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的更新速度現在是劇中最大的槽點。
作為解放戰争電視劇的全景劇,在原有的戰略探索和戰術攻擊相結合的節奏上展現,屬于慢熱型,但它選擇了海龜播放的速度,按照目前的更新速度,很容易失去大量的觀衆。

播出之初,除了觀衆早就熟悉了特輯演員,比如唐國強飾演偉人,劉瑾飾演周總理,王無福飾演朱,郭連文飾演劉少奇。
最大的突破應該是加入許多新勢力學派老戲骨,如王勁松飾演蔣介石,劉陶飾演宋美玲,于和偉飾演林薇。
王勁松應該是最大的亮點,而劉濤和餘鶴薇顯然不适合劇中的角色。
即使他們的演技真的很好,也很難找到在曆史上真實存在且離我們不遠的正确角色。
一方面,氣質的親密是關鍵,可惜劉濤和俞和魏都缺乏一定的氣質。
說實話,起初我對王勁松會演蔣介石抱不太大的希望,畢竟從王勁松的出現到演蔣介石。
但高曦喜大膽引進非特技演員王勁松,說明王勁松确實有深挖的潛力。
我第一次見到王金松,是1566年大明時期飾演太監楊金水的時候,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謝家的少年》中的唐玉明和《破冰行動》中的林耀東。
這兩個負面人物總是給人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這種感覺也很好地延續到了蔣介石的"大戰"。
王勁松飾演的蔣介石,即使形象不相符,但他卻有很強的氣田,那種氣田在情感上的緊要關頭,屬于内向的表演。
也就是說,他可以用最小的聲音說出他最讨厭的話,然後産生強大的威懾力。
此前,陳道明在1942年飾演蔣介石,張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業》中飾演蔣介石。這兩部電影都沒有使用特殊演員,其實也是以陳道明和張國的名義,造型不像演戲就能彌補的,但陳道明和張國的表演,都太緊了。
而最适合演蔣介石的人,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孫飛虎,一個是馬曉偉,當然現在還可以加一個王勁松。
不過,王勁松相比于孫飛虎和馬曉偉,那幾乎是有意思的。
孫飛虎被公認為扮演蔣介石的最佳人選,1981年,孫飛虎受北方制片廠導演程寅的邀請,參演電影《西安事變》,飾演蔣介石。并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0年,孫飛虎憑借在電影《全國人大成立》中飾演蔣介石,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和第十三屆大衆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一個角色能夠獲得這麼多獎項,足以說明孫飛虎飾演的蔣介石深深植根于民心。
不幸的是,孫飛虎于2014年因病去世。至此,馬曉偉成為飾演蔣介石的最佳人選,也是近年來銀幕上最活躍的演員。
馬曉偉賦予蔣介石一個不同的角色,就是角色不再高,讓觀衆也能從平淡的視角重新審視曆史人物。
現在,王勁松憑借《大結局》脫穎而出,我猜想,可能還有同類型的角色來找他,但王勁松大機率不會盲目發揮,從他之前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喜歡挑戰,不喜歡重複。
但不得不說,王勁松是我見過最多的,實力雄厚的演員,扮演蔣介石最喜歡。雖然比孫飛虎和馬曉偉還要差,但比陳道明和張國這些人,等級要高得多。
最後要說的是,《大結局》更新快一點,不要總是挂着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