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視訊加載...

紅網時刻記者 周磊 張傑飛實習生 陳玉佳自漳州報道
她剪掉了長發,穿了一件布裙,一雙布鞋,拿了一個布袋,成了一個接地氣的村姑。戴着草帽,騎着機車,到山上,到村民的家裡,在山上留下印記。
"當縣上司看到我在村裡的時候,也感到欽佩和苦澀,他說,你這個城女,變成這樣,村裡建設這麼好,真的是上樓,下廚房。當記者在嘉軒縣五号見到原鎮的廊道和諧村組長、第一書記雷平,并逐漸成為"都市美景"時,雷平說。
自2013年以來,雷平先後進駐竹泉鎮雷公井村、天心鄉山田村、興榮鎮小家村開展黨建指導、扶貧工作,2017年被調到興榮鎮和諧村擔任班組長、一書記。對于大家來說,她小佳8年來一直忙着扶貧之路,要把土地踩得步履蹒跚,是村民心中的"鐵娘子"。
雷平在工作。
遇難難,不破樓蘭誓言不歸
通往和諧村的道路是彎曲而坎坷的,而最早到達和諧村的雷平,被村部極其惡劣的條件所震撼——一張坑坑窪窪的油漆掉落的桌子,一個經常"敲打"的電風扇,再加上一張用于計劃生育檢查的床,這是村裡的全屋。
"扶貧是曆史上的機遇。作為一名黨員,特别是作為一名教師,能夠參與到工作的曆史機遇中,這項工作走出了貧困,我很幸運,是以我必須完成這個使命。"看到這裡缺水缺電,網絡不通,連衛生間也不行,為了完成任務,雷平決心"不破樓藍誓不歸"!
雷平正在幫助對象家了解情況。
持之以恒,為貧困家庭尋求幸福
在參觀過程中,雷平發現,黃家武自然村搬遷到和諧村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裡村幹部太多了,你,一個女人,要我們搬家,你想不起來。大多數村民不相信她能做好。雷平暗暗定,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别人不能做,我就做不到?在古代,父親去軍隊有木蘭花!"
搬遷,并不容易,第一個難題是位置問題,村民要搬進友善的鄰村,必須協調雙方的關系。雷平為此多次與鄰近的分店書村商讨,并與鎮上彙報,希望大家支援這項工作,最後達成協定。
房子建成後,水電問題又是一個問題,當村民還沒有達到自來水的标準時,雖然标準不高,但村民的收入卻很難湊到錢。為了争取救濟,她開始多次在嘉軒縣——興榮鎮——和諧村之間跑三點,"我就是喜歡蚱蜢咬他們。"雷平去的次數,上司們都被她的堅持和真情感動,最後自來水公司也決定将貧困戶從原來的3000元/戶減少到800元/戶。2019年11月,村裡26戶人家全部搬進了新家。
雷平與她在農場幫助過的農民交談。
有了偉大的愛,"道是無情的,但有感情的"
村民們作為親戚,為了幫助貧困家庭脫貧,雷平在親人面前變成了一個"無情的人"。父親患有晚期肺癌,她為了打開村裡扶貧的局面,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大女兒的畢業典禮,未能出席;小女兒在村級産業發展中舉行婚禮,赢得上級項目支援的重要時刻,她後悔缺席,淚流滿面地寫了一封道歉信委托給丈夫:"親愛的女兒,原諒媽媽的心,我愛你!"
家庭的虧欠變成了對貧困家庭的無盡關懷,雷平為了不讓一個貧困學生辍學,在和諧村呆了3年,她親自拿出2萬多元來扶養貧困學生,配對扶養四個貧困學生,現在這些孩子高中畢業後都有自己的事業, 大學畢業,收入穩定。2019年9月,她還推動在村裡設立特殊教育基金,募集資金超過20萬元。
"現在看到和諧村的變化,我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作為一名黨員,我覺得為人民服務是我為黨的事業奮鬥的根和靈魂。今年,雷平榮獲"漳州市優秀共産黨員"稱号,她表示将繼續發揮好黨員模範作用,為振興農村、鄉村教育振興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