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 | 興業海外TMT首席洪嘉駿:2022年或現網際網路公司赴港IPO熱潮,自動駕駛仍未進入泡沫階段

現在,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等少數科技巨頭正在對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施加越來越大的影響,政府收緊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已成為全球趨勢。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最近簽署了一項廣泛的行政指令,鼓勵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等監管機構采用新的規則和政策,以限制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等大型技術平台不斷增長的規模和力量,這些平台可能專注于線上監控和使用者資料積累。

針對全球監管對科技巨頭和資本市場的影響,36對話法國興業海外TMT行業主管洪家軍對目前投資熱點進行了點評:

<h3>電子商務影響更大</h3>

36: 在目前的監管收緊中,科技巨頭面臨哪些風險?

洪家軍:從長遠來看,全球網際網路監管的收緊對于行業或廣大使用者來說都是必要的,由于資料隐私安全和廣泛的覆寫場景,行業必須有序發展,也需要監管監管,以避免經濟生活或行業營運失敗或創新能力的喪失。

歐洲和美國是網際網路監管的先驅。由于歐洲沒有全球網際網路平台,其重要的監管目标之一就是抵制海外網際網路巨頭,往往通過商業限制、罰款、懲罰性賠償等方式。與歐洲相比,美國的監管動機更多的是關于資料安全。巨頭擁有豐富的個人和企業隐私資料,這些資料已經與資料時代的全球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高度相關,監管全球巨頭将幫助他們更好地控制這些利益。

最近的監管政策和行動引發了股價波動,從長遠來看,資本市場更關注巨頭本身的盈利能力和未來業務的擴張,我認為股價波動是一種短期現象,也是一個修正過程。

監管,對于使用者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對于企業的業務發展來說,不用太擔心。例如,對于一家擁有良好使用者群的公司來說,監管正在規範其業務,這将對公司的業績産生邊際變化,但不會産生核心影響。

但像電子商務一樣可能産生較大影響,如阿裡早早建立企業資源壁壘,JD.co,而且更多他們不容易獲得,"二選一"的限制被移除,巨頭的企業經營緩慢産生邊際變化,市場機會也會釋放出來,但多年積累的使用者習慣,以及企業自身供應鍊等優勢都難以快速消除。

<h3>技術是核心競争力</h3>

36:資料安全收緊對網際網路行業的影響?

洪家軍:保護資料安全是行業趨勢,蘋果IDFA(硬體終端ID)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向平台開放個人資料,一般三方使用者不授權擷取使用者資料,這是未來的趨勢。但是,隻要資料需求保持不變并且覆寫技術不斷發展,這些平台的商業模式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例如,以前以100美元的價格獲得的資料現在相對不那麼有價值,價值增量也較小,但無論是廣告還是使用者标簽,本質上的商業模式都沒有特别大的變化。

從投資角度來看,現有的資料商業模式可能會有一些短期洗牌,未來技術将是一個關鍵點,誰有能力更好地分析這些參與資料,或者誰有良好的關系來獲得更多的核心資料,可能會增加他們的比較優勢,是以未來行業份額可能會變得更加集中。

蘋果已經淘汰了IDFA,并預計Android未來也會效仿,但如果沒有逐漸推動,未來該行業在技術上将更加優越,更好的資料提取是未來的關鍵競争因素。

<h3>隻需在香港上市</h3>

36: 《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的修訂對中國總局有何影響?

洪家軍:《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的最大意圖是在去美上市之前,确定草案中資訊的敏感性,而不是阻止企業在美股上市。最近,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考慮在香港上市,我們預計,如果大多數公司能夠這樣做,除非他們不符合港股的上市條件,或者他們的投資結構不适合香港股市,否則他們會評估這一選擇。

這是未來的趨勢,更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将轉投港股發展,過去兩年很多上市公司的營業額不是很好,如果未來是香港和美國上市,或者美國退市後,我們相信有很多企業都在通過這個管道。

<h3>明年或首次公開募股年度</h3>

36:今年是國内TMT公司IPO的一年,上市選擇什麼重點将面臨哪些挑戰?

洪家俊:我個人判斷明年将是新的一年。益普索也将被擱置,直到整個内部機制得到确認,預計将被推遲,是以明年可能會有更多的IPO,特别是在規則制定之後。

今年有一些公司急于上市,我們推測這主要是關于賭博的壓力。由于港股的要求仍高于美股,企業貿然轉向港股是不現實的,即使現在開始,也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在香港上市。

對于企業而言,美股的上市條件比港股更寬松,包括盈利能力、其他業務成熟度等。是以企業的優先判斷會是這樣一個門檻;其次,如果交易所在港股上市,是不能滿足賭博的要求,或者是自己的資本要求;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年的IPO數量應該比今年多。

<h3>社群團體購物類别擴充至日用品</h3>

36日:鼎益買菜和日優這樣的企業已經IPO,阿裡、美集團繼續為當地生活而戰,在這個市場上有什麼空間?

洪家俊:我們的判斷是,新鮮這塊不容易做到,社群團購買市場不一定有預期的利潤率,但像美國集團這樣可以進行供應鍊協同的平台是一個盈利的機會,而且 JD.co,有了現成的分銷系統平台也能夠很好地營運這部分新鮮家居的業務。

不過,鼎益買菜,天極生鮮還在燒錢,想在這樣的行業格局下繼續經營,持續募捐是必要條件,是以可能更急于上市,一方面緩解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緩解投資者壓力。

未來,社群群購的品類可能會從生鮮擴大到日用品,淘寶或者做更多使用者有更高使用者心态的人會加入社群群購,超市等市場佔有率将被分割。

<h3>機會仍然是大平台</h3>

36:如何看待美國使團等平台繼續為旅遊業務提供動力?

洪家軍:旅遊業務,比如美國集團平台将繼續擴大,下降本來會占據70%~80%的市場佔有率,現在的市場佔有率可能會跌破50%。全網車市場需要更加健康發展,一個獨特的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和使用者體驗。

現在其他小平台的機會不是很大,機會還是大平台,比如高德、百度、美國黃金、百度等平台,都可以利用使用者營運的優勢,再把美國集團利用自己現有的大型消費群體。但不确定是否要建立自己的團隊,例如,美國團隊在上海隻有自己的團隊,其他地區沒有參與。就個人而言,我們應該關注現有的聚合平台模式,以便對監管和盈利能力有更多的控制。

<h3>運力最早将于年底恢複</h3>

36日:馬來西亞疫情尚未消散,"缺失核心"如何影響相關産業鍊産銷計劃?

洪家軍:馬來西亞是世界半導體供應鍊密封生産之鄉,當地密封能力約占全球密封能力的13%~15%。此前預計第三季度"晶片"缺口将縮小甚至消除,但目前要保持基本産能,缺口仍将存在,我認為大部分産能仍能保持80%以上,預計最早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恢複産能。

第四季度仍然是消費電子的旺季,是以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仍然有一些突破性的預期,除非iPhone等消費類電子産品的銷量不如預期,否則我們應該拿出庫存在手,整個行業的價格會有很多沉澱, 個人對年底價格上漲的估計将趨于平穩。馬來西亞這件作品我認為會讓差距持續下去,但總體上不會被打破。

<h3>自動駕駛不在發泡階段</h3>

36:自動駕駛儀"上市熱"是泡沫嗎,投資前景如何?

洪家軍: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的認知還處于早期階段,比如買車的安全性。盡管預計未來三年将有更多的L3甚至L4車型上市,但法規、使用者和汽車制造本身還不是一個成熟的階段,是以不會允許增長。

但現階段我們會期待,畢竟安全有效的駕駛是共同的目标,目前,智能駕駛比新能源汽車更具吸引力,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是以,雖然目前成本仍然很高,技術也不成熟,但一旦技術條件、量産和安全得到保證,自動駕駛将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是以,人們的期望正在上升,例如一輛售價10萬至20萬元的汽車,這是一個基于全球8000萬輛汽車的非常大的市場空間。是以,樂觀的市場預期并不是一件過分的事情,從邏輯上講,這是幾十萬億美元的市場,我們會想辦法參與進來,個人認為現階段不是泡沫。

專訪 | 興業海外TMT首席洪嘉駿:2022年或現網際網路公司赴港IPO熱潮,自動駕駛仍未進入泡沫階段

2021年智能駕駛投資閉門造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