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最後的騎士"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利用婚姻和戰争為哈布斯堡家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最後一位騎士"

"最後的騎士"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德國畫家迪勒
馬克西米利安的兒子叫腓力一世。他早早死于傷寒,權力傳給了他的兒子查理。
查理的性格害羞,不喜歡學習知識,表面上沒有成為偉大皇帝的潛質。但他嚴格自律,善于反思和總結自己的錯誤。這使得查理成為歐洲曆史上最重要的統治者之一。
七歲時,查理·哈布斯堡獨特的下巴并不那麼明顯。
盡管查理的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在歐洲中世紀的架構内努力維持自己的統治,但他通過成功的婚姻發展了家族的權力。但在1519年,查理登上王位并開始統治國家的第一年,麥哲倫航行開始了他的第一次環球航行。傳奇人物科爾特斯踏上了征服墨西哥的旅程。這一切标志着歐洲曆史從中世紀進入近代,查理注定要在塑造現代曆史中發揮重要作用。
西班牙征服者征服了阿茲特克王國
在性格上,查理勤勞勤勞,有點像恭正皇帝。從十歲開始,他開始參加帝國前皇家會議。十七歲時,由于西班牙王位繼承的動蕩,查理從今天的荷蘭乘船前往西班牙繼承王位。他不得不登陸,因為風暴使大海變得不安全,從法國西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脈到西班牙北部。這條路荒無人煙,土匪不勝枚舉。查理已經兩個多月沒有衣服和食物了,日以繼夜,很難確定安全前往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但他從小就身體健康,否則就有可能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死亡。
打扮少年查理
當他到達巴利亞多利德時,他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兄弟費迪南德。斐迪南在西班牙宮廷長大,是西班牙貴族未來的校長。查理向斐迪南解釋,費迪南德出於家庭原因,他不介意查理即將成為西班牙的新國王。查理和斐迪南度過了一年多的快樂日子,但最終查理意識到他必須把斐迪南送走才能完全控制西班牙。同時,奧地利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基地,也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來守護。于是斐迪南被派往奧地利,成為奧地利的新大公。
成年後,奧地利大杜丹,斐迪南
登上王位被稱為皇帝
繼承西班牙王位兩年多後,祖父馬克西米利安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霍夫堡宮去世。十九歲時,馬克西米利安皇帝在晚年花了一大筆錢賄賂帝國選舉人,以確定他們投票支援他們的孫子查理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但當老皇帝去世時,出現了幾個強大的競争對手: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和匈牙利國王拉霍伊。他們都有興趣争奪王位。最強大的競争對手之一是弗朗索瓦一世。
讓我們來看看查理統治下的哈布斯堡家族封地。見下圖中的綠地:
查理統治下的哈布斯堡家族領地
正如你在查理身上所看到的,家族領地大緻可以分為四部分:
奧地利,波希米亞王國,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家。在查理統治的後期,匈牙利被添加
西班牙和北美和南美的大量海外殖民地,這是帝國的小金庫
尼德蘭地區(今荷蘭、比利時)已經發展了發達的業務,收入高,但忠誠度很低,一直在追求獨立
從阿拉貢王國繼承下來的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裡王國相對貧窮,是北非海盜的前線。
法國國王弗朗索瓦對哈布斯堡王朝不斷增長的實力感到不安,可以說,哈布斯堡王朝的實力四面八方包圍了法國。是以,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和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經過中世紀近千年的發展和與英國的長達一個世紀的戰争,法國已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現代國家,弗朗索瓦一世對其統治下的土地,人口和财富擁有相當大的控制權。這與神聖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神聖羅馬帝國仍然保持着松散的中世紀封建主義。是以,弗朗索瓦雖然沒有查理那麼有領土,但可以彙集更多的财富來賄賂皇帝。他甚至說,無論查理給他多少錢,他都願意提供更高的價格。
當時的教皇是利奧十世,來自佛羅倫薩的梅爾迪克家族,一位不尊重宗教的着名藝術贊助人。Leo X的名言是"拍賣王位,高價得贅"。可想而知,查理的困境,面對不惜一切代價的法國國王的競争,他實在無法匹敵。
但最終的選舉結果是戲劇性的,而弗朗索瓦一世花了這麼多錢才還是輸了,主要是因為德國地區内部的刺激和民族意識的萌芽,他們憎恨弗朗索瓦作為局外人幹涉政治,再加上第一部皇家馬德裡騎士故事的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民間獲得了極好的聲譽, 是以皇帝的選舉投票給了查理。是以,查理被正式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著名畫家提香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查理五世肖像
油畫,皇帝查理五世的加冕典禮
帝國的幾個挑戰
這位21歲的年輕人正式登上王位,成為新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被稱為查理五世。此時,帝國面臨幾個巨大的挑戰
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達到了高潮,伊斯蘭世界迎來了蘇萊曼大帝的時代。奧斯曼帝國繼續從陸地和海上攻擊基督教世界:以阿爾及爾,北非,突尼西亞為基地的海盜,在意大利海岸甚至法國南部掠奪基督徒,以巴爾巴洛薩·赫雷丁為代表在阿爾及爾和圖爾古特。蘇萊曼大帝親自率領軍隊奪回了基督教世界的前線,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然後通過巴爾幹半島進入匈牙利。漸漸地,甚至奧地利也成為沖突的前線。
偉大的航海時代的光榮遊戲 紅胡子 巴巴羅薩 海爾丁
法國在英法百年戰争的低谷之後崛起,是第一個覺醒其民族意識的歐洲大國。法國将哈布斯堡視為其最大的競争對手,因為它與哈布斯堡王朝有着悠久的領土争端曆史。
在德國國内,一位名叫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牧師于1517年在德國維滕貝格教堂的門上張貼了一篇名為"第95個平台"或"關于贖罪券的意義和影響"的文字。這篇文章震驚了整個基督教世界,並引發了基督徒的分裂。在新發明的平版印刷的幫助下,宗教改革的火焰蔓延到各處,在查理之後的日子裡,它們将被點燃。
德國神職人員馬丁·路德,歐洲宗教改革的創始人
對陣法國
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為意大利北部和勃艮第的領土進行了許多戰争。1525年發生的帕維亞戰役是最重要的戰役。由于内部沖突,法國總司令波旁公爵前往查理五世,然後在帕維亞地區與弗朗索瓦一世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法國人輸了,甚至國王也是囚犯。為了逃出去,國王簽署了一項協定,承諾将有争議的地區配置設定給查理五世,并在被囚禁八個月後被釋放。但一旦獲得自由,國王立即悔改并拒絕承認簽署的協定。梵蒂岡還記得曆史上争奪帝國和宗教權力的教訓,擔心歐洲會有一個過于強大的皇帝,并站起來宣布該協定無效。
意大利著名畫家蒂尚,查理五世騎着雕像
查理五世非常生氣,他認為這些世俗事務和宗教不受幹涉,是以他派波旁公爵到羅馬恐吓教皇。不幸的是,波旁公爵在圍攻中被一支箭射死,軍隊完全失去控制并占領了羅馬,給教皇帶來了恥辱。曆任教皇在與皇帝和國王等世俗權力打交道時必須更加小心。
16世紀的武器
與奧斯曼帝國的戰争
"立法者"蘇萊曼大帝是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蘇丹
法國隻是基督教世界最強大的對手,從大局來看,查理五世最大的對手是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
蘇萊曼的偉大偶像,北非阿爾及爾的巴巴羅薩·赫萊丁(Barbarossa Heledin)帶領近百艘海盜船沿着地中海燃燒和搶劫。他甚至搶劫了奧斯蒂亞,羅馬的外港,教皇王國。查理五世的領土,包括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裡王國,不可避免地必須與海盜作戰。他精心挑選了一位來自熱那亞的基督教世界打水天才安德烈亞·多裡亞(Andrea Doria),他與巴巴羅薩(Barbarossa)作戰。起初,由于基督教世界的海軍是來自不同國家(包括教皇國,威尼斯,阿馬爾菲和其他意大利城邦)的盟軍,他們往往無法達成統一的觀點,并且經常迷失方向。查理五世不得不為一支隻屬于西班牙的大型艦隊買單。但即便如此,它還是經常失敗,直到許多年後,盧班多海戰役才完全獲勝。
除了海戰,蘇萊曼大帝還從陸地進一步擴充到中歐。匈牙利國王拉喬什二世長期以來一直獨自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他與哈布斯堡王朝結婚,希望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幫助。但蘇萊曼大帝親自率領軍隊穿過巴爾幹半島進攻匈牙利。血腥的莫哈傑爾戰役爆發,雙方大量貴族陣亡,甚至匈牙利國王也拼死不渝。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大帝斐迪南(查理五世的弟弟)接管了匈牙利,匈牙利王國從此失去了獨立。匈牙利有一句諺語"無論你輸什麼,你都會失去比你在莫哈奇失去的更多",鼓勵人們努力克服困難。
奧斯曼帝國裝備精良,帝國的西帕希軍隊以弓和砍刀而聞名。
莫哈奇戰場是匈牙利民族的噩夢
蘇萊曼大帝在匈牙利取得災難性勝利後也休息了一會兒。1529年,他率領數十萬軍隊傳回,軍隊直接前往奧地利。奧地利大公國斐迪南率領20,000名士兵穿過維也納城,以防死。經過數月的激烈圍困,蘇萊曼因後勤疲憊而被迫撤退。曆史上被稱為第一次維也納圍城戰。
查理五世和馬丁·路德
1521年,查理五世在沃爾姆斯舉行了一次會議,馬丁·路德也出席了會議。查理五世對宗教的態度並不是狂熱的,他意識到羅馬天主教會內部已經存在嚴重的腐敗,迫切需要進行改革。教皇利奧十世聲稱"王室出價是要付出的最高代價",他寬恕了教會的腐敗,并出售贖罪券來賺錢。
帕帕利昂 X 教皇利奧 X
查理五世看到馬丁·路德去羅馬為改革發聲,但被驅逐出教皇的宗教,同情叛亂分子。他同意,忏悔的最好方法不是買贖罪券,也不是向神父忏悔,而是真正遵循他的良心,做适度的苦差事。他願意呼籲召開宗教會議來讨論改革問題。但查理五世也是基督教世界的最高權威之一,他無法接受馬丁·路德對教會本質和教皇權威的公開質疑。為此,他發表了個人聲明:
"我是這個高貴的德意志國家古代基督教君主制的繼承人,是天主教西班牙國王,奧地利大公和勃艮第公爵的貴族後裔。我的祖先願意為羅馬天主教會的誕生而死,他們發誓要誓死捍衛教會,保護上帝的榮耀。
我決心追随他們的腳步,而那個靠自己抵抗基督教世界數千年的僧侶一定是錯的。是以,我将帶着我的土地、我的朋友、我的身體、我的血、我的生命和我的靈魂,與他一起一路走下去,誓言要誓死捍衛教會。"
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宗教改革史上的角色被定義為傳統天主教的捍衛者,馬丁·路德被定罪。但帝國最偉大的王子之一薩克森選擇了皇帝來帶走馬丁·路德并秘密對待他。撒克遜民選皇帝投票支援查理五世,但面對宗教,他果斷地選擇了新教,并在自己的君主統治下劃清了界限。
查理五世皇帝的形象
為了打敗哈布斯堡王朝,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甚至秘密派遣了奧斯曼帝國的使者盟友。這個盟約與異教徒結盟對抗天主教世界的守護者,在曆史上被稱為世襲敵意。
查理五世一生都在勤奮地管理政府,但是當敵人不斷出現時,他趕上了一個重要的時刻。他一生都在地中海和匈牙利與奧斯曼帝國作戰,在意大利與法國人和新教徒作戰。他統治的土地包括海外殖民地總面積為3000萬平方公裡,與三個中國相同。查理五世曾經自豪地說過:"在我的土地上,太陽永遠不會落山。然而,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人們在國籍、政治制度和信仰的各個方面都大不相同,動員力很差,力量不能去一個地方。這使得查理五世盡管有許多目标,但不可能實作其中任何一個目标。
皇帝的軍隊由許多國家和民族組成,在這張照片中是奧地利,西班牙和威尼斯士兵
查理五世作為一個勤勞勤勞的皇帝,過着地鼠般的生活,對手來來去去。他永遠無法騰出手來主動采取任何行動,但這對現代歐洲曆史很重要,因為在查理五世統治期間,馬丁·路德通過新出版的印刷工藝将宗教改革的思想傳播到成千上萬的家庭,使新教立足了立足之地。如果查理五世沒有那麼多的對手,也許他可以集中力量粉碎新生的新教勢力,打敗宗教改革。
查理五世的勤勉也反映在他一生中很少停留的少數地方,他總是在廣闊的土地上巡遊以維持他的統治。但他最終發現,基督教世界正在瓦解,這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挫折感。身為皇帝,心中卻無法完成事業,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一切滑入深淵。這種無力感導緻查理五世選擇退出。他首先将西班牙王位和尼德蘭的土地傳給了他的兒子菲利普,然後傳給了他的兄弟斐迪南。事實上,由于查理五世已經全年巡視這些領土,德意志諸侯們不再願意接受這樣的上司,并要求斐迪南取代他的位置。查理五世厭倦了世俗事務,轉向基督徒的内在滿足。
查理五世的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貝拉,在36歲時英年早逝,查理五世此後再也沒有再婚,經常在黑色哀悼中
查理五世的黑色圖像
這位已故的皇帝獨自在西班牙的一座修道院裡過着簡單的生活。他也關心兒子菲利普的成敗,經常寫信給他,提醒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但簡而言之,我作為皇帝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1558年,查理五世去世。
尤斯特修道院,查理五世晚年居住的地方
下一期将繼續講述皇帝查理二世的兒子菲利普二世的故事。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達到了巅峰,腓力二世将利用新世界的财富建立一支無敵艦隊,試圖征服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
哈布斯堡家族的其他著名成員也将在将來介紹:
反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戰争 - 斐迪南二世
奧斯曼和法國的再犯 - 利奧波德一世
誰說女人不如男人,"歐洲祖母" - 瑪麗亞·特拉西亞
王朝走到了盡頭,無法回到天堂——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24圖書館,講地理,講曆史,講發生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