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來源:王亞軍,于玉傑:"匯率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的影響:市場需求視角",《世界經濟》,2021年第10期,第57-77頁。
作者簡介:
王先生于201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财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中央财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于玉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家。
摘要: 基于海關分企業、産品、目的地資料,研究了我國出口結構中加工貿易份額變化的特征和趨勢。資料分析表明,2005年以後加工貿易出口的份額明顯下降。本文提出,影響我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的匯率變化理論機制是,在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模式下,匯率變化導緻市場需求和出口利潤的變化,進而影響出口企業貿易方式的選擇。實證研究發現,人民币升值将導緻我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下降,加工貿易出口份額下降,國外需求相對較大的行業。基線結論适用于一系列穩健性測試。
關鍵詞: 加工貿易 出口份額 匯率變化 匯率彈性 市場需求
介紹
2017年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随着人民币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完善,人民币匯率的波動逐漸擴大。在人民币匯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匯率波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其中一個政策重點就是匯率波動對不同貿易方式出口企業的影響。本文探讨了匯率變化對中國出口企業貿易模式選擇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評估了匯率變動對中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的影響。
一、典型事實
基于中國海關進出易資料,我們總結了中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和出口增長率變化的一些典型事實。首先,按目的地、企業和企業-目的地層面描述中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變化的時間趨勢。我們發現,中國在加工貿易出口總額中的份額從2002年的57%下降到2011年的48%,2005年後下降趨勢明顯。由于本實證研究僅使用制造樣本,是以我們進一步使用制造企業樣本進行統計描述。研究發現,在企業或企業目的地層面,2002年至2011年,加工貿易出口的平均份額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
匯率變動對企業加工貿易出口份額的影響
首先,我們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為什麼匯率變化對企業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有差異化影響,進而影響加工貿易的出口份額。匯率變化會影響出口企業在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方式中的相對利潤,影響外需規模,進而影響貿易方式的選擇。在加工貿易中享受中間産品關稅減免的出口商不得将其産品出售給國内市場。以當地貨币升值為例。本币升值相當于企業面臨的外需減少,那麼通過一般貿易出口的利潤将相對于加工貿易的利潤上升。對于出口商來說,面對本國貨币升值,他們會選擇在一般貿易中出口或退出出口市場。
具體而言,本文提出并檢驗了以下三種假設:
假設1.當當地貨币升值(貶值)時,加工貿易出口的份額在企業目的地一級相對減少(上升)。
假設2.由于加工貿易産品不能在國内銷售,當當地貨币升值(貶值)時,位于國外需求相對較大的行業的企業的加工貿易出口份額下降(上升)甚至更多。
假設3.當本币升值(貶值)時,企業将更多地退出(進入)加工貿易的出口市場。本币升值将使企業從加工貿易出口轉變為一般貿易出口或退出出口市場,而本币貶值将使企業從一般貿易出口轉變為加工貿易出口或進入出口市場。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首次從匯率變化的角度解釋了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出口份額的變化。我們發現,匯率變動對加工貿易出口的比重影響顯著:人民币匯率升值時,我國加工貿易出口占比下降,對外需求較大行業的企業加工貿易出口占比下降。研究表明,匯率價格的變化會通過引起國内外需求規模的變化來影響企業在國内外經濟周期中的參與模式,也揭示了人民币匯率的變化對中國國際收支具有較強的結構調整作用。是以,政府在利用人民币匯率政策調整經常賬戶順差時,應考慮不同貿易方式進出口額的匯率靈活性差異,以提高匯率政策的有效性。
最初發表于《世界經濟》
作者:王亞軍宇
擴充閱讀
于玉傑 金陽 劉亞林 |中美貿易摩擦的起源與對策
于玉傑教授的新書《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經濟》出版
于玉傑 |在新的發展模式下,全球價值鍊合作應深化
于玉傑金陽|現狀、産能過剩的後果和應對措施
于玉傑 |廣交會的兩個變化是建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展現
于玉傑 金陽 張銳 |工業企業産能使用率和生産率估算的衡量
人民日報刊登餘玉傑教授署名文章: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于玉傑 |數字貿易正在成為中國"彎腰超車"的機會
于玉傑 |人民币将長期升值,預計明年内兌美元将升至6.1
于玉傑 |第四屆中歐人才論壇成功舉辦,聚焦激發全球人才創新活力
于玉傑 |廣交會強調兩項進口的進出口,反映了中國繼續努力促進全面開放
新書快遞
|新發展模式下的中國經濟|
作者:餘玉傑
科學出版社
編輯|曹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