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時期,人們對他們所生活的世界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與幾千年前的人不同。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地球的一切,但我們至少知道地球在這個宇宙中是如何實際存在的,以及人類是多麼渺小。
至于我們未來會看到什麼樣的宇宙,我們顯然還無法預測。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将來一定會繼續探索這個浩瀚的宇宙,補充我們仍然缺乏的廣闊知識,并努力使我們的文明更加偉大。

一個長期困擾人們的問題是宇宙有多大?現代科學發展後,我們對宇宙的觀測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許多光學觀測裝置。到了現代,光學觀測裝置已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對太空探索的需求。
我們還開發了許多儀器來探測"肉眼看不見"的宇宙物質,比如射電望遠鏡等。有了各種各樣的工具,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空間有什麼新的看法,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讓我們來看看。
< 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11">宇宙的起源</h1>
既然我們想知道宇宙中還有哪些物質是什麼樣子的,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宇宙是如何誕生的,是物質宇宙的起源。現在人們已經知道,我們的宇宙并不像神話所暗示的那樣,是造物主的工作,而是起源于數百億年前的大爆炸。
在無盡的真空中,所有的物質都集中在那個"奇點"中,大爆炸後,它迅速噴出并向外膨脹,我們的宇宙誕生了。直到今天,我們的宇宙仍然處于大爆炸的成長狀态。
顯然,不可能知道大爆炸時是什麼樣的光,隻能通過仍在太空中的線索推測年輕的宇宙正在經曆什麼。
例如,我們的光學觀測裝置現在已經接收了138億年前的光,那麼這是否意味着這些光來自哪裡,或者我們在宇宙的盡頭?在我們思考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我們的宇宙有多大,以及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是否在它自己的能力範圍内。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3">我們的宇宙有多大?</h1>
雖然我們可以看到138億年前的光,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的宇宙半徑為138億光年。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我們的宇宙自大爆炸以來一直在膨脹,光已經到達了我們所處的位置,它被人類的觀測裝置接收了很長時間,并且随着宇宙的膨脹,物質本身一直在不斷遠離彼此。
根據研究人員對宇宙膨脹速度的計算,這些在138億年前發光的星系距離很遠,大約465億光年遠。
由于這是我們在已知宇宙中觀察到的最古老的光,它代表了我們已知的宇宙半徑約為465億光年,或直徑約930億光年。簡而言之,即使以光速,也需要465億年才能到達已知宇宙的邊緣。
那麼,這是我們宇宙的真實大小嗎?其實還有第二個因素,那就是我們未必在已知宇宙的"中心",是以無法确定這束光是否真的來自宇宙的邊緣。是以,我們無法确定真實宇宙的大小是否真的是930億光年。
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宇宙的邊緣與"不可知的宇宙"相連,我們永遠無法以正常的速度和方法達到這種宇宙,因為宇宙的膨脹速度超過了光速。這意味着我們可以知道宇宙正在膨脹,但我們永遠無法看到超越它的任何東西。
未知宇宙可能比已知宇宙大得多,但仍有一系列外星文明。但是由于光速,我們将永遠無法真正觀察彼此。為什麼我們的速度限制是光速?我們是否會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1">人類速度</h1>
自從意識到地球引力的束縛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擺脫枷鎖并進入太空的方法,并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是速度。
隻有當我們達到每秒7.9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時,我們才能突破大氣層,成為繞地球運作的物體,如果我們的速度低于這個速度,我們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束縛,朝地面的方向墜落。而如果我們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這個物體就會離開地球軌道,進入太陽的引力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
如果我們建造一個達到每秒16.7公裡的航天器,或"第三宇宙速度",我們就可以遠離太陽的引力,進入更遙遠的空間。
第三宇宙速度是人類目前所能達到的極限,但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上面應該有三個速度階段,其中最快的是光速,這也是物質在無争議的正常可見空間中可以達到的最高速度,大約每秒30萬公裡, 這是由狹義相對論決定的,是以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有速度超過光速,這是人類無法做到的。
<h1級"pgc-h-arrow-right"data-track""54">宇宙的盡頭是什麼?</h1>
既然我們自己看不到已知宇宙之外的世界,我們能計算出宇宙的真正盡頭是什麼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前提是我們的宇宙沒有盡頭。如果它是無窮無盡的存在,那麼什麼是"事物的終結"?
盡管我們的觀察有限,但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測量宇宙大小的方法,即曲率。任何有限空間的曲率都不能為0,隻有無限空間才能絕對平坦,這是曲率測量的理論前提。
經過測量,研究人員發現宇宙的曲率更接近于0,也就是說,宇宙本質上是無限的,看不到盡頭。事實上,在研究人員給出的三個宇宙模型中,隻有球形封閉的宇宙是有限的。但即使在有限的宇宙中,也沒有"終點"可言。
是以,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資訊,宇宙是一個不斷膨脹的無限實體空間,彼此相距甚遠。當物質之間的能量稀薄到一定程度時,宇宙進入"熱寂"狀态并開始坍縮,最終恢複到原來的狀态。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68">我們如何超越光速?</h1>
既然光速本身已經是速度的極限,難道我們就不可能把它拆下來嗎?但我們可以改變這樣一種心态,即加速的目标是在更短的時間内走得更遠,這意味着我們的結果遠比過程更重要。
既然光速最快的通常是太空,我們能不能用這個裝置直接穿越太空呢?該裝置的想法現在是曲柄發動機。這種引擎可以直接從空間本身啟動,直接超越光速的實際行進速度,達到光速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雖然引擎目前隻存在于一些科幻作品中,但這并不意味着它将來不會真正存在。因為從純粹的理論角度來看,曲柄發動機不是問題,但實作這項技術需要時間。當技術成熟時,我們實際上可以像在電視劇中一樣完成"星際迷航"。
到那時,人類将在宇宙之外發現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現在可以看到?這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未知的,但它非常值得期待,因為人類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對宇宙中的一切仍然永遠充滿好奇。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81">的結論</h1>
從這項研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對宇宙的系列探索并不是"無用的",而是涉及未來世界的更多實際方面,比如我們的星際旅行。對于人類來說,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但很顯然,人類不能放棄不斷發展。
面對地球日益增長的問題,我們隻能不斷地尋找新的資源或其他家園。但對于今天的人類來說,技術上的不足嚴重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我們甚至無法在短時間内到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
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在銀河系甚至已知的宇宙中自由旅行,那麼現在困擾我們的許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人類可以在更多的天體上建立自己的文明,那麼在整個宇宙中就可以被認為是"先進"的。
相比之下,人類仍處于"被動接受"階段,遠未達到我們設想的發展目标。不過,好消息是,研究人員并沒有停止工作,我們希望在未來更多地了解宇宙的奧秘,并繼續朝着廣闊的太空邁出自己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