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域優秀文化藝術資源在地方高校公共藝術 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作者:文化産業融媒體

客房 鎮江城市高等專科學校

區域優秀文化藝術是高校公共藝術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資源。充分開發地區優秀文化資源,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轉變公共藝術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促進教師發展,而且有助于學生實作"文化自信"的重要把握。

鎮江是一座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自東周以來已有3200多年的曆史,自古文化繁榮以來,人文、曆史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畫家、學者,如米偉、楊義清、于玉光、王文志、張玉樹和劉偉等世界性的傑作, 焦山紀念碑林是江南第一個懸崖石群。在清末,鎮江以展示鎮江地方山水為主要藝術特色的"靖江畫派",他們以鎮江為基地,展現了鎮江真正的山水與隐蔽的城市性格,被譽為中國最後的"古典山水畫派",在中國藝術史上有着獨特的曆史地位。以靖江繪畫學校公共課程的建立為例,将區域優秀文化藝術融入公共藝術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直覺地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繼承和弘揚區域文化藝術的意識,而且有助于解決普通藝術教育存在的難題。

目前,高校公共藝術教學存在一些重大問題

關注度不夠

目前,地方高校的定位主要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在培養人才方面來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注重專業課程,蔑視通識教育。對藝術教育特别是一般公共藝術課程在人員培養中的作用的認識不夠深入,課程缺乏系統性,有的學校将人文素養與學生活動相結合。是以,不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使學生的全面素質知識過于狹隘。

目标不夠明确

從學校已經開設的公共藝術一般課程來看,其中大多數課程都是以簡單的知識轉移形式進行的。一些學生社群活動取代了課堂教學制度,忽視了大衆教學的普及,課程設定比較武斷,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目标不是很明确。

教師嚴重短缺

雖然許多地方高校在應用藝術人才的培養上開設了各種公共藝術通識課程,但專門從事公共藝術教學的教師卻供不應求。公共藝術的教學人員基本上由專業教師"兼職"或"轉型"組成。

迫切需要改變教學方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需求,在專業課堂上探索了工作室、工程內建、投影化、翻轉課堂等多種新形式,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然而,在通識教育中,特别是在公共藝術教學中,課堂組織形式仍然比較傳統,往往隻注重教授藝術理論知識,教師機械教學,被動聽從學生,沒有實踐環節或實踐課時在所有課程中占比較低,而實踐教學的形式相對單一, 公共藝術教學形式流暢,學生不能缺乏對公共藝術教學興趣的深刻經驗。

将區内優秀的文化藝術資源融入高校公共藝術

教學的必要性

有利于完善教育體系

從目前的高校教育體系來看,專業課程占主要部分,人文素養課程不僅在數量上有限,在品質方面也難以保證。地域文化是人們在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群體長期生産生活中創造的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總和,反映了不同地區的人文風貌,也是值得借鑒的教學資源。是以,應将區域文化融入教育體系,為完善人體體系提供切實把握。一方面,優秀的區域資源可以作為人文學科和高雅課程的教學内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化與當代社會的聯系,利用區域資源進行的實踐教學也可以促進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時,增加了對區域文化的認可度,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心。

改變公共藝術教學理念是有益的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突破原有思維局限,拓展教學内容,積極融入區域文化藝術教學内容。該地區優秀的文化藝術資源十分豐富,大量資源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和開發。在高校公共藝術教學中利用區域文化藝術資源,容易使學生與傳統文化藝術近距離接觸,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遺産的内容,促進學生人文意識的形成和加強, 并提升學生的文化遺産。

豐富教學方法有益

現有的公共藝術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适應學生的知識和接受方式,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已經無法滿足目前學生的學習風格,獨立自主、研究型學習模式已成為現代大學教學的主要模式。利用區域文化藝術資源,為公共藝術教學研究和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了素材,加強了區域文化藝術資源與地方的密切關系。當地博物館、文化研究機構、傳承者資源豐富,大量區域文化資源處于不發達或尚未深入開發的狀态,為學生選擇課題、參與研究創造一塊和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有益的

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專業的公共藝術教育教師資源,公共藝術一般課程内容單一,同質化等問題明顯,融入區域有效的文化藝術資源可以更好地引導教師弱化學特征,提高教學的一般知識,綜合關注,從專業素質的教育訓練思維轉變為人文素養教學思維, 進而建構符合時代需要、生态體系多樣性的公共藝術綜合課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跨學科、跨學科、綜合能力,通過藝術教育的道德功能,實作"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标,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靖江畫校美術鑒賞課程成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施路徑分析

基本

靖江畫派是清末活躍在鎮江的一批畫家,畫派成員大多是鎮江當地人,大多以鎮江當地的自然景觀為繪畫對象,是當時江南繪畫的一股新生力量。代表人物有張錫生、顧鶴清、潘全壽、潘思茅、周偉等,他們在意識形态上承擔了"糜氏雲煙"的特色,展現了北京口地區獨特的城市隐秘文化,具有濃厚的區域文化色彩。靖江畫派的影響已經超越了地區,是中國畫界最後一所古典山水畫畫派,具有巨大的曆史文化價值。其重要的文化藝術曆史地位,決定了靖江繪畫學校藝術鑒賞課程的設立,具有将區域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融入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典型特征。

以審美教育為教學内容的核心

本課程針對學校所有專業,是以在教學内容設計上必須堅持以"一般知識""人文"為主線。本課程共18小時,其中講課10小時,專題練習4小時,專題研究4小時。本課程将重點介紹中國傳統藝術的基本審美特征、山水畫的文化意義、景江畫派形成前的山水畫發展情況,并總結介紹3節課,以幫助學生對中國畫的基本審美特征、山水畫的主要發展和文化意義形成宏觀認識。另外7節課專門介紹了靖江畫派的基本藝術特色,文化淵源與鎮江主要畫家,代表作品。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資源,通過實用連結,讓學生學習内容更直覺的感受。

結合專業形成項目驅動的專題研究

科研式學習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公共藝術教育展現"宣傳"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公共藝術教育以教師為核心,教師講道,學生聽,由于專業背景的限制,許多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導緻學習效率低下。本課程在教學設計上還剩下4個小時,要求學生結合專業進行不同的主題研究,如:外貿生可以以"靖江繪畫學校"的目前藝術品拍賣情況為方向,文科學生可以以"靖江繪畫學校"和區域文化關系為方向,普通學生可以以"靖江繪畫學校"的文學色彩為方向,形成不同的研究課題。這些都與他們的專業知識密切相關,更有可能使學生對學習産生興趣,提高研究動機,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多樣化評估方法

公共藝術教學的傳統評價方法以結果評價為主體,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參與。本課程的評價體系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目标,以過程評價為主體。通過學生參與課程、創新等綜合學習措施,不設定标準答案,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心理轉化學生的知識評價公開選拔的藝術課程, 提高學習效率。

将鎮江地區文化藝術融入高校公共藝術和藝術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當地文化藝術的發展曆程,增加區域文化認同感,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知識和文化素養,是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作為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要對區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區域文化資源的挖掘者和研究人員,将教學内容、教學方法與研究方向聯系起來,通過教學、研究、實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引用

宋偉.多生理學理念下"文化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政策研究——以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赤峰學院學報(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 38(12): 160-162.

陳凱玲.探索"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區域文化資源。甯波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5, 37(05): 113-116.

馮文波.分析當地高校藝術教育的特點——以"曆史"和閩南師範學院藝術教育的融合為例。閩南師範學院學報, 2017, 32(09): 85-90.