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常》,作者:Elvi Leterier,譯者:于忠賢,版本:海地出版社,2021年7月
複制的人和飛機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也有自己的不幸。法國作家埃爾維·萊特利埃(Elvi Letelier)利用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的經典開場白,為他自己2020年的小說《異常》(Anomalies)定下了基調,"安全飛行是相似的,颠簸的飛行有自己的颠簸。
故事開始于2021年3月10日一次異常颠簸的飛行。法航006航班從巴黎飛往紐約,抵達時突然遭遇了一團像棉牆一樣的巨大雨雲,這架飛機像一塊手帕被扔進洗衣機鼓裡,在穿過雲層時遭受了劇烈的撞擊,嚴重冰冷的機翼,故障的儀器和雷達,以及破裂的擋風玻璃被冰雹重創。在與地面控制台發生短暫碰撞後,波音787終于在馬克勒機長的上司下降落在肯尼迪機場,機上有243名乘客沒有受傷。
然而,奇怪的是,在三個多月後的2021年6月24日,載有相同乘客的同一架飛機再次出現在紐約上空,例如假包機長馬克爾要求降落......肯尼迪機場失去了對幽靈飛行的控制,由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控制,該司令部很快回到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出于國家安全原因,這架飛機被要求降落在麥奎爾空軍基地,所有人員都處于最高保密級别。
在雨雲中行走時發生了什麼?蟲 洞?空間折疊?時空交叉?平行世界?第四個次元?這架飛機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航空影印機,當它出來時,它變成了一對一,一個接二的相同飛機,具有相同的機組人員和乘客。三月份到達的飛機和小組是原件?帶着副本在六月到達?既然副本與原件完全相同,那麼如何區分原件和原件呢?笛卡爾式的"我想"還能成為"我在這裡"的原因嗎?
Elvi Le Tailier(1957-),法國作家,數學家,天體實體學家,現任"Ulippo"小組主席,曾寫過"佩雷克的消失","每個幸福的家庭","酒吧奏鳴曲","偷走藍調的人"等。2020年,他憑借"異常"獲得了Gyngell獎。
當你面對另一個自我時
工業革命後,機械複制技術越來越流行,無論是日用品還是藝術品,甚至橋段的複制(克隆)在科幻/倫理電影中并不少見:《銀翼殺手》中的瑞秋,《第6天》中的亞當,《克隆島逃生》中的林肯6E,反複出現的《雲圖》, 角色的恍惚...仿佛現實世界與愛麗絲的鏡像世界重蹈相成,仿佛夢見莊子和醒莊子和慧石在岸邊吹風散去,聊着快樂魚不開心的問題。當蘭博的"Je est un autre"就像在物質世界中擁有一個"自己",你有相同的記憶,相同的身份,相同的情感,你能接受你是"唯一"的存在時,你的心會做出什麼樣的劇變?從理論上講,複數你可以兩次踏入同一條河,你可以再活一次,你可以再次死亡......
是以,《不正常》這部不是很強的科幻小說,很快就具有了倫理和哲學思維的荒謬性。面對這種"天降願景",每個人都要經過"另一個"考驗,對當事人、親友、公衆和國家機器。顯然,面對另一個"我"的存在,每個人的态度都不一樣。六月,布雷克殺死了三月布雷克,這個問題通過打破風暴就解決了。這種要麼你死要麼我活的熱手段完全符合他的小說集,多年來布萊克一直過着雙重生活,表面上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巴黎做素食外賣生意,在波爾多和裡昂都開了分店,背靠背的是暗網老練的就業殺手,有各種各樣的名字, 各種護照,世界獨自殺了營地。
Victor Miyesser是作家本人的某種投射,仿佛上帝的視角隻不過是一種上瘾,而Elvi Letelier将出現在角色的墨水外套中,這是一種典型的OULIPO風格的表演藝術。在這本書中,維克多·米耶塞爾(Victor Miyesel)是一位有抱負的作家,他通過翻譯("通過皈依釋放被囚禁在他作品中的純淨詞彙")來賺取财富。三月份在空中逃逸的經曆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新書"不尋常"是作者的第七本書。"我在這裡不是為了我的餘生,而是為了給生命帶來永恒。寫完這篇文章後,在四月的一個星期四,他把檔案發給女編輯後,從陽台上跳了起來。作家的自殺帶來了新書,報紙,廣播電台,文學獎,讀書俱樂部的銷售......維克多·米耶塞爾沒有選擇從現場消失,以另一種身份過着不同的生活,而是選擇了在錄影機、麥克風和國際媒體面前重返公衆視線的"複活"。
聯邦調查局的心理治療小組,法國内政部的危機應對小組,為三月和六月傳回的兩個小組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畢竟除了這兩個人之外,所有人都面臨着與"另一個人"共存的問題。
露西兩人之間的初次會面有點棘手,兩個單身母親争奪一個孩子,他們想捍衛她所擁有的,工作,房子,特别是她的兒子路易斯,他提出每天擲骰子來決定他和哪個母親住在一起。對于安德烈來說,馬奇露西已經和他分手了,"在她身上,欲望太少了,而在我身上,有太多的失落。另外,毫無疑問,期望太多,急躁太多。"但另一個露西還沒有拒絕他,也許是他和另一個安德烈(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仍然有機會拯救她。至于更實際的問題,比如公司、房子、存款,他們屬于誰?未來的養老金呢?政府會賠償嗎?還是保險公司?
大衛在三月份身患絕症,六月份大衛有機會嘗試另一種有望治愈的治療方法。
喬安娜在三月份嫁給了報紙插畫家艾比,并懷上了他的孩子,她告訴瓊·喬安娜:"我不想偷走你的生命,但我不想失去自己的生命。"總有人想被遺忘,總有一些愛是無法分享的。
除了作家維克多之外,還有一個來自奈及利亞的苗條男孩,他從天空的刺激中尋找靈感。他寫了"The Yaba Girl",這首歌走向全球,巡回演出,蘭博基尼,海景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可憐的男孩的夢想成真。當他們遇到六月的苗條男孩時,兩人很快擺脫了弗洛伊德所謂的自戀鬼魂和内心的鏡像,他們一起唱起了《穿軍裝的帥哥》,而斯利姆男孩被拘留在空軍基地,他們決定以雙胞胎的身份開始新的生活,組成了一個苗條的男人團體, 一起開演唱會,一起寫歌,享受着所有關注者和紙迷的成功。
認知科學專家認為,帶上寵物蟾蜍貝蒂,三月索菲亞和六月索菲亞可以自然地在遊戲中近距離和個人化,并互相接受。他們不認為小女孩在這個年齡害怕新事物,其他人也不是敵人。的确,兩個小女孩是安全的,隻是彼此不相信,與彼此知道更多事情的人相比。而從插話中,心理醫生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一個讓小女孩發誓不告訴任何人的父親,尤其是他的母親......
命運的扣人心弦的交響樂。這部小說被少數生活被"不正常"事件打亂的人所包圍,萬花筒般的筆觸觸及了現代社會的許多主題:謀殺,愛情,父母身份,疾病,宗教,政治,同志,性騷擾,甚至環境問題。作為《烏利波》現任主席,數學家埃爾維·萊特利爾的小說繼承了"潛能文學工作坊"一直以來的玩法和實驗風格,像樂高積木一樣,自由拆解組裝結構,無處不在的雜交和戲仿、偵探小說、科幻小說、恐怖小說、心理小說、愛情小說甚至熱劇的陰影在書中重疊, 為什麼不是文化融合日益趨同的全球現象(複制)具有諷刺意味的"風格練習"?
真相是什麼?
《反常》當然好看,它有流行的娛樂一面;但是,如果你試圖找出所有文學代碼的巧妙組合,那也是醜陋的。譯者餘忠在他的譯後筆記中給出了幾個重要的指導和線索,介紹了烏裡波"探索文本表達的潛在可能性"的文學傳統,以及書中字裡行間巧妙的文字交換,如熱那亞和佩雷克。
設定寫作的所有限制和規則,戴着鐐铐跳舞,烏利博人将自己描述為一群"試圖逃離他們自己建造的迷宮的老鼠"。但如果你沉迷于遊戲的形式,文學畢竟隻是一個令人眼花缭亂的文本節目。數學之美,隻有在潛在的文學面對困擾人類社會的潛在危機時,才能打開哲學之花。從這個角度來看,Elvi Leterier的《異常》也繼承了排兵布陣、笛卡爾、尼采形而上學的傳統,通過這本書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工作的英國女性拓撲學家Mehmetis,提出了"關于生命、宇宙、萬物的終極問題"。真相是什麼?生活是莊子的一個大夢想,還是柏拉圖洞穴中被火炬照亮的形象?我們生活的時間是幻覺,還是隻是虛拟世界中的一系列程式和代碼,由像黑客帝國中的Matrix這樣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控制?
這部作品創作于2020年,當時人類世界受到新冠冕爆發的威脅,并由吉恩格爾獎的評審團首次線上展示,也許這部作品的最大價值也許是反思如何在"異常"發生時面對自己,他人和世界。因為活着,有一種感覺,會愛,會很痛苦,即使一切都是假的,在不可分割的昨天和很多憂慮的日子裡,我們都選擇繼續,真誠地付出。
作者|黃琪
編輯|張進
校對|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