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殖民統治的四大要素:商人、艦隊、傳教士和銀行

作者:航天加油站

如前所述,英國在鴉片戰争前将馬加尼和埃姆斯派往中國,主要是為了建立外交關系和增加貿易港口,但在訪華過程中,一路上實際上會考察經濟、軍事、政治、地方等方面,可以說這些使團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間諜作用。例如,作為馬加尼使團的副使節,司徒東的兒子蕭斯東在12歲時掌握了六個漢字,然後在1810年憑借中文的優勢翻譯并出版了《大清法》。阿梅斯特訪華期間,肖當東作為副部長再次訪華,強烈反對阿米斯托對嘉慶皇帝為期三天九天的通路。1840年4月7日,當下議院舉行會議決定是否與中國開戰時,斯湯頓強烈支援使用武力,并發表講話敦促立法者同意開戰。

英國殖民統治的四大要素:商人、艦隊、傳教士和銀行

英國為保護鴉片商的利益而開戰

但是,英國僅僅用這些資訊對中國發動戰争是不夠的,是以在鴉片戰争開始之前的1830年至1835年間進行了密集的情報收集,其中最著名的兩個英國間諜是胡沙米和郭世利。

胡沙米,原名休·漢密爾頓·林賽,生于1802年8月12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創始人休·普裡姆羅斯·林賽的兒子,1820年前往廣州擔任英國商船的貨運經理,1830年晉升為廣州東印度公司秘書。1832年2月至8月,胡霞和德國傳教士郭士力以商業考察的名義,率領護衛艦埃姆斯德勳爵号前往南澳、上海、甯波、福州等地的海岸線、堡壘、港口,并強行進入甯波港,甚至進入上海軍營參觀一圈。胡沙米随後得出結論,甚至成千上萬的中國船隻也無法抵禦英國船隻的襲擊。1835年,胡沙彌向英國外交大臣巴姆提出了一項針對中國的行動計劃:隻有12艘軍艦,2,940名士兵,加上赢得對華戰争的合理戰略。

英國殖民統治的四大要素:商人、艦隊、傳教士和銀行

身穿福建水手服的郭世立在推動鴉片戰争中發揮了作用

郭文貴與胡錦濤是德國人,他主要以傳教士的身份幫助英國人,還為在中國的英國商人、官員或探險家提供翻譯服務。1803年7月8日,郭世利出生于普魯士,原名卡爾·古茨瓦夫。他于1827年前往印度尼西亞,在那裡他與海外華人一起學習中文,命名為郭世利,并加入了南洋郭氏族。在完成對中國六個月的遠征後,郭世利和胡夏米于1833年撰寫了《埃姆斯·德洲關于中國北方港口遠征的報告》,并親自編纂了《1831年至1833年中國沿海的三次航行》。他後來成為怡和香港的翻譯,繼續幫助英國商人傾倒鴉片。鴉片戰争期間,郭世立擔任英國遠征艦隊首席情報官,并在英國占領定海和舟山期間短暫擔任縣長,為英國在戰争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而且,郭世利也是《南京條約》的起草者,可以說郭世立參與了鴉片傾銷、鴉片戰争和戰後傳教工作,對整個鴉片戰争的推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中國的規定禁止在廣州以外的地方傳教,1844年郭士立在香港創辦了一所傳教學校,教育訓練在中國的傳教士,并希望他們能夠擴大傳教工作的範圍。到1848年,當地約有50名傳教士接受了教育訓練,但其中一些是鴉片成瘾者,拿着郭世利給的錢做自己的事情,傳教工作僅限于廣州。雖然郭世利的傳教不是很成功,但它開辟了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曆史,稱其為"合法"。

英國殖民統治的四大要素:商人、艦隊、傳教士和銀行

威廉·查爾頓(William Chardon)是怡和外國銀行(Jardine's Foreign Bank)的創始人,該銀行最初以銷售鴉片開始。

至于成立于1832年7月1日的怡和,威廉·沙爾頓是創始人之一。威廉·查爾頓于 1784 年 2 月 24 日出生于英國,1802 年加入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一艘商船上擔任醫生。1817年離開英國東印度公司後,他開始建立自己的企業,并于1832年與Maddies共同創立了怡和。183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壟斷被打破,怡和進入快速發展期,傾銷到中國的鴉片數量急劇增加。1840年,虎門賣香煙時,林則徐的禁鴉片對霞多的生意造成了嚴重損害,于是他和數百名英國商人一起寫了一份請願書,要與中國開戰,并向英國外交大臣交出一份"查頓計劃",以對抗中國。《查頓計劃》針對的是政治、經濟、戰略、地圖、後勤等諸多方面的中國計劃,可以說是胡夏米入侵中國的更新版,此後英國正是按照《查頓計劃》發動鴉片戰争,賠償條款也基本按照這個計劃。

是以,早在19世紀初,英國人就采取了聯合入侵商人、艦隊、傳教士的模式,這是非常成熟的,從經濟、軍事和文化思想上完成對一個國家的全面滲透,這樣成熟的侵略手段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不可戰勝的。英國赢得鴉片戰争後,怡和繼續向中國傾銷一些鴉片,直到第二次鴉片戰争開始轉型,開始經營銀行,修鐵路,經營工廠,設立房地産公司,如今怡和石屹仍然是遠東地區最大的英資公司,2018年營業額達924億美元,員工總數超過46.9萬人。

英國殖民統治的四大要素:商人、艦隊、傳教士和銀行

英軍占領舟山島、定海之縣姚懷祥自殘

銀行通過鴉片生意積累财富,然後開廠進行産品傾銷,并設立銀行進行金融滲透。當時,政府财政短缺,很多時候需要借錢來維持其業務。著名的彙豐銀行,1865年由14家英國外資銀行在香港創立,籌集了500萬港元,1866年清政府向彙豐借入關稅作為抵押品,但利率通常很高,例如左宗軒對新疆的恢複與胡學燕的經營是分不開的, 誰是彙豐銀行的幕後推手。雖然這些貸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中國外交運動的發展,但彙豐銀行基本上是用金融手段向中國吸血的。

這裡有一個容易了解的武器知識/戰争史科學站,歡迎來到我的微信公衆号:梧栖小展,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