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改革“術”與“道”——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引發的讨論

作者:南方周末
聯考改革“術”與“道”——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引發的讨論

2020年7月27日,江蘇省名聯考2020年會議暨自願申報大會在南京召開。(視覺中國/Instagram)

2020年8月3日,香港大學向江蘇省高中生白翔玲發出錄取通知書,拟主修金融。"江蘇聯考文科第一(英語三科總分)沒有清北機會"事件暫時結束。

白香玲的英語三字成績達到430分(滿分480分),但由于選修科目在曆史等級為B+,不符合清華大學等衆多一流大學對甲級以上試題條件的要求。這一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江蘇聯考乃至教育模式實施的關注,白香齡已被錄取通知,但讨論仍在繼續。

更重要的是,讨論開始回歸聯考改革,關注評分原則、錄取方式等方面對人才選拔的影響,以及如何做到公平。

目前江蘇聯考項目也被稱為"08計劃",即英文單詞數成總分480分,其他科目考生考兩名,分數通過省參考學生排名比例,以等級制方式計算成績。大學錄取時,會提出不同考試科目的年級要求,成績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将不予錄取。

江蘇是教育改革的先鋒,而"08計劃"一直飽受争議,頻繁變化的聯考改革增加了人才培養模式的不穩定性等弊端也顯現出來。江蘇省委書記聃勤健在2018年6月召開的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承認,聯考十年五年變化,教師不知所措,家長抱怨,反思不僅限于教育部門,各相關部門都應反思。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當翟勤儉說這句話時,台上很多人都低着頭,"不敢擡起頭"。翟勤健在緻辭中将江蘇高中創作能力差歸咎于普遍缺乏對實體化學的關注,國中入學考試的艱苦轉移,導緻學習壓力向前發展,扼殺了許多學生的潛力。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邀請了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部副主任、進階三級教師孫乾、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主任梁英和長期關注同濟大學高等教育學院教育政策改革的張廷紅副教授, 探讨江蘇聯考制度的優缺點及其對這一輪新聯考改革的啟示。

聯考改革“術”與“道”——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引發的讨論

(馮慶超/Instagram)

<h3>"系統需要被觀察。</h3>

南方周末:您如何看待江蘇聯考文科,因為曆史上許多名校的成績?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很多人為這個考生叫曲,但實際上,考試科目也要考慮在内。排名基于排名的考試成績比例。從結果來看,候選人在曆史上的這門優秀學科并不符合一流大學的要求。

孫淦:這一事件是由于考生自己一門科目的失敗,影響了錄取。這不公平,但制度本身可能會導緻一些人才的流失。該制度希望學生能成為全能型人才,不要有偏見,這是一些偏向人才或選錯考生參加聯考的問題。

張廷紅:在現行制度下,聯考錄取必須嚴格按照規則進行,既要看總分,又要看學科成績的選擇,都是由現行規則決定的。

梁英:這件事對同學們自己來說,是個可惜。不過,現階段,各級高校的差異并沒有那麼大,高分學生的選擇肯定還是非常大的。

南方周末:據我所知,北京大學向她伸出了橄榄枝。這是突破性的承認嗎?

梁瑩:不是一個破碎的承認,制度是要遵守的。我們學校本身就是一個科目A,一個科目B加可以(申請)。7月26日,我們負責江蘇招生咨詢的老師就此給予了我們回報,我們立即給予了積極回應。

當時,我以為對她來說,北區還是個不錯的選擇。她曾表達過對中國語言文學的興趣,我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無疑是走在全國前列的。程建平書記(北方師大學黨委書記)也親自打電話給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表示北方大學歡迎她報考,北方師大學對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

南方周末:高校如何設定選課标準?有哪些注意事項?

梁瑩:很多考生在選擇大學時,可能會優先考慮地緣因素。例如,在中國東部,江蘇的考生可以選擇江蘇、浙江和上海的頂尖大學。考慮到這一點,為了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報考我校,是以錄取級别設定在A級,B級以上都可以。

(記者注:根據北京大學公布的招生政策,2008年至2012年,江蘇省考生的學術水準考試科目要求達到2A。2013年至2020年,對江蘇省學術水準考試科目的考試科目,政策應調整為A級、B級以上1科以上。)

<h3>"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違反原意的行為"</h3>

南方周末:回到聯考制度本身,江蘇聯考08計劃的争議點?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孫淦:08計劃的主要争議是,一些高分人才可能不會被選為最一流的大學。這是分層評分原則的缺點。如果白香齡的曆史部分根據分數來計算總分,那麼總分也可能在英語數的高分下獲得良好的排名。

按成績簡單容易出現明顯的問題,也許79分和85分是成績表現,但實際中間這麼多分的差異是差距。這對人才的選擇也是不公平的。

張廷紅:江蘇聯考08計劃最大的争議是,學生隻有沒有短闆的參考科目,才能被最理想的學校錄取。該制度有兩個缺點:一是如果學生考試科目的單學科省級排名不理想,會影響學生的整體情況;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近十年來,我們也在碰石隔江,一邊變,一邊有回報。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您隻能再次調整它。争議仍然集中在等級制度上,等級制度将得分的學生分為一個等級,我個人對此持保留态度。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建議學生認真有偏見,因為學科本身已經是學生選擇的比較好的學科。

梁瑩:這種選拔計劃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高中學習是一個過程學習,應該盡可能全面,但在這種選拔模式中,學生要考慮自己的考試水準,很難實作全面發展,部分科目會比較普遍。

南方周末:2008年方案改革的初衷是什麼?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當時,我們設計的08方案也是經過反複調研和讨論。初衷是強調學習英語語言數三大科目,加強基礎,同時減輕其他子科目的學習壓力。即便是現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一緻的。

孫淦:政策制定時,不能說這是一個問題。注意英語語言的數量,希望學生全面發展,這些方向是正确的。

南方周末:改革實作了嗎?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目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雖然一開始想減輕學生的負擔,但實際上,不僅沒有減輕負擔,而且學生也不能各自軟弱。最後,決定一個學生能達到什麼高度,但這是他最弱的科目。這種僞裝要求學生成為多面手。

孫淦:在執行過程中有一定的做事方式。考生容易做出功利主義的考慮,隻跑到高分,比如說,因為實體是必修課的,學生不能學實體,而是可以避開化學,轉而學習生物、地理等學科。

這種功利化将導緻高端科學人才培養中的人才流失。化學等學科的邊緣化,其實對人才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南方周末:有家長反映選題難度系數難以統一,導緻不同學科考生的選擇存在客觀差距。這存在嗎?

孫淦:在選修和測試學科命題的過程中,有些學科可能非常困難,有些學科比較簡單,可能無法達到評價的結果。例如,假設實體的平均分數是90分,如果化學的平均分數隻有50分,學生覺得難度不一樣,真的不是很好掌握。

分數趨于平緩後,假設考生選擇實體按年級計算身體素養,其知識水準、等級,可能達不到最高要求,部分高校會減少江蘇的招生計劃和名額。

南方周末: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很多年了嗎?

孫幹:有這樣的情況。過去,江蘇是一個大競賽省份,五所大學科普競賽出來的學生都很好。近年來,我們的比賽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達到省級标準,隻能達到中遊水準。這是因為學生可能會削弱相關科目的學習,因為隻要達到成績,就沒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可以騰出精力去學習其他科目。

南方周末:以北方大學為例,近年來江蘇的名額有沒有變化?

梁瑩:江蘇北方師範大學招生名額本身很小,穩定在每年30人左右。這并不是說江蘇候選人不夠好,或者說是地域選擇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h3>聯考改革注重"藝術",不忘"道"</h3>

南方周末:江蘇聯考經曆了十年五番變化,從你的角度來看,思考哪些是關鍵的時間節點,個人是怎麼想的?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我們仍在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調整。在08計劃開始時,已經實施了"6A加10分"。除英語、科學史、化學科學與政府科6門外,其中選修2門,其餘4門必修課。如果達到所有A,則總分加10分。

經過兩年的執行不能繼續下去,在聯考總分10分上拉開的差距太大了。隻要一個人不能得到A,那就是一種損失。而學生為了得到整個A而開始"疲憊地為自己的生活而奔跑",這與減輕負擔的初衷背道而馳。我們将它調整為4A加5點,這是一個問題。再說一遍,就像現在沒有積分一樣。

梁英:江蘇省目前的聯考模式,對于全國其他地區還是有參考意義的,利弊比較突出。從招生辦公室的角度來看,對招生的影響不是那麼大,我們隻能在聯考制度的總體要求下,制定學校的招生方案。

張廷紅:聯考招生制度應該有很強的穩定性,改革太頻繁,給師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聯考核心改革要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江蘇聯考改革要注重"藝術"改革,忘掉"道"改革。

孫淦:有些聯考項目,确實有親身經曆的感受比較深刻。很多老師、家長,可能會認為聯考改革是一種"無稽之談"——總分低拉不開分數,平分不能拉開差距,元不能成名學校,學生對于某些科目上各種補習班的負擔很重等等。

是以,有選擇功利主義的科學,學生的科學和化學素養不高。我想,作為一線老師,我也渴望改革聯考。

南方周末:新聯考改革能否解決江蘇省聯考存在的問題?還可能發現哪些其他新問題?

孫淦:新聯考改革其實是江蘇聯考的更新版,先把分數變成成績,再換成分、分。這可以擴大學生的選擇自由,也可以提高大學入學的自主權。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人士:明年,江蘇也是750分。這種現象的機率大大降低。新聯考是學習江蘇過去幾年聯考改革的經驗,其更新之一就是為了防止功利選擇,學生隻能在實體和曆史之間進行選擇。

(記者注:2014年第一批試點"新聯考"省份也曾出現過功利主義選拔賽,為此,2018年第三批新考點省級方案從"3-3"優化為"3加1加2"。也就是說,原來英語加選修三門科目的數量,改為英語加曆史或實體的數目,然後選擇另外兩門科目。)

張廷洪:目前的聯考招生制度存在很多問題,核心是公平和效率這兩個原則難以被考慮。新聯考改革後,可以避免單科成績限制錄取這一因素,但"教育行政部門分批、分數為核心"主導聯考錄取的格局不會改變。

聯考的錄取制度全過程非常詳細,分數、成績和錄取構成很高的因果關系,很難打破錄取規則。未來,聯考改革方向應立足于有效督導,賦予高校更大的錄取自主權。

南方周末記者 何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