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的頭,英國最着名和最有争議的政治家和軍人。

克倫威爾于1599年4月出生于英國亨廷頓的一個貴族家庭,但克倫威爾出生時,他并不是特别富有。但這并沒有阻止克倫威爾努力工作。
高中畢業後,克倫威爾就讀于英國頂尖大學之一的劍橋大學,然後回國。
1620年,克倫威爾憑借知識和家族名氣成為亨廷頓警長。
1628年,克倫威爾作為亨廷頓縣的代表出席國會,并在29歲時當選為國會議員。
此時,英國資産階級和新貴族正在擴張,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需要有足夠的發言權,是以不斷通過議會來攻擊國王,"争奪利益。
資産階級新貴族與舊貴族之間的沖突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轉折點出現在議會會議之後,國王查理一世不顧各界的反對,強行解散了議會,因為它拒絕準許軍費開支。
1649年,蘇格蘭爆發了一場民族起義,英國軍隊在戰争中被擊敗以鎮壓它。
國王查理一世不得不重新召開議會。會上,資産階級新貴族再次提出限制國王權力的艱難要求,這是曆史上著名的"長期議會"。議會通過了一項反對國王權力的"大抗議",處決了國王的寵兒斯特拉特福伯爵,并頒布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法令,規定議會必須按時召開,未經許可不得解散議會。
國王被徹底激怒了,1642年1月,在諾丁漢,議會被宣布為非法,宣戰。
1642年7月,英國内戰爆發,下議院與國王軍隊對抗。克倫威爾随他的騎兵加入了衆議院的武裝部隊,并被任命為騎兵上尉。
1642年10月26日,王和下議院在牛津附近的恸山會面,議會軍被擊敗,查理一世占領了牛津,牛津成為皇家黨的據點。
1644年1月,克倫威爾認為,要擊敗國王的軍隊,必須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克倫威爾随後打破了貴族天才軍官的傳統,提拔勇敢和好戰的人擔任指揮職位,戰争的優勢開始向國會大廈傾斜。克倫威爾被提升為中将,并成為最高統帥部的成員。
1644年7月2日,在馬斯頓荒野戰役中,上議院擊敗了皇家軍隊。國會軍赢得了内戰中最大的戰役。
1645年6月14日,新模範軍副司令克倫威爾率領下議院在納斯比戰役中橫掃皇家軍隊,查理一世逃往蘇格蘭,以議會軍的勝利結束了第一次英國内戰。
1647年2月,國會以40萬英鎊的價格從蘇格蘭贖回了查理一世。國會中的長老會公開支援國王重返政壇。第二次英國内戰正式爆發。
在第二次英國内戰期間,克倫威爾努力平息叛亂,監禁國王,并廢黜長老會。在戰争前線,普雷斯頓戰役成功地擊敗了蘇格蘭軍隊。
1649年1月30日,克倫威爾将查理一世送往國會最高法院,在那裡他作為"國家的敵人"被處決。斯圖亞特王朝暫時退出曆史舞台,英格蘭聯邦正式成立。
1653年4月,克倫威爾強行解散了13歲的"長議會"。12月,議會選舉克倫威爾為不列颠群島武裝部隊的贊助人和總司令,克倫威爾時代正式開始。
在他的統治下:
在宗教上,有一項"寬容"政策,其中除天主教以外的任何宗教都可以進入英國。
在政治上,對保皇黨的鎮壓和對英國政權的其他濫用,該國的軍事控制。
在經濟上,保留了集團貿易公司,這對英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外交上,使用武力迫使荷蘭與英國簽署和平條約,結束了兩國之間的長期戰争,迫使瑞典,葡萄牙和英國簽署了和平條約,同時統一了法國以擊敗西班牙。進而為獲得英國貿易霸權和建立殖民帝國奠定了基礎。
克倫威爾于1658年9月3日在倫敦白廳因病去世,享年59歲,他的遺體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的繼任者是他的兒子理查德·克倫威爾。但理查德·克倫威爾很快就被推翻,君主制得以恢複。
1661年1月,從流放地回來的國王查理二世下令将克倫威爾的屍體從威斯敏斯特教堂挖出,并在泰伯恩監獄處決他們。屍體從早上一直吊在空中,直到.m 4點,然後被斬首和斬首。直到1685年,他的頭顱一直插在國會大廈外的長矛中。
1685年,在詹姆斯二世統治期間,一陣可怕的風吹響了長矛。克倫威爾的頭顱落在财政部辦公室外。辦公室外的一個哨兵發現了他的頭,想從中賺點錢,就把它藏在外套裡帶回家。把它藏在煙囪裡,甚至沒有告訴他的妻子和女兒。他告訴了他的家人這個秘密,直到他去世。
哨兵的家人随後将其出售給法國古董收藏家克勞迪斯·德·普伊( Claudias de Puy)。
德普伊的古物博物館成為當時倫敦通路量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因為它展示了贊助人的頭像。
德普伊死後,頭骨被賣給了克倫威爾的親戚羅素家族。
18世紀末,羅素家族戰敗,失敗的喜劇演員、酗酒者塞缪爾·羅素成為家族的繼承人,喝酒後将克倫威爾的頭顱甩下,導緻一隻耳朵脫落,頭骨磨損。
後來,博物館老闆詹姆斯·考克斯(James Cox)找到了羅素,給了他100英鎊(相當于今天的5,600英鎊),盡管他負債累累,但他拒絕出售,而且由于他的家庭關系,他仍然對自己的頭骨有着深厚的感情。考克斯随後選擇借給羅素錢,最終達到100多英鎊。羅素無法報答,不得不放棄克倫威爾的頭顱。
1799年,考克斯不再需要大腦,因為它不能再被展示出來。他以230英鎊(7,400英鎊)的價格賣給了休斯兄弟。兄弟倆想建造一個克倫威爾相關物品的博物館。為了鼓勵遊客發起大規模的廣告宣傳活動,正是他們使頭骨成為老邦德街克倫威爾博物館引人注目的明星展覽。
在整個18世紀,克倫威爾的頭腦掌握在不同的展覽經理手中,每次都能賺錢。唯一的問題是損失。有一次,大約在泰伯恩被處決的那天,克倫威爾失去了一隻耳朵和幾顆牙齒。他的鼻子被壓碎了,他的頭發越來越稀薄,他的肉脫水和萎縮,他的皮膚變成黃褐色,伸展,他變得非常堅韌。
當喬賽亞·威爾金森(Josiah Wilkinson)于1814年買下它時,克倫威爾的頭顱被轉移到了私人手中。它是為更高層次的觀衆保留的,他們是唯一可以在受控條件下判斷它的人。威爾金森可能忍不住要在餐桌上向歡欣鼓舞的客人展示他著名的遺物,但它再也不會流入倫敦的街頭。
在1960年的一次小型私人儀式上,約西亞的曾孫霍勒斯·威爾金森博士開始覺得照顧這個臭名昭著的頭顱的負擔太重了。他決定允許克倫威爾為安着陸。
克倫威爾的頭顱被裝進一個舊橡木箱子裡,埋在劍橋大學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教堂門廳的某個地方。劍橋大學對其确切位置守口如瓶。
當頭部進入地球時,有一塊牌匾上寫着:
"1960年3月25日,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邦的贊助人,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是1616年至1917年該學院的校友,被埋葬在附近。"
不再有人在展覽會上狩獵,欣賞或咒罵。
再也不會有法醫和DNA測試了。
但克倫威爾的頭顱最終轉入地下,墓碑依然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