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受歡迎的籃球聯賽,是無數籃球運動員向往的地方,隻要能打成職業球員打一場比賽就已經是他們自己的肯定,如果有機會進入CBA在我們面前,當然很難拒絕,但是有這樣的人, 他已經有實力打CBA,但拒絕了比賽,他就是張紅林。

張紅林已經打了好幾年的CUBA,粗壯高大的身體讓它不需要用太多的籃球技術就能炸毀對手,尤其是張紅林在身體素質好的情況下也考慮到了技術,比如他在籃下的成功率非常高,而且還有一定的投籃能力, 你防守他坐在你身上的籃筐,你給他空間,他的投籃和命中率非常高,這些條件已經具備了打CBA的實力,但是當CBA球隊向它伸出橄榄枝時,張紅林拒絕了他選擇投身于球場。
已經具備專業能力的張紅林,在場上無敵,經常能看出自己在籃下無人,單靠強壯的身體很難有路,很快張紅林在場上打出了自己的名聲,也獲得了"鐵牛"的綽号。被描述為身體強壯,技術優秀。而他真正的名氣不是在場上,而是參加國内知名的籃球綜藝節目,在節目中鐵牛真正在全國觀衆面前發揮自己的實力,每次他隻是接住球就吸引不止一個人防守,而且他總能得分, 成為許多籃球運動員的噩夢。參加綜藝節目後,鐵牛的名氣越來越大,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數百萬粉絲,他的收入也随名鵲起。
據悉,鐵牛玩一場比賽的出場費都是以千為機關計算的,一個月打10場比賽不是問題,僅僅從玩一年就能賺到幾百萬,更别提鐵牛也拿了一些廣告,總之,一年賺一兩百萬就不是問題了, 很明顯,這樣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大多數CBA職業球員。CBA有些新人一年的薪水隻有幾十萬,像廣東新人徐傑一年隻有20萬,收入遠遠低于鐵牛,而隻有那些明星球員,比如郭艾倫、周偉球員有數千萬美元,但畢竟這些都是在少數, 普通玩家一年賺的錢比鐵牛還多,這也是鐵牛想要打野球的原因,因為更多的自由,賺的錢也更多。
随着中國籃球的氣氛越來越好,讓球場逐漸受到關注,随着社交軟體和短視訊軟體的普及,讓無數的野球之神在建立自己的球迷流量池,曾經出名就能不亞于CBA球員的重視,而一些賽事主辦方也會發現這些籃球網紅來打比賽, 也是以賺了很多錢,現在中國的籃球市場就像原來的美式街頭足球,沒有職業球員也能被觀衆看到。籃球的氣氛逐漸高漲,但在此之後,中國男籃能否培養出一些更好的球員,這或許是中國男籃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