核心性能的問題))

以上判斷,基本上可以讓你比較兩款顯示卡的優缺點(隻限于同一品牌的核心,N到N,A到A)。比較不同品牌的核心,一般隻能靠專業評價來更高,和CPU比較是一樣的。

這裡介紹的是一條補充的歡迎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