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新民洲館",原文首次發表于2021年10月25日,原标題為《南航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原因或與鎂鋁粉有關?
作者|竹
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爆炸實驗室所在的大樓是一座建立築,去年才建成投入使用。爆炸實驗室是位于三樓的粉末冶金實驗室,可能與鎂鋁粉末爆炸有關。
10月24日15時54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綜合路校區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實驗室發生火災。學校将11名傷者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其中兩人在獲救後死亡。

最新消息顯示,有媒體從南京江甯醫院獲悉,事發後,該院共收治6人傷勢較輕,生命體征良好,但仍需進一步檢查。
澆水會導緻二次爆炸?
據了解,事故發生在去年剛建成的教學樓。雖然很多辦公室已經搬到這裡,但由于各大實驗室仍然有大量的裝置和藥品,老師和學生做測試基本上都是到舊材料樓,隻有少數人會去新樓。
目擊者的家就在爆炸實驗室的一條街對面。
事發時,她忽然聽到一聲巨響,感覺到大樓有點搖晃。
打開窗戶,她看到實驗建築上方升起的灰黑色煙霧,像蘑菇雲一樣。
事件發生大約十分鐘後,她聽到了消防車和救護車的聲音,持續了幾個小時。住在事故實驗室對面的一棟"南航"樓上,學生們回憶說,第一聲"砰"一聲,感覺屋頂即将出發。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目擊者說,爆炸發生了兩次。
第一次事件發生幾分鐘後,學生們不得不撤離,第二次爆炸被懷疑發生在實驗室大樓内,但目前尚不清楚兩者是否是同一個實驗室。
随後,一段八秒的"澆火"視訊在網上引起争議。
視訊中,教學樓教室裡彌漫着濃煙,有人從室内翻到陽台上,另外兩個男生在隔壁窗戶的一側澆水,沒有發生劇烈的爆炸,畫面立刻被大火覆寫。有網友質問學生用水槍滅火,結果卻引出了第二陣火勢。
對此,一位"中國南航大學"的學生表示,學生用水降溫欄杆,"視訊中的門已被大火覆寫,他們隻能從陽台爬到附近的走廊,而且陽台欄杆很熱,被困的學生無法透過窗戶爬到走廊, 水來冷卻欄杆。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沒有回應。
實驗室管理是否管理不善?
根據一位工程學博士的說法,爆炸的産生必須有三個條件:首先,燃料和燃料輔助空氣的積聚;
雖然危害程度不如"爆炸性",但由于"爆炸"前大量室内空氣已經充分混入了大量的易瓦斯體或粉塵,是以會瞬間燃燒,對室内人和物瞬間造成嚴重傷害。
周星(化名)畢業于航天大學材料學院,他告訴《新民周刊》,"但任何化學測試都是危險的。
我記得有一次他在做實驗的時候,他用離心機,忘了蓋上蓋子,很快離心機發出嗡嗡聲,幸好當時的比例平衡,否則很可能是離心管直接破了蓋子,在天花闆上吹了一個洞。
今年,測試錯誤時有發生。
7月27日,一名博士生在清洗中山大學藥學院前畢業生留在燒瓶中的未知白色固體時,在清洗水時發生故障,導緻玻璃碎片刺穿活臂的動脈血管。
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學某化實驗室在一次實驗中起火,一名博士後實驗室從業人員的頭發着火,最終被認定為輕傷。
那麼,大學實驗室難道沒有相關的管理制度來確定師生的安全嗎?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确提出要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危險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應急處置制度,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南航爆炸事故發生後,媒體獲得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室安全手冊》,其中顯示,根據相關規定,實驗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前應參加相應的安全教育和教育訓練,通過考試後進入實驗室進行學習和工作。
如從事特種裝備作業和特種作業,應經過專業教育訓練,具備從事相關工作的資格。實驗人員要認真遵守學校、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和裝置裝置的操作規程,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學生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實驗室安全考試,然後才能進入實驗室。
周星認為,這種管理制度,每所大學都有規矩,但真正嚴格執行的并不多。至少,學生無需參加考試即可進入實驗室。
特别是,手冊提到每個實驗室都将配備管理者,他們需要向管理者申請實驗。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性研究,不得進行易燃、易爆、高壓、有毒、有害等危險實驗。周星透露,通常,在做實驗的時候,導師會再教一遍,學生單獨操作後,不會總是跟着。
高校的公共實驗室有配置管理者,但沒有具體的管理者,更常見的是同級兄弟或博士生代理;當然,周星也表示,即使所有系統都到位,實驗還是有風險的。
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某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三人死亡,一位學化學工業的老醫生的心在網上流傳,總結為八個字:不要幸運,不要怕麻煩。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官方網站已經變灰
至于南航爆炸事故,是管理制度沒有盡到責任,還是事故造成的事故失靈目前正在調查中。
專欄編輯: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偉 标題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照片編輯:嚴凱
來源:作者:《新民周刊》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