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透過“無論如何……總是要”我們看到了怎樣的生命?

作者:郭楠克

讓我們從特蕾莎修女的短詩開始,"永遠......,無論如何。

如果你把事情做好,人們說你是自私的,别有用心的,無論如何,總是把事情做好;

如果你成功了,被假朋友和真敵人包圍,無論如何,總想成功;

你所做的好事明天就會被遺忘,反正你永遠都會去做。

誠實和坦率使你變得脆弱,無論如何,總是誠實和坦率;

無論如何,你多年來建造的一切都可能被摧毀。

人們确實需要幫助,但如果你幫助他們,他們可能會受到攻擊,無論如何他們總是需要幫助;

給世界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你可能會被踢出你的牙齒,無論如何,你應該總是給世界你擁有的最好的東西。

人們崇尚正義與理性,弘揚正義,鞭打邪惡,這是一種公認的價值觀。但詩人說:無論他們多麼可憎,永遠愛他們。愛可愛的人我們都可以做到,但讓我們愛那些不講道理、邪惡甚至傷害我們邪惡的人,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當我們盡力做好一件事時,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而是不斷被别有用心的人诽謗、攻擊和阻撓......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把它做好。多麼強烈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

當一件事情成功時,我應該收獲贊美和愛,然而,我們被僞君子和真正的敵人所包圍......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讓事情順利進行。目标是赢得,而不是獲得或失去個人榮耀。

善良、誠實和坦率是我們生活的根本,雖然我們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始終堅持自己的本性。

把你的生命奉獻給一些你知道你不能做的事情,你會遭受它的痛苦,知道你的建築會被摧毀,但無論如何,總是建造。

你給世人最珍貴、最美的東西,卻世人卻不以為是最珍貴的,你以為你在羞辱他們,他們會攻擊你......但無論如何,永遠把你最珍貴的東西給世界。

讀完這樣一首詩,你懷疑詩作者隻是在裝腔作勢,到底哪裡有這樣的人?在一個堅持叢林法則的世界裡,這樣的人要麼是僞君子,要麼是傻瓜,要麼是神。是以,讓我們簡要了解一下作者。

特蕾莎修女(1910-1997)還翻譯了迪倫修女,特蕾莎修女和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是世界着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為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1979年,他因畢生緻力于消除貧困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創立了一個擁有4億多資産的組織,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都願意向她捐款;她的從業人員有7000多名正式成員,以及100多個國家的無數追随者和志願工作者;她認識、欽佩和愛護衆多的總統、國王、媒體大亨和企業巨頭。然而,在她住的地方,唯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隻穿了三套衣服,她自己洗;她隻穿涼鞋,不穿襪子...她把一切都獻給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的人。

1979年,諾貝爾委員會從包括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在内的56名候選人名單中選出了這位修女。在頒獎典禮上,她說: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接受這個獎項,因為我相信你願意把它給我,并承認窮人有尊嚴。

德肋撒修女的名言震撼了世人:"上帝創造了一個豐富的世界,足以餵養世界上的每個人,如果有人死於飢餓,那一定不是因為食物不足,而是因為有問題。生存權是上帝賦予的,沒有人有權從他那裡奪走它。"

她被稱為"貧民窟聖人",也被親切地稱為"特蕾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