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在Cinematik首播
合拍白神川美
作者: 刀
2月在柏林,我們將迎來另一個電影節,即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該電影節於3月19日至4月5日舉行。
昨日,官方公布了完整的展品名單,有很多值得您"逃課/課"觀看首映式的新片和經典。
開票時間:3 月 2 日(周五)上午 10 點.m!
如果您尚未選擇,可以參考下面的建議。

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主海報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海報由平面設計師黃新滿親自設計(他為《2046》、《愛神》、《春光灑落》等電影設計海報),這是他連續第三年為電影節設計主海報。
山田義彥的《家庭之痛3》将在電影節上全球首映
電影節的開幕影片有兩部電影,《好客》和《小美女》,片尾影片來自日本導演山田洋子的新作《家庭之痛3》,這是必看的,是全球首映,比日本電影線提前了近兩個月,還有導演和主演以及放映會後, 機會沒有失去。
<h1>《星光盛宴》</h1>
粉絲嘉年華
這個環節是重量級影片之一,榜單上有很多電影都是去年歐洲三大電影節獲獎作品,都是不容錯過的,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狐步
香港譯:狐步舞
狐步舞(2017)
導演: 塞缪爾·莫茨
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獎,以色列導演塞缪爾·莫茨的第二部劇情片,他的處女作《黎巴嫩》開了超高,威尼斯金獅獎。這部新作采用三幕劇結構,直面戰争與家庭的關系。口碑不錯,爛番茄新鮮度目前保持在98%的高分。
屈辱
香港翻譯:給我一個道歉
侮辱(2017)
導演: 齊德·多莉
擁有同樣良好聲譽的威尼斯部門目前有90%的新鮮感,演員卡梅爾·巴沙(Carmel Basha)也憑借該片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這也使黎巴嫩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憑空而來"
香港譯文:公共黑暗角落
在褪色(2017)
導演: 法提赫·阿金
去年由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執導的戛納電影由法提赫·阿金(Fatih Akin)執導,他獲得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獎。這個故事講述了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飾演的卡佳(Katya)的故事,她為丈夫和兒子伸張正義而跑來跑去,在爆炸中喪生,并在撞牆後走上複仇之路。
你以前從未來過這裡
香港譯名:興興
你從未真正在這裡(2017)
導演: 琳恩·拉姆齊
戛納電影節可以說是今年最受歡迎的戛納電影節系列,它一個接一個地制作,沒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由琳恩·拉姆齊(Lynne Ramsey)執導的英國導演去年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兩項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角(Jekon Phoenix)獎。
《違法》
香港譯本:叛逆百合
不服從(2017)
導演: 塞巴斯蒂安·萊裡奧
智利導演塞巴斯蒂安·萊裡奧(Sebastian Lerio)去年憑借另一部新片《普通女人》獲得柏林泰迪熊獎最佳影片獎的LGBT新作入圍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打破不眠之夜》的故事聚焦于兩個在家鄉相遇後重新點燃愛情的女性角色,以及兩個瑞秋(瑞秋·麥克亞當斯和瑞秋·薇茲),她們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這是亞洲首映。
此外,還有肖恩·貝克的《佛羅裡達樂園》(香港譯名:"歡迎來到光明",有導演見面會),還有奧格斯·蘭斯姆斯最佳戛納編劇《鹿之死》(香港譯名:《鹿兒》《威尼斯評審團特别獎》《甜蜜的國度》(香港譯名:"沙漠敵意")、《行走的入侵者》等作品,這些估計都讀過, 它沒有介紹。
<h1>"大師與作家"</h1>
大師班
草葉系列
香港譯名:草咖啡
草(2018)
導演: 洪尚秀
高産導演洪尚秀的新作,2月份剛剛在柏林上映,口碑似乎不是很好,但這次香港電影節作為亞洲首映,據洪尚秀和缪斯主持人金民喜兩度熱度介紹,這件票應該也更難搶,祝你好運。
魔鬼的時間
香港譯本:惡魔的季節
魔鬼的季節(2018)
導演: 拉爾夫·迪亞茲
同樣在柏林,這部電影在亞洲首映,菲律賓導演拉爾夫·迪亞茲(Ralph Diaz)去年的電影《離開的女人》(The Woman Who Left)在威尼斯的最高獎項獅子獎(Lion Award)中名列前茅。這部新作也是他嘗試過的一種新型歌舞,裡面的歌曲都是跟着唱的,黑白攝影,時長約240分鐘。觀看拉爾夫·迪亞茲的電影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24 網格
香港翻譯:24格
24幀(2017)
導演: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伊朗大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遺産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特别放映會上進行了全球首映。這是阿巴斯的實驗作品,收集了4分30秒的片段,每個片段的靈感來自他自己拍攝的繪畫和照片,以探索電影與藝術之間的界限。
其他大師作品有布魯諾·杜蒙的《處女》(香港譯名:《淑女的童年》)、弗雷德裡克·懷斯曼的《書本邊緣:紐約公共圖書館》(香港譯名:"公共圖書館"),薩爾金采夫的《無愛可說》(香港譯名:"愛不是他者"),吳北野的《極惡無道3》。
"大師與作家"
作者風
多夫拉托夫
香港譯本:大文浩的冬天
多夫拉托夫(2018)
導演: 小阿列克謝·熱爾曼
《電子雲下》的亞洲首映式導演小阿列克謝·熱爾曼(Alexei Germain Jr.)是柏林傑出藝術成就獎(Berlin's Outstanding Art Achievement Award),這是一部關于蘇聯著名諷刺作家謝爾蓋·多夫拉托夫(Sergei Dovlatov)的傳記片,聚焦于多夫拉托夫短短六天的生活,呈現了1970年代蘇聯的政治寒意和動蕩。
臉
香港譯名:假人
特瓦茲(2018)
導演: 瑪戈紮塔·施莫夫茨卡
波蘭導演Margozata Schmovzka去年的"身體"也很好,并在柏林赢得了最佳導演,這是一個新的獎項,今年的柏林評審團獎,其中有一名勞工因工傷事故而毀容,諷刺了該鎮居民的世俗和社會虛僞。
其他值得一看的電影《作者之風》包括謝爾蓋·洛茲尼卡(Sergei Loznica)的《溫柔的女人》(香港譯名:"軟女人")和托尼揚的《獅子徹夜不眠》(The Lion Sleepless All Night)。
<h1>《世界電影》</h1>
自主新趨勢
《大象坐在地上》
坐着不動的大象(2018)
導演: 胡倩
年輕導演胡倩的處女作,也是他的遺産,獲得了今年柏林電影節最佳處女特别提名,以及論壇機關法比尤西獎(國際影評人獎),一個四小時的時間,相信很多人都想看這個,香港電影節是目前亞洲首映的唯一機會。
<h1>火鳥獎</h1>
新秀電影大賽
溫柔的曆史
女孩總是快樂的(2018)
導演: 楊明明
今年在柏林上映的華語片,楊明明的自導自演,聚焦于母女在家庭中的關系,柏林首映後口碑不錯。
萬紮的雨靴
旺德拉克的雨靴(2018)
導演: 拉瓦爾加
68柏林新一代競賽單元,Lavarga導演的處女作,他之前擔任過《芋頭》《刀在水裡》的執行總監,這次是第一任導演,萬馬凱丹擔任監事,著名攝影師盧松業掌鏡,頗為期待。
火鳥獎是電影節的三部分競賽,除了上面列出的兩個之外,還有新秀電影比賽,紀錄片比賽和短片比賽,以及其他值得關注的東西,例如"小鎮二月"(去年的戛納短片金棕榈獎)。
<h1>《聚焦影子人》</h1>
隐藏在霧中的花朵 - 露西亞·馬特爾
第一位是《大師與作家》中的西班牙導演呂克雷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她的四部作品,包括她的處女作《沼澤》,将在柏林A弗萊鮑爾獎電影節上展出)、《神奇女俠》(香港譯名:《神奇女俠》、《柏林弗萊鮑爾獎》)、《無頭女人》(香港譯名:《神奇女俠》)和新作《紮瑪》(香港譯本: "流放将是沙子")。
紮馬
香港譯:流放将是沙子
座間(2017)
雲外微笑紅塵——林清霞
我們的女神林清霞已經放映了她演藝生涯中的14部經典電影,包括她的銀幕處女作《窗外》,并有新的修複版,以及修複版的《我是雲》、《滾滾紅塵》、《刀與馬》、《重慶森林》等。
現實一點 - 赫爾佐格
德國電影制片人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也受邀參加了電影節,這次是2016年火山紀錄片《進入地獄》(Into Hell)、《陸地船》(Land Boat)和《阿吉雷,上帝的憤怒》(Aguirre, God's Rage)等作品,并将與粉絲面對面交流。
此外,"焦點電影制片人"還包括菲律賓新浪潮的旗手伊斯梅爾·伯納爾(Ishmael Bernal)和日本紀錄片導演原隅(Harajuma)。
既然是觀影者的節日盛宴,電影自然太多了,無暇顧及,比如蔡某的炫酷VR電影《蘭祖廟》,許多經典修複單元的經典電影,聚焦電影人的紀錄片,《德黑蘭禁忌》中的《超人氣動畫》和《養育家庭的男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