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許多二戰電影中,美國士兵都戴着頭盔。令人驚訝的是
他們的頭盔上有撲克圖案,心形,鐵鍬,李子,方塊,這引起了很多好奇心,不禁要問這些撲克圖案代表什麼?
事實上,美國軍用頭盔上的四種撲克圖案代表第101空降軍,四種顔色代表第501、第502、第506和第327軍團。每一種顔色下都可以看到一個小白點,如果在12點鐘位置看到一個白點,即團的代表,如果在3點鐘位置看到一個白點,代表一個營,而6點鐘位置的白點代表第2營,9點鐘位置的白點是第3營的代表。
事實上,制作這些顔色和白點的最終目的是讓傘兵在降落在空中後盡可能短的時間内找到他們的部隊,以避免混亂的場面。在戰場上,隻要你看到方塊,就知道是501空降團,心是502空降步兵,白桃代表506空降兵,梅子是327滑翔空降兵。不得不說,美軍的想法很新穎,但效果很好,大大降低了混亂的可能性。
但這樣的模式也容易造成歧義,比如506空降步兵團第3營用白色桃子左加短人行橫道,其實第3營使用了一個營的标志,也就是右邊加短的人行橫道,接下來的這個營的人被蒙住眼睛,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多年後,第一營的人才發現原來的三個營都是錯的,但為了避免麻煩,我們會錯的。但總的來說,它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那就是讓士兵們能夠快速找到自己的團隊。
除了美軍頭盔上印有撲克牌圖案外,美軍士兵在行軍或戰鬥中,固定頭盔帶子,總是"解開"狀态。說實話,讓頭盔自然挂着,确實有一種帥氣的感覺,難道隻是因為美國的放蕩而熱愛自由嗎?即使是一些士兵,甚至在奔跑時,即使雙手捂住頭盔以防止摔倒,也不會将腰帶送到下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無論美國在二戰中的軍事紀律是否相對分散,還是像他們喜歡把雷聲挂在胸前一樣,都不是。
頭盔的設計是為了保護頭部免受單人防護裝備的傷害,基本上頭盔由外殼,襯裡,懸挂系統組成。外殼可抵抗彈片的直接打擊,而襯裡略微減少了一些沖擊,懸挂系統是頭盔上的松帶,可固定頭盔并調整佩戴舒适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的大部分裝備是M1頭盔,這三個部件的構造問題是很少有人綁上颚帶。我不知道M1頭盔隻能算是有炮彈和襯裡兩部分,因為它的懸挂系統不是獨立的,而是直接焊接到炮彈上,這種設計導緻了戰場上的火力,M1頭盔在保護士兵的頭部,士兵也可能被擊斃。
奧迪·墨菲(Audi Murph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衆多傳奇士兵之一。他的回憶錄《百人歸來》(The Return of the Hundred WarEs)的寫作方式是,當他第一次參軍時,中士告訴他不要把帶子系在頭盔上。畢竟帶子和頭盔已經焊接在一起,炸彈爆炸引起的沖擊波很可能使頭盔飛走,不用說頭部會飛走,可以說這是很多士兵不想綁上颚帶的直接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是,美國士兵在與敵人作戰時不會将下巴伸到線上。他們擔心,一旦敵人從後面抓住頭盔帶并将其拉回來,當身體失去平衡時,它會殺死他們。看來,用胸前挂着手榴彈,戴着頭盔卻沒有綁上颚帶,并不是美國士兵為了玩的風格而酷炫,而軍校紀律與士兵在雨中,為了生存生存的總結也沒什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