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作者:觀察者網

指導

《義勇軍歌》是一首抗日戰争歌曲,也是電影《風雲之子》的主題曲。為什麼一部電影的主題曲最終成為我們的國歌,這首歌是如何産生的,這些年來經曆了什麼?

大家好,我是王輝。上一集給你一個問題,你知道哪部電影的主題曲是國歌嗎?許多朋友給出了答案,該答案于1935年正确釋出,"風與雲的孩子"。該片由徐玉芝、田涵、夏燕編劇、袁牧之、王人民梅、俞俞等人主演。

但是你看過這部電影嗎?你知道它在說什麼嗎?為什麼一部電影的主題曲最終成為我們的國歌,它經曆了什麼?今天,讓我們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讓時間回到1931年,當時日本懷着擴張的野心,發動了始于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918事件,并開始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争。在四個月内,日軍占領了東部三省,他們在那裡被燒毀和搶劫,并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

東北人民奮起直追,勇于被強暴,迅速組成了一批抗日起義軍,與血肉之軀和武裝的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搏鬥。他們當中有農民、勞工、愛國官兵、知識分子,甚至還有前土匪。

在民族危機時期,國民黨政府堅持"外界要先到",加緊對中蘇地區的"包圍",采取不抵抗日本的政策,導緻日本陸軍參謀長直接進軍。此時,中國共産黨發表了抗日宣言。

"不死奴"的呼聲傳遍了大江南北,上海、南京、北平、廣州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人們走上街頭抗議日本的侵略,自發抵制日本的産品。

日本商品被命名為"讨厭商品",是敵人的東西。日本傾銷日本貨物受到許多日本勞工自願辭職和碼頭勞工拒絕以罷工形式裝卸日本貨物的嚴重打擊。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當時,中國共産黨在上海組建了一系列"左翼"文化組織、"左翼作家工會"、"左翼劇作家工會"等。這些"左翼"組織的成員用筆作為刀,通過電影、戲劇、歌曲等形式激發廣大群眾的抗日熱情。

天漢,人稱"天老",是當時的"左翼"影視行業。田霖有一個非常默契的搭檔——聶,兩位志同道合的共産黨人聯手創作了很多流行歌曲,比如《礦歌》、《路歌》、《畢業歌》、《前進之歌》,當然還有我們的國歌《易庸軍歌》。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田涵(左)和于兒(右)

1934年,田霖承諾為上海電力公司創作一部反映長城抗戰的電影《鳳凰的再生》,後來又《風雲之子》。由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左翼"電影公司于1934年由國民黨政府在上海成立,作為"紅色據點"。

雖然在惡劣的環境下隻存在了一年多,卻推出了《李桃子劫案》、《風雲之子》在内的四部優秀影片,并出版了13期當時頗具影響力的《電訊報》畫報。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每日電訊報》視訊截圖

這是位于上海荊州路405号的國歌展廳,展廳所在的展廳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1935年初,公司搬到了這裡,這裡制作的第一部電影是"風與雲之子"。

影片從上海展館之間的冒險開始,以長城的抗戰結束,講述了兩個知識分子從象牙塔走向民族抗日戰線的故事。該公司非常看好這項工作,給了它一個強大的演員陣容。除了袁牧之、顧夢和、王人民梅等四大主演角色,剛進入電影行業周偉還在片中飾演舞者。

當時,田涵首先完成了《風雲之子》的故事大綱,主題曲《易詠軍歌》作為影片故事的結尾,寫在最後一頁。然而,在1935年初,在他能夠編寫故事劇本之前,他因宣傳反日而被捕入獄。

田晗被捕後,公司找到了夏燕,要求夏燕将《風雲之子》的故事改成劇本。那一年,原作的最後一頁,寫主題曲的那張紙,不小心被茶弄濕了。夏衍怕别人看不清,在身邊又塗鴉了。但有幾句話實在很模糊,夏燕在那裡是空的,然後請寫出孫師傅的字來找辦法填寫。

孫石屹認真思考後,編造了"火"兩個字。這樣,在沒有刻意改字的情況下,田漢在"機炮"第六句中的原話被寫成了"火"。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視訊截圖

田晗等"左翼"文藝工作者被捕,是為了讓他感到義憤填膺,也激起了他的創作激情。聽說《風雲之子》結尾有一首主題曲後,他找到了夏岩,主動提出要求。

他說:"把作文給我,我來做!""夏炎開口前,他握着手,又重複了一遍:"我做!給我,田先生會同意的。"

當時,海爾租住住在上海霞飛路,也就是今天的淮海中路1258号3樓。他對導演許玉之說:"為了創作《義勇軍歌》,我差點浪費睡眠,忘了吃東西,夜複一夜地工作。一會兒在桌子上拍打,一會兒在地闆上不停地移動,然後大聲唱了起來,房東老太太不能同意,以為我瘋了,跑上樓罵我。"

他還因反日宣傳而被國民黨當局列入黑名單,當時他剛剛完成了《易庸軍歌》的作曲和試鏡。為了保護和訓練耳朵,黨組織決定派他出國留學,從日本到歐洲再到蘇聯。

1935年4月15日清晨,他拿起《易永俊之歌》初稿,從上海惠山碼頭乘船前往日本。臨走前,他告訴夏燕等人,改歌後,他會盡快寄回去。

4月下旬,他在日本完成了《義詠之歌》的最終修訂版,并将最終版本發回電信。隻有"表演"這幾個字寫在耳朵寄來的歌本上。後來,作為電影《風之子》的投資者,朱慶蘭将軍在《傳導曲》前的三個字上加上了"義勇君",使歌曲命名為《義勇軍歌》。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這部電影拍攝了四個月,1935年5月,拍攝接近尾聲,隻有主題曲尚未錄制。這時,公司七名從業人員組成了一個小合唱團,在100代唱片公司的錄音室裡完成了《易詠軍歌》的錄制。

國歌展廳陳列首版《易詠軍歌》唱片,A面唱片是《鐵蹄下的歌女》、《風之子》插曲;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這座位于衡山路811号的紅色小建築是巴克斯特唱片公司的所在地。這是一座法國小建築,外牆的主色調是紅色的,是以現在大家都叫它"小紅樓"。

這是中國唱片業的搖籃,中國現代藝術史,許多重量級人物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迹,如耳、星海、任光、安偉、周偉、胡蝴蝶、餘淩宇、李金輝等。

1935年5月3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公司的記錄中明确寫着"易庸軍歌"就是在那天錄制的。還保留了編号為A2395的主機闆。

首屆國歌的七位歌手分别是《火線》的石慧敏、石超、鄭俊麗、顧夢禾、盛嘉倫、金山、袁牧之。因為斯圖慧敏、鄭俊麗、顧夢和三人都是廣東人,是以我們現在把這張唱片,也能隐約聽到裡面混雜着廣東口音。

一首電影主題曲,如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35年5月24日,《風雲之子》在上海金城大劇院(現為黃浦劇場)首演。影片從上映之日起就要滿了,《易詠軍歌》正在唱出大家的聲音。許多觀衆為了學習這首歌,一次又一次地走進電影院,很快電影院就出現了整個合唱的《易詠軍歌》動人的場面。

這首歌迅速傳遍了江南北,成為中華民族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戰歌。著名畫家、音樂家馮子軒曾回憶道:"我從浙江經江西、湖南來到漢口,一路走來的時候,抗日戰歌無窮無盡,連荒山三村都'起來'了!'起床!"去吧!進展!"聲音從村子牧羊人的嘴裡傳來。都市毋庸置疑,長沙的湖南婆婆,漢口的湖北司機,都能唱出"中華民族走向最危險的時刻"。"

然而,沒人預料到,1935年7月17日,壞消息傳來,他23歲在日本海岸遊泳時溺水身亡。田晗和玉樂一起寫了14首歌,《易詠軍歌》成為他們最後的合作,也成為了耳穗短生輝煌的歌唱。

他喜歡這首歌,他認為《易勇軍歌》比《國際歌》更亮,比《馬賽之歌》更精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彜軍歌》被選為國歌。當時,有些人不同意這首歌,他們覺得"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期"這句歌詞已經過時了,選擇歌詞,最好改一下這句話。

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後,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提到了"安居安居"的道理。

1949年9月27日,中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将國歌改為"易庸軍歌"。

在開國典禮上,《易永君歌》在天安門廣場演唱。從那時起,它與這個國家一起成長,見證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時刻。

2004年,《叛軍之歌》作為國歌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讓我們借此機會再次唱國歌,向祖國緻敬。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