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扔進籃子裡"到"分解四個桶"
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新時尚
但是你知道嗎?
可回收物也可以細分為七類!

為了重複使用可回收物
從源頭上減少生活垃圾
吳衛珍繼續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
一個"彩虹屋",用于有償回收七類可回收物
今年,北苑的落地池
深受社群歡迎
七種類型的可回收物"适合地方"
進入唐塘北苑,緊鄰大門拐角處,一個15平方米的彩繪集裝箱非常醒目,這就是全新的"雙網融合服務點"(兩網融合是生活垃圾分類系統與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系統相結合的一體)。之是以被稱為"彩虹屋",是因為七種顔色對應于七類可回收物
白色:廢塑膠
橙色:廢紙
黃色:廢金屬
綠色:廢玻璃制品
青色:廢木材
藍色:廢舊織物
紫色:其他
星東天屋商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分類的四色辨別深深打在人們的心中,現在我們還采用七色細分,回收籃顔色和品類統一,加強居民對可回收物品的分類識别和記憶點,引導居民準确放置。
"師父,你今天能來我家放下紙闆箱嗎?""沒問題!"目前有兩種方法可以将可回收物運送到彩虹之家,預約現場回收和自助運送到彩虹之家。
通常,住戶通過電話或"冬哥回收"微信号預約回收,穿着藍背心彩虹屋的從業人員會準時上菜,滿足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每天晚上6點到8點.m,彩虹屋定期開放,居民可以在晚餐後集中送餐。因為彩虹屋旁邊有快遞櫃和垃圾桶,很多人扔垃圾,撿快遞的時候可以賣塑膠瓶、紙闆箱,再也不用堆在家裡了。
彩虹屋門張貼了《兩網融合回收價目表》,随着市場的波動,從業人員嚴格按照公告欄上的價格提供有償回收服務。
同時,"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使可回收分揀和回收更加高效和智能。通過電子稱重和AI圖像識别,可以準确收集和追溯每個可回收物的重量,避免人為錯誤。訂單資料會自動上傳到服務點資訊平台,分析庫存、周轉率、垃圾回收率等回收資料,并同步接入吳衛鎮"一網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兩網融合的标準化運作。小小的彩虹屋已經是城市管理"智能大腦"在家門口的延伸。
向"無廢城市"的回收利用
彩虹屋建成後,居民們可以在大螢幕上看到減排資料的實時展示,真正感受到自己對環保事業的貢獻,這裡也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的最佳倡導。
近年來,吳衛珍積極響應"無廢城市"建設目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是邁向"無廢城鎮"的重要一步。城鎮交通中心,"無廢物"是指減少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量,許多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如利樂包裝、玻璃瓶和垃圾紡紗,原本在不細分的情況下全部混入幹廢,現在剝離出來進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從源頭上開始實作減廢。
唐玉北園的流動人口衆多,為了滿足居民搬家、打包等需求,彩虹之家還提供紙箱借貸服務。有需要的居民可以租用紙箱,将其使用或以較低的價格購買,進而節省資源并減少環境污染,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除了紙箱,居民還可以在彩虹屋交換閑置物品。"不幸的是,一些較新的電器已經被拆除了,我心中有很大的成就感,可以回收利用。從業人員記錄說,彩虹屋成功運送了兩個電鍋、三個電磁爐、一個微波爐和一個兒童玩具車。未來,彩虹之家将嘗試搭建二手市場平台,友善社群居民交換閑置書籍、電器等二手物品,進一步擴大資源循環的朋友圈。
和諧鄰裡"文明的彩虹"
彩虹是居民,文明總是在那裡。如今,居民逐漸養成了分類和運送可回收物品的良好習慣,社群環境也變得越來越美麗。居民劉女士經營着一家小賣部,幾乎每天都來彩虹屋,她說:"起初沒有這麼罰款,垃圾總是堆在家裡或全部扔在社群垃圾桶裡,看起來很亂,現在很容易回收,走廊裡沒有堆。"
此外,彩虹之家每個月都會開展資源循環利用、親子互動體驗、綠色交流等形式豐富的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和環保理念,營造和諧友好的社群氛圍,在人、人與環境之間架設"文明彩虹"。孩子們對活動的參與度非常高,可回收物品分類的意識越來越受歡迎。鎮交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将采取更細緻的管理、更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垃圾分類管理水準,改善生活環境,熱心服務付諸實踐,切實為群衆解決問題,辦實事,讓社群更加和諧,讓吳偉更加美麗。
資訊:聽吳偉有你
編輯:姚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