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蘭克林自傳——對知識的如饑似渴(讀書)

作者:潇靜成長部落

(2021.10.7) 青城星學平老師每日30分鐘課程

安靜的筆記

主題: 富蘭克林的自傳 - 第1部分 P10-14

01、原文: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手頭上隻有一點點錢,經常用來買書。我真的很喜歡讀《天堂之旅》這本小冊子,是以我買了一本單行的榕樹作品,這是我買的第一本。(本書的源方法1)

靈感:用自己的錢買下你的第一本書,感受富蘭克林的閱讀欲望。

02、原文:我父親有一個小圖書館,裡面多是神學論證書,大部分我都讀過,我渴望知識。(本書的源方法2)

1、感受:父親是一個好的閱讀榜樣,看到父親通過榜樣愛讀書的影響在他的改變中起着關鍵作用。

2、相反:(1)目前條件和環境這麼好,書不餓?

(2)你每天都在讀書嗎?

(3)有沒有對你影響很大的書?生活效率手冊

(4)你為後代留下了什麼?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這都值得思考。身體教導勝過言語。我們的孩子,在每一個字和每一行中,都會看到它。

5 你有什麼要和家人分享的嗎?

熱愛閱讀的家庭有分享的文化,好家庭需要分享文化。沒有人能定義你,你可以做得更好。

看似無用的東西不一定能産生價值。

富蘭克林自傳——對知識的如饑似渴(讀書)

03、原文:有一本普魯伊特的書《名人傳記》,我讀過很多遍,現在還是覺得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在這本書上,但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此外,有兩本書改變了我的想法,并在随後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對我産生了影響:一本是笛福的《計劃理論》,另一本是馬瑟博士的《論善》。

1、感受:(1)對于閱讀《名人傳記》這一舉動,可以看到富蘭克林對閱讀很有耐心,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閱讀,隻要能從中學到知識就願意學習,一本書可以讀好幾遍,證明這本書給了他很多啟發, 但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2)對富蘭克林影響最大的兩本書,閱讀,在他們的思想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它們在他的一些重大事件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也想多讀一讀,讀書總是沒有害處的,不一定在某一時刻在某一事件中會發揮其作用。

2、恰恰相反:(1)讀書是沒有耐心的,浮躁的,總是認為現在讀書馬上就可以用了,有一種快速成功的感覺。或者有些書自己知道内容很好,對自己也很有幫助,但是需要抽出時間多讀幾遍才能吸收其中的精髓,但總能找到借口忙或沒時間讀,是以一直把書放在那裡。讀書不算得快,還是要冷靜下來,腳踏實地去做,專注于連續閱讀目前部分,做好工作,找到自己的節奏。

04、原文:我終于可以接觸到我想讀的書了。我遇到了一些在書店當學徒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他們那裡借一些小書,當我不得不按時歸還時,我必須小心不要讓他們污損。有時在晚上借書,擔心人們認為書丢失或供不應求,是以第二天早上就回來,是以經常靠燈光讀到半夜。(本書的源方法3)

靈感:富蘭克林當時在閱讀上的辛勤努力,讓他還是沒有為此放棄閱讀,正如他之前所說,他對知識的追求是饑渴的。也感受到了自己對閱讀的渴望和那一種發自内心的愛。

相反:富蘭克林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可以繼續學習,繼續閱讀,知識是如此急切,而他現在處于如此美好的時代,不用擔心吃和穿,為什麼不能堅持學習堅持閱讀?

05、原文如此:很快,一個名叫馬修的人。亞當斯的聰明商人經常來到印刷廠,注意到我。他有自己的圖書館,裡面有很多書,無論我想借什麼,他都願意借給我。(本書的源方法4)

06、原文:當時,我對詩歌着迷,但也寫了幾首小詩。我哥哥認為詩歌會有美好的未來,是以他支援我,不時鼓勵我,讓我即興創作兩首民謠。燈塔的悲劇,水手之歌。銷售非常好,很強勁。但後來我父親避免讓我成為詩人,他嘲笑我的詩歌,并說寫這首歌的很多人都是街頭乞丐。

理智:在這裡,父親打了他,不是真的打了,而是在那個時代寫詩的父親怕影響自己的安全。感受強烈的父愛。

富蘭克林自傳——對知識的如饑似渴(讀書)

07、愛讀書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08、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選擇适合自己興趣發展的選擇。

09、帶孩子去看更大的世界,孩子的眼睛隐藏興趣。

10.你所做的一切都有痕迹。柯基很謹慎。

11、時刻保持空杯子的心态。

薛平老師喜歡一句話:姜東才兒子好帥,回來不詳。(在失敗中崛起,在失敗中追求,在失敗中探索,是當代青年應有的特質)

富蘭克林自傳——對知識的如饑似渴(讀書)
富蘭克林自傳——對知識的如饑似渴(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