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商學

(本文首次發表于"柳潤"公衆号上,訂閱了"劉潤"公衆号,并擁有190萬讀者,深入了解業務本質)

我的新書《底層邏輯》(Underlying Logic)終于要見到你了。

我經常說,隻有底層邏輯才有生命力。

因為當面對變化時,底層邏輯可以應用于新的變化,是以可以産生新的方法。

如果使用公式來表示它,則如下所示:

底層邏輯、環境變量、方法論

如果我們隻掌握各行各業的"幹貨"方法論,那也隻是"給人魚",隻要環境發生變化,"幹貨"就不再适用。

但如果你有"底層邏輯",即"給人去魚",你可以用同樣的底層邏輯,推動性能适應目前形勢的方法論。

是以,隻有掌握底層邏輯,隻有探索變化中的不斷變化,我們才能動态地、源源不斷地看到事物的本質。

這是我在這本書中最想與你分享的: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世界底牌。

在這本書中,我想和大家分享5個底層邏輯:

1、是根本邏輯對還是錯

2、思考問題背後的邏輯

3、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

4、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

5、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每個底層邏輯也有不同的思維模型。

今天的内容,我想和大家分享5個模型。我希望能激勵你。

— 1 —

對與錯的根本邏輯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想:一件事,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很多時候,人們争論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觀點。觀點不同,結論當然也不同。

對或錯,都有自己的"底層邏輯"。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三種"對與錯的觀點"。

法學家的對與錯,經濟學家的對與錯,商人的對與錯。

你是什麼意思?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你們拭目以待。

壞人A,會被害B,引誘到C地點而不鎖門。

B摔死了,這是誰的錯?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底牌?

法學家會說這是壞人A的錯。這是故意謀殺。

沒錯。如果證據确鑿,在法學家眼中,那是A的錯。

不過,這種"大心髒"并不是觀點,不一定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法學家做不到的事情,經濟學家可能也能做到。

經濟學家會說這是站點C的錯。

是的?為什麼?

因為,為了避開受害者B,被壞人A引誘到站點C的成本遠遠高于站點C鎖門本身的成本。

懲罰網站C,雖然網站感覺不對勁,但畢竟網站會鎖門。

是以,這種悲劇可以大大減少。

總而言之,經濟學家從"總社會成本"的角度來判斷一件事的對錯。

雖然這聽起來不合理甚至違反直覺,但它有時比純粹的"道德"具有更長期的影響。

還有一個角度,商人的對與錯觀點。商人會說這是受害者B的錯。

無論你是懲罰壞人A還是網站C,受害者B都無法複活。

受害者B在整個事件中遭受的痛苦最大。

B隻能責怪自己,不應該傻到被A欺騙。

這樣,B就會保護自己。

是以,商人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是對與錯。

那麼,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在讨論對或錯時,我希望你記住的基本邏輯是:

1、立場不同,結論會有所不同。

2.如果你是批評家,你可以選擇法學家的職位。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你可以選擇經濟學家的立場。如果你想失去的人是你自己,建議你選擇商家的職位。

— 2 —

思考問題的基本邏輯

我該如何看待它?

許多人會從曆史中尋找答案,并依靠自己過去的經驗。

但是,經驗不一定可靠。

你可能聽說過這樣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轟炸機損失了大量資金,少數傳回的飛機的機翼上有彈孔。

盟軍決定在有限條件下增加飛機部件的鋼裝甲,以保護飛行員的生命并提高戰鬥力。

添加的内容在哪裡?

經驗表明,由于機翼上布滿了彈孔,是以要加強機翼。

是以,指揮官決定用鋼裝甲加強機翼。

在這一點上,一位擔任盟軍顧問的統計學家說:

指揮官,你看到機翼射擊,你可以飛回去,也許是因為它很強壯;

機車的尾部沒有射擊,也許是因為一旦被擊中,飛行就無法飛回去。

指揮官非常驚慌,他派兵到戰場檢查飛機的殘骸。

果然,被擊落的飛機被擊中了尾部。

飛回來的飛機可能不知道它是如何回來的,隻有被擊落的飛機。但被擊落的飛機永遠無法說話。

是以,經驗有時不一定可靠。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假設-驗證-結論-調整。

遇到問題,大膽假設,仔細驗證,得出結論。

根據結論,進行調整。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底牌?

就像剛才的例子一樣。

假設:機翼應加鋼裝甲;

驗證:檢視被擊落的飛機是否不是機翼上的彈痕;

結論:擊落的飛機頭部和尾部射擊較多,機翼不多,到機翼部分加鋼裝甲效果不是很大;

調整:增加頭部和尾部的鋼甲。

這是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為了證明假設,我們應該努力工作,不要費心去驗證假設,直到我們得出正确的結論。

但這樣想,我還有一個建議:

一切都與事物有關。

也就是說,正确的事情是錯誤的。

如果公司的産品賣不出去,我們會開會讨論。

産品說,就是銷售不暢,管道不夠好。

銷售說,是市場做不到,營銷不夠好。

市場說研發不好,産品不夠好。

這開始撕裂。

讨論事情,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它們來定位人們。

那麼,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記住的底層邏輯是:

1、經驗不一定可靠。

2、采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斷。

3、關于此事。

— 3 —

個體進化的基本邏輯

如何實作個體進化?

也許你會說,學習。

但是你學到了什麼呢?

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隻能學到三件事:知識,技能和态度。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底牌?

什麼是知識?

知識是被發現和證明的法則。這是肯定的。

例如,1 加 1 加 2,它永遠不會等于 3,也不能等于 0.5。例如,如果供應大于需求,價格就會下降。

學習知識的方法簡單明了:通過記憶。

在我們之前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習都是知識。并檢查是否有辦法學習,就是做題,默默地寫,填空。

但知識是有邊界的。即使是那些有保存期限的人。許多人上學後的第二天,他們估計他們已經忘記了一半的知識。

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技能。

什麼是技能?

技能是你認為你知道的東西,但如果你不這樣做,你永遠不會真正知道。

很久以前,我被教導如何同時扔三個橙子。

首先,左手将橙子抛向空中,第二,立即将右手的橙子交給左手,等待落下的橙子;

這很容易。我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但直到今天,我不會。

因為我缺乏練習。

技能被稱為技能,除了"學習",還要"學習"。

很多你想要的技能,溝通,談判,寫作,管理...所有這些都需要練習。

除了知識和技能,還有态度。

态度是你選擇看世界的有色眼鏡。

例如,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友好的還是惡意的?商業利益,是滿足客戶的副産品,也是滿足客戶,是獲得商業利益的手段嗎?

最難學的是态度。

每個人的心,都有一扇門,無論外人怎麼喊、撞,這扇門總隻能從裡面打開。

态度是自己"心"的選擇。

如果要總結一下,我想到我今天得到的幫助,态度大于50%,技能約30%,知識不到20%。

是以,當談到個體進化時,我希望你記住的底層邏輯是:

1、不要把知識當作技能學習。許多現實主義者拒絕學習知識,忽視前輩的思想,隻能發明自己的輪子。隻有我們站在前任的肩膀上,我們才能取得進展。

2、不要把技能當成知識。許多理論家渴望知識,卻忽視了實踐。别忘了,論文最後要淺薄,永遠不知道這件事該怎麼辦。

3、我們能學的,就是知識、技能和态度。用你的大腦學習知識,用手學習技能,用心學習态度。

— 4 —

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

關于了解他人,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個重要的基本邏輯是界限感。

了解界限感,讓彼此感到舒适。

你和朋友面對面交談,你會發現你們總是彼此保持心理上安全的距離。

一旦你靠近并"越過界線"一點點,對方就會本能地退縮。

這就是界限感。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底牌?

邊界感的本質,其實就是對主人翁的感覺。

你的是什麼?我的是什麼?彼此必須在自己的限度内做事。

寶貝,沒有界限感。

因為出生前,和母親是一體的。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别人的。

直到我長大後,我才意識到我的母親和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此時,邊界感将逐漸形成。

吳志宏老師曾經打過個比方,有些人雖然長大了,但心理上還是個嬰兒。

是以,這樣的人,也被稱為"巨型寶貝"。

關于所有權,一般而言,貨物的所有權是明确的。

這塊手表是你的,那台電腦是我的。

但是,一些無形資産的所有權,很多人不知道。

如時間的所有權,隐私所有權。

讓我舉個例子。

公司開會讨論如何做某事。我們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争取紅耳紅。

讨論結束後,老闆拍了拍闆,我終于決定這樣做。

然後一個員工站起來說,我不同意!不這樣做是錯誤的!

此時,員工"越界了"。

為什麼?

因為提出建議是員工的權利。但老闆有權做出決定。

區分每個人的責任和權利也是一種界限感。

您可以參與讨論并提出建議。但是,如果你的老闆最終沒有采用它,你應該接受這個結果。

尊重他的權利,但也尊重他的邊界。

這就像生活中的一幕。

一個朋友在微信上問了你一些問題,你隻是有空,是以我順便回答了他們。

但有時你太忙了,無法及時回複。

然後他立刻打來電話。你說,我不是很友善,不然你先留言,我友善回複你。

這是正常情況。但對方又生氣又生氣:

你不讓我成為朋友!我以為你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但我不認為是這樣!

你現在應該知道,這個朋友是典型的缺乏界限的人。

别人的時間屬于那個人自己。任何人都無權占有。要占用别人的時間,你需要得到對方的同意。

是以,我希望你記住的關于了解他人的基本邏輯是:

1、心裡要有界限感。從這個角度去了解别人,你就會了解很多别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

2、保持自己的邊界,也尊重他人的邊界。

— 5 —

社交協作的基本邏輯

多了解他人,多與人相處。但我們将與更廣泛的閱聽人合作。

那麼,社交協作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呢?

我分享過的社交協作的基本邏輯有三條規則:

自然法則:弱肉強食,争天,适者生存;

族群法則:存在不止個人的目的,是以我們聚在一起組成族群;

普遍法則:遵守個人群組織之間、所有人都同意和了解的協定。

如何用“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底牌?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非常喜歡旅行。有一次,我去了以色列。

當我讀到《耶路撒冷3000》時,我覺得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莫名其妙的。

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之間的糾纏使耶路撒冷處于震驚狀态,被入侵了四十多次,被燒毀了二十多次。

那時候,我感覺到,我即将看到的耶路撒冷,将充滿為死與生而生的三方鬥争。

但當我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時,我發現三個宗教在同一個城市生活了很長時間。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社群法",人們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并有一個内部的群體共識。

但是,"族裔群體"之間沒有共識的聯系。

是以,我最初以為他們會執行"自然法則",弱肉強食,互相殘殺。

但事實上,他們發現了集團間合作的基本要素——"普遍法則",即遵守協定。

我可以不同意你以外的合作,但我尊重你。

協定中規定的一切都将由雙方完成,說停戰,将會有停戰。

"宇宙法則"就是我們所說的契約精神。

讀完這個故事,回頭看看我們的社會。社會的整體發展也是按照"自然法則"、"民族規則"、"一般規律"在不斷疊代發展的順序上。

原來是原始社會的自然法則,肉體弱小。無休止的競争,無法合作。

後來,一些人因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帶着族群的規則,組成小團體進行合作。

到現在為止,我們需要在公司之間、國家之間和國家之間實作更大的社會協作。是以,我們應該遵循普遍規律,樹立誠信和契約的精神。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連接配接更大的社群,實作更大的協作。

一步一步地從自然法則,到民族規律,到普遍性規律,也是文明程序的方向。

是以,關于社交協作的基本邏輯,我希望您記住:

1、三大法則,自然法則、族群法則、普遍法則。

2.你走得越遠,你能達到的合作越多,你就越遠。

最後一句話

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底層邏輯,以及五個相關的思維模型。

我希望能激勵你。

在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其他思維模型可以幫助你建構底層邏輯。

事實上,"底層邏輯"并不局限于商業世界。

我希望你通過《底層邏輯》一書看到不斷變化的世界後,依然能保持冷靜、平淡無奇。

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底層邏輯與環境變量"不斷創造新的方法論,看到世界的底牌,永遠像魚水一樣。

最後,我還要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各界朋友的支援,讓《底層邏輯》終于成書。

謝謝。

最後,我還想邀請你和我一起通過潛在的邏輯,看看世界的底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