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因疫情而連續舉辦七年的烏鎮戲劇節暫停了一年。但由烏鎮戲劇節導演黃磊策劃,在烏鎮錄制了國内首檔劇家真人秀綜藝節目《戲劇新生活》,不僅讓《烏鎮》和《話劇》通過網絡的形式依然保持着焦點的熱度;今年,第八屆烏鎮戲劇節成功舉辦,吳碧、劉曉軒、劉曉軒、丁一天、趙曉沐、劉天軒攜作品集體回歸熟悉的烏鎮。戲劇新生活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是否"解雇"了他們後來的生活,并與戲劇有關?帶着這些好奇和疑問,記者在烏鎮戲劇節期間采訪了他們。
"和粉絲最好的關系就是我在劇院等你的時候。
在烏鎮遇見吳裴時,匆匆忙忙地走出正在排練《養雞場的故事》和《巴西》的國家音樂劇院,過胡同,過橋,前往河對岸的渭灣劇院,作為評委參加第八屆烏鎮戲劇節青年比賽單元開幕式。
多年來,他出演了《綠蛇》、《四居》、《北京法源寺》、《現場開演》等大片,但遠不如《今夜美門》《今夜現場秀》《歡樂喜劇演員》《向往人生》等熱門綜藝節目帶來的流量和關注度。不過,在看過《另類》綜藝節目《戲劇新生活》之後,他覺得離這部劇更近了一些:"我以前做過很多事情,更多的是為了賺錢,但是在拍完《戲劇新生活》之後,我覺得那些事情似乎沒那麼重要,我應該給戲更多的時間。"
面對觀衆對親筆簽名照片的熱情,吳彥祖的态度是:"如果是為了戲劇,為了烏鎮做事,我想,但如果走出烏鎮,說實話我個人不喜歡這些形式。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粉絲,也不參與他們的讨論。我覺得我們之間最好的關系是"我在劇院等你",他們喜歡戲劇來喜歡我們,或者因為我們喜歡戲劇,是以我們有情感基礎。吳璧說:"這個行業的演員最怕擴張,但戲劇這個東西它浮躁,這個東西不是無可争議的,就兄弟幾個一起搞創作,想浮躁太難了!而且一個浮躁,玩不清!"
"知道你更喜歡什麼"
趙曉粟從第一屆開始就一直參加烏鎮戲劇節。多年來,他在烏鎮戲劇節上演出了《開膛手傑克》、《公牛》、《午夜》等多部戲劇,今年他的作品最多,粉絲最熱情。大家都喜歡叫他"小蘇糖",他總是笑着回應自己的感情。
趙小粟說,《戲劇新生活》帶給我很多,我也想回饋觀衆。《戲劇新生活》讓我紮根于地面,讓我更了解自己熱愛的是什麼,讓我感到特别!這些天我們幾個人聚在一起創作,沒有人有任何懈怠,因為戲劇不能靠流量來制造。烏鎮戲劇節結束後,他将去成都演出一部極具挑戰性的劇目《白兔紅兔》,這不讓演員提前看劇本,隻有在正式演出時才能在觀衆面前打開劇本,開始表演。
沉浸于舞台多年的劉曉軒表示,參加綜藝節目對他的人生影響不大,強調的是劇作家的基本功。他建議,有志于搞戲劇的年輕人:"困難,可以堅持,艱辛是年輕人應該做的,要練好自己的基本技能,讓自己的基礎更加紮實,不要在乎别人說什麼。"
"演出的門票已經賣光了。
丁一天九年,一年到烏鎮。這次參加烏鎮戲劇節,他執導的《倒影》是該劇節最搶手的劇目,票8秒,門票售罄。他曾經富有創造力,現在有更多的機會嘗試和挑戰新作品。來烏鎮戲劇節之前,他剛剛為北京星劇村創作了第一部"後沉浸劇"《畫皮2677》,讓觀衆成為"劇場演員";
劉曉軒今年是我第一次來烏鎮戲劇節演出,一場演出就是五部作品。在《倒影》中,這位舞者出身的他一路赤身裸體,在深秋的圓形劇場翩翩起舞,演奏出一種非常光彩奪目的"舞蹈精神",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執導的木偶劇《關于23号星球》(About Planet 23)講述了一個讓成年人流淚的童話故事。
曾任中國版國際劇《戰馬》中國版中國木偶師導演的劉曉軒,現在是上海的一位流行音樂總監,年底執導了《南唐大師》和《悟空》兩部話劇,但他内心最執着的是為孩子們演奏, 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建立了一個觸摸實驗室劇院工作室,也将在上海擁有自己的劇院,可以創造和表演更多的年輕人和老年人。
對于這些劇迷來說,《戲劇新生活》是他們生命中非常難忘的經曆,雖然他們都懷念美好時光,但當他們分開時,他們的眼睛會不自覺地充滿淚水。但還有更多的戲劇,更多的生命,等待着他們去創造,去體驗,去體驗。
(原标題:"戲劇新生活"大火過後,他們在烏鎮重聚!
來源:北京晚報記者 王潤
程序編輯: u008
版權聲明:文字版權歸新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