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病毒敲響孤立主義警鐘,更好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

作者: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
新冠病毒敲響孤立主義警鐘,更好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全社會處于撕裂狀态。這也提醒我們,孤立主義是不可行的——别人的問題遲早會成為我們自己的問題。為此,迫切需要在人類社會中達成新的共識。

共益經濟(又稱"利益相關者經濟")是後疫情時代實作社會變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強調,經濟不僅應該對股東負責,還應該對其他利益相關者負責,包括客戶、員工、社群等。

2021年7月15日,由EasyI東亞社會創新倡議支援的"世界就是實驗室"系列網絡研讨會的第二場由Lepping Studios,斯坦福大學社會創新評論中文編輯委員會和THEWING資助支援者倡議共同贊助。新經濟線上舉辦,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CFF)是該活動的聯合推廣合作夥伴。

在研讨會上,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修團集團董事總經理普拉蒂巴·武普魯裡、長江商學院朱瑞教授等讨論了全球危機、可持續發展機遇、挑戰解決方案和實際案例。

Chang指出,近年來,人類社會面臨着非同尋常的全球性挑戰,包括環境污染、氣候危機、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挑戰。盡管如此,Vuppuluri很高興人們能夠通過夥伴關系和使用技術以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危機。對此,長江商學院教授朱銳認為,除了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外,企業的參與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把企業的種子埋在每一個創業者的心中。"

/ 全球危機和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新冠病毒敲響孤立主義警鐘,更好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

常啟德是聯合國新任駐華協調員,在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人道主義協調以及和平與安全方面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曾在聯合國各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任職。

在研讨會上,常啟德指出,近年來,人類社會面臨着非同尋常的全球性挑戰。

"我們正在經曆一場環境和氣候危機,"張先生說。我們經曆了嚴重的洪水和罕見的危機,如新的皇冠爆發。"我們看到,在自然面前,人類真的很脆弱。我們覺得世界被困住了。"然而,在這種背景下,化石燃料繼續燃燒,氣候變化繼續加劇。

此外,人類還面臨着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挑戰。例如,在目前的疫情時代,由于很多學齡兒童無法上學,是以我們需要一種基于資訊的教學方法來解決遠端學習的問題。同時,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裝置讓孩子們聽線上課程,這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非常希望擁有基礎設施,使人類,特别是開發中國家的生活更美好。然而,現實告訴我們,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情況非常嚴重。

目前,各國政府已經制定了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标,如果要在2030年之前實作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SDG,即聯合國設定的17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标,以指導2015-2030年的全球發展努力,那麼全球化合作就特别緊迫和重要,如下圖所示)。

新冠病毒敲響孤立主義警鐘,更好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

當然,我們面臨許多挑戰,但也有機遇。

在張成澤看來,中國在建設"互利經濟"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方面,包括許多民營企業在内的大量組織參與了"共同利益經濟"的建設,另一方面,中國的慈善事業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體化的,中國基金會啟動了一批支援共同經濟發展的項目。

此外,中國開辟了數字經濟的新範式,創造了一個相對複雜的數字生态系統,如線上平台來籌集資金。Chang說,數字經濟在慈善事業、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的夥伴關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他希望為數字經濟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通過技術和創新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

/ 建立夥伴關系以應對全球挑戰/

新冠病毒敲響孤立主義警鐘,更好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

阿古集團董事總經理普拉蒂巴·武普魯裡(Pratibha Vuppuluri)認為,雖然人類正面臨環境危機和數字鴻溝等巨大的全球挑戰,但可以建立夥伴關系,探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Vuppuluri認為,商業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有所作為。"企業可以連接配接機構,投資者和企業家,并賦予每個人權力。技術和創新也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她看來,節省技術的企業家可以在一種盈利模式中找到與公衆利益的聯系,并産生巨大的影響。

她引用了一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的話,該公司了解到,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沒有電,因為他們覺得電太貴或不穩定。發現這個問題後,這位企業家創辦了一家公司,幫助那些無法獲得電力的人。他為1億人提供了動力,并與特斯拉和通用電氣等大公司合作。

另一個例子來自一家新加坡公司。他們在實驗室裡種植肉類,海鮮和其他食物,以幫助人們應對食物短缺。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還籌集了70億美元來支援這些項目。

Vuppuluri認為,企業家可以創新盈利模式,同時更好地解決生态問題和保護環境。人們還可以通過合作夥伴關系結合專業知識來更好地投資。例如,在古巴,有些俱樂部吸引投資者組成社群,吸引更多成員加入社群,然後聚集力量更好地幫助企業家實作目标。

她強調,在我們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建立夥伴關系,以獲得更大的支援。世界上有許多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夥伴關系、技術手段和創新來解決它們。這種夥伴關系擁有資源,技術和社群,慈善機構和慈善家正在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挑戰。

Vuppuluri認為,這種夥伴關系具有遠見卓識。"我們正在建立一個集體模式,一個将人們聚集在一起并将他們的專業知識帶到工作中的網絡。

3

/ 滋養商業良善的種子/

新冠病毒敲響孤立主義警鐘,更好的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

長江商學院教授朱銳在研讨會上表示,政府和公益組織很難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為了填補空缺,企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可以創造價值,可以賺錢,他們的參與在解決社會問題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長江商學院是由李嘉誠基金會資助的商學院,成立于中國加入WTO之際。商學院的願景是培養一個具有三重責任和責任感的中國企業家世界,包括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為此,長江商學院做了許多嘗試,比如,在公益事業建立初期,學生在完成某所公益學校畢業前。後來,開發了以商業為導向的實踐課程,理論課程等。據朱說,從今年開始,長江商學院在EMBA課程中推出了一項強制性的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在一年内真正提高他們的業務。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會在學年開始時提出一個項目,具體來說如何為自己的業務做改進,進而為ESG社會和環境做出貢獻。

據朱說,商學院希望把企業向善的種子埋在每個企業家的心中,或者激活他們心中的種子,讓每個企業家學習,驅動自己的企業和員工等群體,解決他們所關心或與他們的業務相關的社會問題。

例如,朱銳說,一位外賣平台的學生,他提出的項目不是使用一次性餐盒,而是鋁制品,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的餐盒。這一行動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為員工提供積極的文化指導。

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個管弦樂隊的負責人希望利用其管弦樂隊的專業演員的時間,幫助一所鄉村國小在一年内建立自己的管弦樂隊,讓孩子們接觸音樂,進而增加社會融合,提高他們的教育品質。

長江商學院的500多名學生正在開展類似的項目。當學生真正開始意識到它可以使許多人受益時,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激勵,朱說。"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在商業中做以商業為導向的項目,而且還要連接配接政府,與公共利益組織建立聯系,并真正在社會中進行創新。"朱睿說。

4

/ 結論/

正如張凱德所說,近年來人類社會面臨着非同尋常的全球性挑戰,但挑戰中也存在機遇,我們應該看到和識别,以創新和合作的方式創造新的聯系,挖掘新的動力。

"共同利益經濟"是未來社會變革的重要路徑之一,期待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