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證強軍之路》第3集:中國軍隊首次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新聞通訊中心

《國防時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見證強軍之路》第三集《中國軍隊首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199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大隊的400名官兵抵達高棉金邊,參加聯合國高棉臨時當局的維和行動。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派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這一事件見證了中國軍隊首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證人: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學院原院長李錦勇是首批前往高棉的中國維和工程師之一

同時一個:我們隻是一架飛機,看,國内社會秩序很混亂,一個是武裝沖突,另一個是基本不受控制的武器裝備,市場上有什麼槍、子彈,老百姓可以随意購買武器,社保也比較混亂。】

現年71歲的李金勇仍然記得20多年前的重大軍事任務。

稀疏拍攝,報警聲

1992年4月23日,45歲的李錦永上校率領400名同志作為中國第一個維和工兵旅的隊長前往高棉首都金邊。盡管他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偶爾從機場外傳來的槍聲、喊叫聲和警笛聲讓他和他的戰友們在走下飛機時感到緊張了一瞬間。

李金勇下令400名官兵立即拆開裝備,進入戰備狀态。

同期:冷戰結束後,越南宣布從高棉撤軍。高棉原本有四派,互相争鬥二十多年,越南人撤退了,這四派的沖突仍未解決。1991年10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以及越南、寮國、高棉等19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巴黎召開國際會議,共同簽署《全面政治解決高棉沖突協定》。該協定的主要内容是要求聯合國派遣高棉過渡當局監督各方之間的停火,并舉行自由和公正的大選。】

20世紀90年代初,經過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防和軍事建設水準明顯提高,鑒于中國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確定1993年5月高棉大選的順利進行,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提議邀請中國政府派兵參加聯合國在高棉的維和行動。

李金勇說,從決心到組建維和工程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同期:1992年3月8日,總法律顧問主任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準許召開了這次報告專職會議,研究确定要派出的部隊,3月17日,我旅成立,由我司長擔任上尉。上司和技術骨幹基本來自全軍工兵系統,到4月12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坐上了火車,前往湛江。】

李金勇率領的工兵旅後來被稱為中國第一藍盔部隊,這裡人才、兵力、骨幹130人,還有全軍的技術技能;

同期四:我們共帶了150輛大型機械車,2000多套工程工具,600多噸物流物資,我們隻有400人,幾乎每人都是幾件。因為我們的部隊通常擁有與外出執行維和任務不同的裝備,要增加很多裝備。全部由軍委直接配送,很多裝置從生産線直接拉到部隊。】

抵達金邊後,李金勇派出部隊,與聯絡官一起,沖向聯合國駐高棉維和部隊總部金邊市中心的一排輕鋼房屋。

稀疏射擊,爆炸聲

聯合國高棉維和行動司令約翰·桑德森中将用最簡潔的語言描述了當地的危急局勢,要求中國官兵盡快完成4号公路、浦城東機場特别是6号公路的修複工作。

聲音五:(這是)聯合國維和部隊部署到高棉東部和北部地區的唯一途徑,也是後勤支援的唯一途徑,這條路不開,部隊部署不能順利進行,後勤支援不可用。此外,金邊是高棉的首府,東部和北部省份,要到達首都必須經過6号和4号高速公路。】

從工程和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些任務對中國維和人員來說并不困難,但李金勇和他的同志們了解到,工程任務區的武裝派系互相滲透,軍事摩擦仍在繼續。特别是,重要的橋梁和高速公路一直是雙方攻擊的焦點。

聲音6:危險仍然很大,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嚴重受損的交通設施,特别是4号高速公路,6号高速公路,所有這些都被反複炸毀。在戰争年代,派系之間發生了戰鬥,有活躍的破壞,也有外國人轟炸造成的破壞,在橋梁上可以看到許多彈孔,特别是在貝雷帽式的鋼橋上。】

在從Scunthon到磅塘的6号公路上有一座名為4号橋的橋,李金勇稱之為"困難的橋"。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這座橋被武裝分子多次破壞。

1992年10月14日,我接到金邊部隊的報告,說4号橋被炸毀,我指令他們撤出所有營,休息和待命。他匆匆趕緊開車到現場,親眼看看,這座橋是一座Bere式的鋼橋,完全被毀壞了,橋的結構、橋蛾都掉進了水裡,附近一座派出所的橋也被燒毀了。我在想,誰是艦橋轟炸機?誰是他的目标?這是派系之間的問題嗎?還是我們的工程隊?】

戰後,李金勇和戰友們在戰場環境中探索了一套工程作戰規律,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中國維和人員"一日一座貝爾橋"的建設進度一度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中廣為人知。

舒緩的音樂

同期在高棉,我國中國維和人員嚴格遵守群衆紀律,尊重高棉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幫助現場附近的居民重建家園,恢複生産,包括做了大量群衆工作,樹立了良好形象的第二旅的同志。】

1993年2月,高棉大選後不到三個月,聯合國駐高棉維和行動負責人貝德利上校要求在選舉前完成所有工作,當時中國第二批維和工程師前往高棉替換第一批維和人員,繼續完成建設任務。

緊張的音樂

當時,雙方之間的暴力恐怖活動加劇,經常發生綁架和暗殺聯合國官員的事件。在金邊通往各個地區的道路上,武裝人員甚至試圖阻止聯合國人員進出。

同期聲音九:主幹道和艦橋有武裝人員守衛,這些哨兵都攜帶着沖鋒槍和火箭發射器,都是實彈,他們的手都在扳機上,随時可以扣上,對過往車輛和人員仍有很大的威脅。】

緊張的音樂下降

但是,一個驚人的場景出現了,任何派别的武裝人員,無論派别如何,主動釋放戴着藍色貝雷帽和袖子上點綴着五星紅旗的中國士兵。

聲音10:隻要我們宣稱我們是中國工程師,這些哨兵馬上放下槍,有時給我們敬禮,從來沒有讓我們難堪,他們說,其他國家不能,中國工程師對高棉人民非常友好,特别是對婦女和兒童做了很多好事,是以高棉人對中國工程師有很好的印象。他們經常說你對我們很好,我也想對你這麼好。】

高棉大選前夕,各項項目相繼完成,中國維和營官兵的心情格外放松。但就在這時,一場意外發生了。

5月21日.m 9點30分,士兵們已經休息了一天,大約11點.m。軍營裡突然發生了爆炸聲,當時襲擊的是我們第二中隊宿舍,這時第二中隊的幹部立即拿着武器和對講機,衣着指揮部隊迅速調到地下掩體,下來,第一個任務就是數人數。】

由于盤點,八班兵餘世立被火箭彈擊中,當場死亡,住在戰友陳志國隔壁,下落不明。急救隊長帶着一名士兵跳出防禦工事,拼命跑到陳志國住的宿舍,卻發現陳志國受了重傷,躺在床底下。

同步音響12:此時外面的炮擊還在進行,我們立即在那間宿舍裡組織了一支應急小組,摸了一排。】

當時,中國維和營被分為南營和北營,兩者幾乎在不同程度上同時受到攻擊,槍聲持續了約40分鐘。

夜裡一點左右,一架聯合國直升機抵達斯昆時,他的直升機沒有停在我們的營地,而是降落在離我們兩三公裡遠的印第安人營地,因為下面還有交火。然後接我們的傷員。】

"悲傷的重音樂逐漸進入"

昏迷不醒的陳志國和其他幾名傷員被戰友趕到一架聯合國直升機上,但由于傷勢嚴重,陳志國在前往金邊醫院的途中獻出了22歲的生命。

同期,重慶萬縣人陳志國同志三年沒有探望親人,從離家出軍到去世,從家到去世,從此再也沒有見過父母。于世立,他出身于一個農民家庭,1991年12月入伍,去世時年僅21歲,陳志國,餘世立性格比較開朗,平時很活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人。】

(聯合國安理會22日召開緊急會議,強烈譴責高棉軍隊21日晚炮擊聯柬機構中國工程兵營,造成兩名中國工兵死亡,四人受傷嚴重暴行。安理會全體成員和聯合國秘書長代表向中國政府和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和慰問。)】

1993年5月23日,高棉首次大選拉開帷幕,與會者安全地走過中國維和人員建造的一座橋,前往投票站。470萬高棉人在高棉聯合國臨時當局武裝成員的保護下投票。

李克強回憶說,為了表彰中國軍人在行動中的出色表現,聯合國駐高棉維和部隊司令桑德森中将親自向中國維和人員頒發了聯合國維和勳章。

同期,中國工兵旅到高棉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批"藍盔",通過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對我軍來說是一次偉大的演練,也是我軍向外軍學習的絕佳機會,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從隻派工兵參加維和, 派出步兵部隊參加維和,标志着我們維和行動邁出了新的一步,也表明我軍有能力充分完成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任務。】

從高棉回國後,李金勇曆任總務部工程部主任、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并被授予少将軍銜,2005年退休。雖然他後來停止了維和工作,但作為中國第一次維和行動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他和他的同志們創造的維和模式得以延續和發展。

聲音十六:改革開放以來,随着中國國力的不斷提高,我軍走出去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從1990年開始我們派出五名軍事觀察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至今,我們已經派出了37000多次,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我們是最大的, 在此期間,我們有13名維和人員在前線喪生。】

2013年,我軍派出了第一支維和安全部隊,2014年組建了第一支維和步兵營,2017年,我軍派出了第一支維和直升機部隊。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有力維護了地區安全與穩定,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

聲音17:目前,中國仍有2500多名維和人員在蘇丹、南蘇丹、黎巴嫩等7個任務區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任務。他們在危險中前進,在火中堅持,充分展示了我們軍事文明師、強師的光輝形象,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強大動力,成為世界和平建設者,成為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剛才聽到的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别節目第三集《見證強軍之路》《中國軍隊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節目監督:盧錫成 策劃:孫立 統籌:譚書輝 記者: 李琴碩 編輯:李鵬 廣播:于芳、蘇洋、徐家輝 音頻制作:王敏明天同時,歡迎您繼續收聽《見證通往強大軍隊之路》第四集,解放軍駐紮香港。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通訊中心、媒體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