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傅曉軒姚敏明

說龍舟故事,聽龍舟戲,體驗包,做小袋......
在龍舟前夕,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西餐廳,一場"我在海之曙光上越過龍舟"的主題活動在這裡舉行,40位海曙區國際學生代表和藝術家以民俗文化的方式展示龍舟。
本次活動由甯波市文明辦、海曙區委宣傳部、海曙區文藝協會、海曙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海曙區民俗協會聯合主辦,旨在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引導留學生領悟端午節的内涵, 進而增強了他們與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活動以快車道"會說話的龍舟"拉開帷幕,學生們對這種特殊的文藝形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拿出手機拍照和錄像。了解越南話劇《白蛇》的傳說,欣賞古鋼琴演奏《離開悲傷》,藝術家們精彩的演繹讓國際學生陶醉其中,同時也以極大的興趣在舞台上互動,體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夏氏的風車,織葉,捏泥人,剪紙...林書豪對民間技藝的全方位展示,讓人仿佛置身于熱鬧的廟會中。
在包子的展位前,被一圈國際學生包圍着,我們拿起了樹葉,接着是王聖達博物館的阿姨一步一步地學習包子。"這是我第一次收拾騾子,很開心!"俄羅斯女孩安娜用她剛剛包裹的一把鑷子微笑着。
帕裡是一位來自印度的國際學生,她喜歡制作手工藝品,在師傅的耐心指導下,她剛剛完成了一個小袋的制作,她說:"制作龍舟小袋很新奇,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非常有趣。"
許多留學生在"龍鳳"展台前觀看,我們甚至驚歎于漢字可以寫得像圖檔一樣漂亮,紛紛向大師詢問他們的中文設計"龍鳳字",并說要把它帶回去挂在房間裡收藏。
浙江省工商科學院國際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邱萬麗表示,近年來,浙江工商學院一直緻力于在教育實踐中将文化交流與漢語學習有機結合,努力為來華的國際學生開發"語言、技能、文化體驗"的課程體系。 充分利用學校和當地資源,開展"留學生融入非遺文化"系列活動。
"之前的活動大多是以'走出去'的形式進行的,這次對于國際學生來說,在不離開校門的情況下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希望将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送到學生身上。"邱萬麗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編輯、重寫和網絡傳播所有作品著作權使用,否則本報将依據司法管道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資料來源:原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