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人獻詞聲繞梁 七萬觀衆側耳聽

作者:星星飛翔
千人獻詞聲繞梁 七萬觀衆側耳聽

在昨天的慶祝活動中,四名學生帶領獨奏會進入全焦點攝影/本報記者楊毅

"今天,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靠近祖國的心髒地帶。今天,我們慶祝人民英雄的榮耀,見證他們所希望的夢想......"昨天上午,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有7萬人參加大會,由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組成的千人廣場成為廣場的亮點。距離天安門城市大廈最近的學生廣場,我們以熱烈的敬意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據了解,以千人形式發表演講是天安門廣場首次集體活動。"文字真誠動人,少年兒童的聲音更加有力,讓我們一瞥祖國繁榮的未來,相信中國共産黨的未來會永遠長存。一位在講台上出席會議的觀衆哀歎道。

視訊選擇、實地考察、專家評論

四名學生帶領朗誦進入整個場景的焦點

成千上萬的人吟誦如何做每個人都充滿情感,整潔而技術性?這離不開敬業團隊的指導,對老師們的精心指導和學生超乎想象的努力。"首先,在第一級選拔中,我們必須做到最好。負責方形活動訓練的方形合唱團負責引入的團隊選拔方法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

從下往上,學校推薦自己的候選人。由于選拔是在疫情防控期,不友善現場選拔,他們先把選拔标準發給高校,每所學校按照标準先進行海選,再由敬業的主任組織專家評審。據負責教育訓練的老師介紹,選拔标準非常高,學生需要在鏡頭前朗誦詩歌,專家組再根據視訊進行篩選,通關後還進行了現場采訪,"看整體形象,包括身體比例、朗誦音色和感覺、聲音等。

自上而下的選拔方法主要是針對中國小、專業教師和專家的獨奏會團隊直接進入學校,優先從建立戲劇、合唱、管樂等社群學校,"直接推門進門,一堂課看,學生站起來一分鐘,我們快速一瞥,首先要滿足選舉的感受和條件。"負責教育訓練的老師介紹說,通過這兩種選拔方法,三輪教育訓練,從近4000人選拔10人,作為演講的替代,選拔率隻有4%。

即使是前10名的人,也隻有4個人可以站在前期位置。在昨天的慶祝會上,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國小六年級學生彭有新、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專業大三學生馮琳、北京第一實驗國小六年級學生姚木琴、中央财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學院學生趙建明等參加了慶祝活動。 成為朗誦的對象,具有飽滿的熱情和紮實的基本技能。

從黨史研究中汲取力量

随時抓住老師和同學練習發音

北青記者了解到,這四名學生可以站在領跑閱讀的位置上,離不開自己在教育訓練中的特殊嚴格要求。

"背誦第一句話的情感為他們身後的三位領唱者定下了基調,而且必須準确。朗誦第一句話的馮琳,是四位朗誦家中唯一一位"柯本天生"的人,她精通背誦的技巧,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忘術"。起初,她試圖通過改變節奏,語調和其他技巧來背誦,但這讓她在閱讀時感到無法"離開"。于是,馮林開始嘗試從黨史研究中汲取力量,通過觀看《建設黨的大業》《建軍記》《打勝》等影視作品,深刻體會到表達對黨的熱愛、愛國情懷,讓節目的真實情感戰勝了遊蕩的外在技巧。

年輕的彭有心,領唱家中較年輕的,也被演講中的一句話弄得不好意思。"媽媽對我說,在大家心裡,中國共産黨是一件光榮的樣子。這句話開頭的"媽媽"字,按照發音的要求不能太真實,不能太虛幻,不要用直白誇張的朗誦腔,讓聽衆聽得有親切感的畫面。彭有心總會發現錯覺,于是,她反複練習,接住同學老師在叫"媽媽",請大家幫她指導,預備老師和同學幾乎都是她叫"媽媽"的。

對于不是分社的趙建明,老師要求他提高控制聲音的能力。于是,他練習了基本功,為了解決呼吸急促的問題,他練習了腹式呼吸,為了練習表情控制功夫,他長期在鏡子裡練習明亮的眼睛和發自内心的自然微笑。在基本功得到提升之後,趙建明也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背誦的過程中要傳達更飽滿的感受。他為自己找到的解決辦法是:多讀一讀現代史書籍,多看一部關于黨史的電影,多聽一些紅歌,把黨史知識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種畫面感,在背誦的時候自然能發出聲音和郁郁蔥蔥。

姚木琴,來自北京市第一實驗國小六年級,是最勤奮的,雖然年輕,但總是跟着弟弟妹妹去學習。在訓練過程中,姚木琴在學習生活和訓練沖突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錯過了他作為少校參加的國家籃球聯賽。教育訓練組的師生安慰他,幫助他心理指導。"貢獻意義重大,我們肩負着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決不能退縮。姚慕辰說。

每天早上半小時的體能訓練

聲樂、形式、台詞綜合推廣

"演講的學生離天安門塔更近,演講過程非常明顯,為了獲得最佳效果,所有演講的學生都必須非常專業。對負責教育訓練的老師介紹,他們組建了一支綜合教育訓練團隊,邀請聲樂領域的專家指導學生講出來,請戲劇表演專業老師對學生的體貌、體型、台詞等進行教育訓練。此外,還有專門的體能訓練老師,訓練強度和針對性很強,比如每天早上要跑半個多小時的體能訓練,還要為男生做一些肌肉訓練,"要有一點胸肌,整體看起來更挺直。

"讓孩子們從心裡知道他們背誦的每一個字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什麼感受,作為學生,作為共青團員,他們有什麼樣的時代使命,這就是這項活動的成功靈魂。中國傳媒大學影視學院專家、廣場活動專家李麗紅說,老師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學生演講活動的意義,并邀請了一位特别的黨史老師,讓學生了解黨的曆史,"隻有發自内心才能了解, 最終的效果是最理想的。

啟示

三千個合唱團怎麼能整齊統一呢?

個人技能、情緒處理、後勤支援三個方面都有自己的"法寶"

在昨天的慶祝活動中,近3000人的合唱團令人印象深刻。活動開始前,"向黨唱山歌"《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走在路上》《沒有共産黨,沒有新中國》《新世界》《我們是共産主義的接班人》《好社會主義》,七首經典歌曲一起唱響,震撼人心,充滿情感,廣場上成一片歌海,然後合唱團還唱起了國歌和"唱祖國", 近3000人為這九首歌辛苦練習了近百天,在廣場上展現出最理想的效果。

據負責教育訓練的老師,加上預備隊員,合唱團共有2965人,來自49所高校,其中許多人常年參加藝術活動。三千人一起唱歌,各自基礎不一樣,如何快速達到标準?需要在個人技能、情緒處理、後勤等方面成為"法寶"。從個人技能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統一教育訓練标準。教育訓練循序漸進,首先由學校組織學生在學校教育訓練,學校準備了1萬多字的宣傳冊,詳細介紹了每一項工作的背景和處理,詳細到如何斷句,"地面"如何咬字清晰,可操作性很強。"标準細化到每個字,唱到這個詞的時候動作應該是什麼角度,動作範圍有多大,重點就是要做到統一,循序漸進的練習要遵循統一的标準,到大的練習才能'千人如一'。

除了技能水準的培養,還需要真正"内化内心"。負責教育訓練的老師介紹,他們分析每首歌,讓大家了解歌曲本身的含義和内容。中國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餘海多年來一直提出"國歌立法",也被要求現場講述國歌背後的故事,讓他們對國歌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後勤支援,為避免教育訓練延誤,在課業中,指揮根據個人情況定制學習方案,一人一政策,孩子在落後的地方,會有補習班或轉學安排,同時要求學校為孩子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70,000人如何加入合唱團?

第一位合唱向導 學生指揮每天訓練12小時,拍攝20,000次

"唱一首山歌給派對,我把派對比媽媽......"昨日上午,伴随着"唱一首山歌來晚會聽"的3000人合唱響,整個天安門廣場逐漸被《點亮》這首歌,7萬名現場觀衆和合唱團成員,在50名學生的指導下,演唱了九首經典曲目。學生們以整齊的指令動作和充滿情感的方式指揮了慶祝活動的第一個高潮。

站在講台上,陸亞晨和另一位同學一起揮舞着第一槍,按下了廣場之歌的開始按鈕。在那一刻,作為整個場景的焦點,陸亞晨要做到萬無一失,還要與幾十米外的搭檔保持絕對的默契,這些都得靠無數的訓練才能實作。對此,2019年第一師合唱指揮學生直言不諱地表示"不易",在教育訓練期間,老師們要求她做到在兩人看不清對方的情況下,以整齊整齊齊的動作,"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密切溝通,讓自己的節奏一緻,迅速融合。

合唱團首席指揮、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剛告訴北青日報,一師50名學生中有14人參加了國慶70周年群衆活動,其餘30名學生基本從零基礎開始,訓練難度很大。為了能夠實作動作的統一,以高昂的精神在廣場上動員了數以萬計的觀衆的情緒,他們經曆了90多天的魔鬼訓練。"特别是在訓練的前十天,每天12個小時,擺動20,000次。李剛介紹道:"為了鍛煉整齊,我們為學生豎起了兩根繩子,讓所有指揮官中間的兩根繩子在間隙訓練,久而久之,指揮的動作範圍、高度都能統一起來。"

李剛說,50名學生指揮中有14名是3000人合唱團的指揮,而其他36名是合唱團導遊。"這是一項創新,他們的使命是通過專業指揮推動70,000人一起唱歌。這位2018年的歌手擔任合唱指導,她說她最大的挑戰是讓陌生人參與進來。沒有足夠的努力是不夠的,足夠的勇氣,良好的指揮和音樂表達,吸引力等也特别重要。指揮的表達、動作必須具有感染力,學生指揮家每天要在鏡子裡練習表達。"後來所有的售票員都笑了起來,整個人都變得陽光燦爛。"李剛說。

對話

這位合唱指揮是一堂重要的政治課

北青日報:這位合唱指揮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李剛:最大的難點就是開場,合唱選了9首歌大家都熟悉,怎麼做抒情,動人一開始,我們有幾處打磨,無數次修改,直到6月5日淩晨1點左右.m,才最後定下來,沒有伴奏的孩子們的聲音開場,400多名中學生用兒童合唱的藝術演唱。對于指揮來說,如何完美地打開第一個鏡頭是最重要的,這使得兩人更難演奏合唱指揮的第一個鏡頭。昨天,盡管他們在馬路對面,但他們被要求以完全一緻和良好的一緻态度行事。哪一個稍微放慢一點會影響整個開口。為了達到分數還不錯,這兩人每天指揮各種形狀和形狀來培養默契。

北青日報:昨天的合唱指揮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李剛:這些作品是不同的,要以不同的方式展現,是以指揮家的眼光、表情也應該滿足不同作品的需求。經過艱苦的訓練,大家昨天都表現得很好,讓天安門廣場7萬人沸騰,讓天安門變成了歌唱的海洋,進而達到了我們想要的藝術效果。

北青新聞:你覺得昨天演出後,學生指揮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李剛:首先,通過艱苦的訓練,讓零基學生指揮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創造奇迹。同時,通過對9首紅歌的深入了解和演繹,通過對黨史的深入研究,使這次教育訓練和展示成為一次大規模的思考和政治教訓。

本期/本報記者 吳文偉 李澤偉 劉燕雷佳 蒲長廷

攝影制作/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